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笔者撰写。2011/08/02发表在NOWnews今日新闻网的论坛。)

最近由于《四书》被纳入「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并且列为高中国文必选学分而纷纷攘攘,各界看法不一。家长和高中教师担心必修《四书》会增加学生课业压力,并且十分关切《四书》的内容是否纳入学测和指考的出题范围。大学教授则对《四书》重回高中课程褒贬不一。为了表达反对「中华文化基本教材」纳入高中必选课程,甚至出现几位学者联名投书媒体发表反对声明的事件。

笔者认为,《四书》合体并列为必选是正确的方向。毕竟从元代订为科举定本以来,《四书》思想早已成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近日看到一则新闻「学生念论语背子曰,日本疯孔夫子」,因此有感而发,针对《论语》和国文教育提出一点意见。

新闻摘要如下:日本吹起「中国热」,许多幼稚园到小学六年级的孩童被家长送去学习《论语》。《论语》对日本学童而言,可以作为训练「音读」的语言教材。此外,日本家长认为学习《论语》能认识孔夫子的思想,还可借此机会教育,管教孩子的品行。即使学童无法完全理解《论语》的内涵和思想,但是仍然勤于背诵《论语》。

日本的「国文」教材中,收录了不少中文的文言文课文,从唐诗到《史记》都成为日本学生必读的文章,《论语》的经典章节当然也在其中。这是由于日本文化早期发展过程中,曾受到中文的重大影响,而且古典日语的教材本来就包括了所谓的「汉文」。

连日本人都读文言文和《论语》,为什么台湾教育当局前些年持续地减少文言文在课文中的比重?最近为什么一提到《四书》纳入高中国文必修教材就出现反对声浪?笔者推测原因出在《四书》由于时代背景的关系,已经有部分内容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道德标准。此外,《四书》被定为科举考试定本以来,对明清的士人思想影响甚大。

所以近代的知识分子在批评明清的科举制度和八股文的文体时,往往把《四书》一并弃之如敝屣。但是,《四书》的思想真的已经过时了吗?选读《四书》就会排挤到本土文学的教育吗?笔者对这两个问题都持否定的答案。

《四书》中若干不符合现代社会价值的文句,例如:「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正好可以当作性别平等教材,教导学生古今之别。使学生理解社会持续变迁的过程中,许多旧有价值观会渐渐改变或被新的价值观取代,所以对于过去的事情不应该贸然地「以今非古」,对于现代的社会也不该用过去的价值观「以古非今」。

而关于《四书》被纳入「中华文化基本教材」会不会使「中华文化」排挤到「本土文化」的疑虑,笔者认为根本无须担心。高中生们身处在台湾、生活在现代社会,举目所及都是「本土文化」,这种自幼的长期生活环境体验,又岂是区区4学分「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就可以轻易排挤掉的。 

新闻出处:NOWnews今日新闻网
更新时间:2011/08/02 00:03
新闻引用自:NOWnews今日新闻网 http://www.nownews.com/2011/08/02/142-2732035.htm
-----------------------------------

本部落格相关文章:「『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列为高中语文类必选学分」「《四书》列入高中必选课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