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筆者撰寫。2011/08/02發表在NOWnews今日新聞網的論壇。)

最近由於《四書》被納入「中華文化基本教材」,並且列為高中國文必選學分而紛紛攘攘,各界看法不一。家長和高中教師擔心必修《四書》會增加學生課業壓力,並且十分關切《四書》的內容是否納入學測和指考的出題範圍。大學教授則對《四書》重回高中課程褒貶不一。為了表達反對「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納入高中必選課程,甚至出現幾位學者聯名投書媒體發表反對聲明的事件。

筆者認為,《四書》合體並列為必選是正確的方向。畢竟從元代訂為科舉定本以來,《四書》思想早已成為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近日看到一則新聞「學生唸論語背子曰,日本瘋孔夫子」,因此有感而發,針對《論語》和國文教育提出一點意見。

新聞摘要如下:日本吹起「中國熱」,許多幼稚園到小學六年級的孩童被家長送去學習《論語》。《論語》對日本學童而言,可以作為訓練「音讀」的語言教材。此外,日本家長認為學習《論語》能認識孔夫子的思想,還可藉此機會教育,管教孩子的品行。即使學童無法完全理解《論語》的內涵和思想,但是仍然勤於背誦《論語》。

日本的「國文」教材中,收錄了不少中文的文言文課文,從唐詩到《史記》都成為日本學生必讀的文章,《論語》的經典章節當然也在其中。這是由於日本文化早期發展過程中,曾受到中文的重大影響,而且古典日語的教材本來就包括了所謂的「漢文」。

連日本人都讀文言文和《論語》,為什麼臺灣教育當局前些年持續地減少文言文在課文中的比重?最近為什麼一提到《四書》納入高中國文必修教材就出現反對聲浪?筆者推測原因出在《四書》由於時代背景的關係,已經有部分內容不符合現代社會的道德標準。此外,《四書》被定為科舉考試定本以來,對明清的士人思想影響甚大。

所以近代的知識分子在批評明清的科舉制度和八股文的文體時,往往把《四書》一併棄之如敝屣。但是,《四書》的思想真的已經過時了嗎?選讀《四書》就會排擠到本土文學的教育嗎?筆者對這兩個問題都持否定的答案。

《四書》中若干不符合現代社會價值的文句,例如:「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正好可以當作性別平等教材,教導學生古今之別。使學生理解社會持續變遷的過程中,許多舊有價值觀會漸漸改變或被新的價值觀取代,所以對於過去的事情不應該貿然地「以今非古」,對於現代的社會也不該用過去的價值觀「以古非今」。

而關於《四書》被納入「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會不會使「中華文化」排擠到「本土文化」的疑慮,筆者認為根本無須擔心。高中生們身處在臺灣、生活在現代社會,舉目所及都是「本土文化」,這種自幼的長期生活環境體驗,又豈是區區4學分「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就可以輕易排擠掉的。 

新聞出處:NOWnews今日新聞網
更新時間:2011/08/02 00:03
新聞引用自:NOWnews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1/08/02/142-2732035.htm
-----------------------------------

本部落格相關文章:「『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列為高中語文類必選學分」「《四書》列入高中必選課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