對陣圖
對陣圖

  戰國初期,齊國發生了一件中國思想史上的大事件:田忌和齊威王賽了一回馬。結果三局兩勝,田忌贏得千金賭注。

  田忌之所以轉敗為勝,在於其聽從了孫臏的建議,調整馬的順序,從而改變了勝負格局。而齊威王對此一無所知,既未防範也未對應調整,於是輸掉比賽。齊威王不是輸在馬上,而是輸在對對方違反遊戲規則行為的防範上。

  一未明確比賽規則。據《史記》記載,齊威王和田忌約定將馬分上、中、下三等進行比賽,並未明確是否使用同級別的馬比賽,更沒有形成文字,給田忌留下了鑽空子的機會。

  二未邀請現場監督。既然賽馬,就得防止參賽一方在馬匹上做手腳,所以,齊威王和田忌應當邀請共同信任的人作現場監督。一可確定參賽馬匹系參賽者所有而非高價租來的汗血寶馬;二可對雙方的馬匹進行等級確認並標記明示……如此一來,田忌自然無計可施,只能望馬興歎了。

  三未設置比賽裁判。裁判系與參賽者無利害關係的第三方,是賽場上的法官。田忌賽馬時如果有裁判在場,就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規則約定不明、無人核對參賽馬匹等級等問題,田忌也就贏不了比賽。即便還是田忌獲勝,齊威王如果知道田忌耍了手段,也可向裁判投訴,宣佈比賽結果無效,讓其為違反規則的行為付出代價。

  齊威王之所以沒把規則當回事,存在諸多可能。首先,齊威王是個不差錢的主兒,壓根沒把輸贏當回事,規則不規則的無所謂。其次,田忌是齊國大將軍,和齊威王是一個圈子的熟人,規則是對圈子以外的人講的,對圈子裡的“自己人”講規則有可能被視為是對對方人格尊嚴的冒犯甚至是污衊。再次,齊威王和田忌賽馬,為的是籠絡人心,讓田忌為他盡忠效命。齊威王或許早就識破了田忌的伎倆,佯裝不知只為哄田忌開心,輸錢是變相給田忌發福利,用馬三立的相聲說就是“逗你玩兒”。

  說破大天,田忌賽馬不過一場遊戲,是齊國國家領導人之間的生活趣事,即便參照現在的法律,頂多是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可治史嚴謹的司馬遷之所以不惜筆墨予以“報導”,田忌賽馬的故事之所以流傳至今,就在於數千年來人們一直把田忌和孫臏的不恥行為視為智慧,這才是這場帶有賭博性質的賽馬成為中國思想史上大事件的原因。

  田忌為求一勝,聽信孫臏的建議,公然違反遊戲規則,調整馬的順序,典型的不按套路出牌。這本是違背道德與信義,為人所不齒的醜行,卻被當成轉敗為勝的典型案例;為田忌出歪點子的孫臏則被奉為智慧人格的偶像,頂禮膜拜至今。如果這場賽馬是一場戲,田忌和齊威王不過是群眾演員,孫臏才是導演和主演,是這出翻轉大戲的始作俑者。孫臏何許人?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之後,戰國時的大兵法家,著有《孫臏兵法》。所謂兵不厭詐,戰爭的鐵律是成者為王敗者寇,不能講規則,更不能講道義。由此,不難理解為什麼孫臏能想出調整賽馬的順序的主意,不是聰明,而是他擁有一貫的兵法家思維,對規則沒有心理障礙。

  但問題的關鍵是,孫臏和田忌的行為不僅沒有得到譴責和處罰,反而受到欣賞和追捧,曆經數千年而不衰,這可就殆害無窮了。如果到處是田忌和孫臏,我們敢跟誰賽馬?誰又敢跟我們賽馬呢?

  凡遊戲必有規則,甚至可以說,遊戲結果根本上講是由規則決定的。所以,遊戲規則應當公平、詳盡、明確、公開,利於發揮參與人的能力和智力,從而調動其積極性,保證遊戲結果的權威性。對於參與遊戲的人來說,除了提高競技水平、積累比賽經驗外,還要增強規則意識。一方面要遵守規則,另一方面要善於完善、理解、運用規則,防範可能出現的各種不正當行為,維護自身利益並保證比賽的公平和公正。規則既不是工具也不是手段,而是信念和態度,是做人的底線和原則,每個人都應當恪守——哪怕為此失去利益。

  齊威王沒有規則意識,在於其不知道完善規則;田忌沒有規則意識,在於其不知道遵守規則;孫臏沒有規則意識,在於其不知道信奉規則;讚賞孫臏式聰明的人更沒有規則意識,在於其忘了“做人要厚道”,僅以成敗論英雄。

  田忌賽馬的啟示是:不和田忌賽馬,不聽孫臏瞎忽悠。

  (國馬傳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