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也說“不是冤家不聚頭”,夫妻本身就是一對歡喜冤家,相見易同住難啊,連碗碟也有磕磕碰碰的時候,何況是一對早已視覺疲勞的老夫老妻,打架鬥嘴那簡直就是家常便飯一樣小兒科。當然李楊不是一般人,他們是人上人,自然吵起架來也是不同凡響,國家有時可能還要鬧政治地震呢!

反正,楊貴妃曾真真切切地惹惱過親愛的皇帝老公李隆基,不然的話就不會有見諸於史書的李隆基兩次因感情糾紛,而高調把楊美女趕回孃家的史實了。這可是不大好玩的遊戲,說得重一點算是離了兩次婚,法院沒來得及下正式離婚文件而已(借用古代的語言就是“休妻”也)。

想想,這也太離奇了吧,李隆基不惜玷污自己的一世英名,也要把這個傾國傾城的美女,從最寵愛的兒子懷裏給搶回來,應該說是不會那麼快視覺疲勞的纔是(冊立爲貴妃還不到一年就休了第一次),地球人都知道,李隆基絕對是寵着楊美女的,含在口裏怕化了的那種寶貝,不然的話他在開皇家新年音樂會的時候,也不會單獨用價值連城的藍田綠玉,特製一個和他的羯鼓匹配的鑲金的磬給楊貴妃了,貴重無比也,爲的就是和他琴瑟和鳴,因爲芙蓉姐姐(楊貴妃原名楊芙蓉)不僅是一個著名的“琵琶精”,還一專多能,是一個擊磬聖手,無師自通、渾然天成,很多專業演員都沒她擊得那麼好聽、那麼專業,聲音清越變化多端有如天籟,簡直就是古代音樂教母也。

這麼多才多藝想叫隆基不愛都不可能。李隆基曾對後宮人說:“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古今宮闈祕記》卷三),反正就是把芙蓉姐姐當金不換的寶貝一樣,還專門發揮他的音樂天賦,寫了一首關於寶貝楊美女的歌曲《得寶子》,李隆基對她的隆恩,估計連傻瓜也看得出來。

既然這麼寵愛,爲什麼還要下休書呢?此中因由,估計只有李隆基和他最親愛的芙蓉姐姐才知道了,從表面證供來說,估計也就是沒有達到法院認可離婚的“感情已經破裂”的程度吧。從他們迅速自行調解復婚的行爲來說,也證明了這一點。

既然不知道,我們還是老老實實按史書連猜帶估了(反正史書有些事也是靠蒙的),《舊唐書》有曰:“五載七月,貴妃以微譴送歸楊銛宅。比至亭午,上思之,不食。高力士探知上旨,請送貴妃院供帳、器玩、廩餼等辦具百餘車,上又分御饌以送之。帝動不稱旨,暴怒笞撻左右。力士伏奏請迎貴妃歸院。是夜,開安興里門入內,妃伏地謝罪,上歡然慰撫。翌日,韓、虢進食,上作樂終日,左右暴有賜與。自是寵遇愈隆。”這個就是楊貴妃第一次被休的簡單經過。

大意就是說楊貴妃不知犯了點什麼過錯,衝撞了天子,於天寶五載(公元746年)七月被“退貨”回孃家(堂兄弟家),至於犯了什麼錯,史書也是諱莫如深語焉不詳,不是爲尊者諱的話,大概可能也是沒有可靠的信息源吧,大內深如海啊,那又是信息十分不透明的古代皇家之事(甚至比現在暗箱操作的事還神祕),大概也覺得無聊不想深談,反正沒有現在的人有那麼靈敏的八卦觸覺,個個“深喉”的樣子。

關於宮中女人犯錯,基本上也就是兩種類型比較常見,一是吃醋二是出軌,出軌當然好辦點,拿去“浸豬籠”(古代對付不貞婦女的酷刑,用豬籠裝人直接扔下江裏活活浸死)就是了;但是吃醋呢,好像又不是什麼大過錯,女孩愛男人的天性表現而已,應該是不會受懲罰的,不過你只是皇帝的玩偶而已,居然敢怒皇帝“花心”,當然也是一種大不敬。

反正據說是芙蓉姐姐妒嫉皇帝身邊的美女換得太勤,得隴望蜀的樣子,有的人猜可能是梅妃,或者乾脆就是念奴,總之李隆基身邊三千大美女,誰知芙蓉姐姐吃誰的醋呢?可能那時李隆基正HIGH呢,居然被芙蓉姐姐攪和了,於是一怒之下,就把曾經百般愛寵的寶貝楊貴妃,原裝正貨退回了楊家,哪裏來哪裏涼快去。

呀,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爲自由故,兩者皆可拋。這李皇帝太有型了,即使是國色天香的楊美女也當你是三等草料,古代猛男啊。

如果事情至此完結的話,那麼李隆基確實是真猛男。關鍵是,一把芙蓉姐姐送回家,居然使李皇帝對她的思念就像四月的春草一樣瘋長,每當看到曾經和芙蓉姐姐纏綿過的空牀,心裏也是空落落的,有一種想哭的感覺,連和其他妹妹肉搏戰鬥的興趣都沒了。這是哪跟哪啊?俗話不是說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嗎?揹着楊美女苟且時,是那樣的美妙和有激情,現在不用偷了居然也不想偷了,這人還真的怪啊,難道我還真是在乎她才那樣激她?不然的話怎樣解釋現在的失落和惆悵?李隆基在心裏嘀咕道,呆若木雞。

呀,原來我唐朝大天子是非常在乎她的,我現在非常肯定。不然的話我不會這樣思念她,自從她在我視野消失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有了一種茶飯不思的感覺了,現在我知道我心底裏最愛是誰了,那些花花草草,只不過是點綴是擺設是調味而已,芙蓉纔是我最後的正餐,最美的愛情。

唉!我居然自己把最愛弄丟了,我渾啊我!

就這樣,整個早上李隆基都魂不守舍,那種寂寞悽愴甚至壓過了剛失去武表妹時的感覺,失去了才知珍貴,錯過了才知情重,我後悔莫及啊,這世界沒有後悔藥可吃,後悔是比損失更大的損失,比錯誤更大的錯誤。反正就是這樣自怨自艾地過了一個空蕩蕩的早上,到了中午,小太監們按時端上了皇帝的八寶飯,可是李皇帝表情十分麻木地擺手讓端下去,連理由都不想給出,有一個素來膽大的小太監忙問其故,這皇帝不吃飯也不是個事啊,餓壞了也是我們做小的犯死罪呵。呀,這不是不會見風使舵哪壺不開提哪壺嗎?

“啪啪……”,正在氣頭上的李隆基立馬就給多嘴多舌的這個小太監甩了幾馬鞭,皇帝發怒非同小可,這些侍候他的家奴立馬作鳥獸散,不知發生了什麼事。

關鍵時刻,還是我們偉大的首席花鳥使、“二皇帝”高力士沉得住氣,不是說他特別有政治頭腦嗅覺特別靈敏嗎?跟了這個優秀男人這麼久,他蹶屁股就知他幹啥,這回老高也準確地預知了皇帝是因爲失去了驕楊的緣故也。於是提議說給楊美女送吃送穿送玩的,因爲她剛回到孃家,可能那邊沒有來得及準備啊,她又是那麼的身嬌肉貴,不知在那邊住得慣不慣?反正她這邊的東西也用不着了,就這樣浪費多不值啊。

這一投石問路,正中下懷,李隆基開始轉怒爲笑。呀,這鬼精靈的高力士,還真是我肚子裏的一條蛔蟲啊,我想什麼他都知道,有才,不愧跟我這麼久了,如果那些狗奴才有他一半聰明也不會被鞭打了,活該。

於是,說時遲、那時快,說送就送,不僅送了上百車東西,連皇帝的御飯都送了,高力士這個人精,當然在心中有點嘲笑起這個離了芙蓉姐姐就不知如何活的沒出息皇帝,沒見過美女啊,差點笑噴。

不過他也只是在心中笑笑而已,保命要緊啊。

看到皇帝不見楊美女還是十分煩躁的樣子,於是高力士又機靈地就坡下驢,奏請接回楊貴妃,不然這晚皇帝一定不好過,說不定還要暴怒鞭打誰呢!反正芙蓉姐姐被晾在孃家,也該會知道自己錯在哪裏,甚至已經做了深刻的檢討了。正所謂“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知錯能改就是好同志,也達到教育的目的了,於是連夜派人去接回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楊美女,這芙蓉姐姐會表演啊,立馬乖巧地伏地叩首,要求親愛的夫君原諒她頂撞領導的罪過,說我們小女孩不懂事,你就多包涵了什麼的,然後故意擡頭給皇帝老公看自己的“梨花一枝春帶雨”般的俏臉,李隆基當然老實不客氣就托起了她的迷濛淚眼,便來了一頓非常纏綿……

唉,原來是皇帝老兒和他的夫人,親自出馬上演“小別勝新婚”的情感小品也,果然是效果奇佳,只一日的短暫分別,居然明白了很多事理,感情更是得到加深,一日千里的樣子。從此“寵遇愈隆”。也就是“三千寵愛在一身”的那種專寵,李隆基不再也不再在民間搜尋美女了,“後宮莫得進矣”,一種大情聖的作派。

雖然這次表面上是皇帝大獲全勝,其實卻是證明了李隆基絕對離不開楊貴妃(還不知誰玩起誰誰控制誰呢,原本是李皇帝想給芙蓉姐姐一個下馬威,自己卻反過來吃了下馬威),簡直就是一刻也不能離開,從此楊貴妃更是能恃寵而驕,給楊家的賞賜更是豐厚,連屬國四方所獻貴重珍玩都五家一份,太公分豬肉見者有份的樣子。楊家從此也天天開慶賀酒宴,一天一小宴、三天一大宴,高朋滿座,燈火通明,半夜三更才散,門庭若市啊,簡直就是天上神仙的派頭。

如果第一次的感情風波,純粹是皇帝夫妻倆講點情調玩出來的調劑感情的小別扭的話(據說吵架是婚姻的“味精”也),那麼第二次風波,基本上已經可以定性爲“狼來了”的真正夫妻冷戰了,因爲這次的爭執,起因好像不是吃醋那麼簡單,不是夫妻倆爲了驅除日夜相對引起的視覺疲勞、愛意鬆馳而玩的輕鬆小把戲,而是背叛性質的“紅杏出牆”,感情走私或感情出軌是也。

這個性質確實嚴重很多,不大好玩,試問天下有多少女人敢揹着皇帝“偷食”?除非她是九頭鳥不怕腦袋搬家。

反正李隆基超越古今的偉大愛人楊貴妃敢做,而且還做得轟轟烈烈,誓死爲皇帝扣上一頂終南山般綠的大帽子,所以這次不再是“微譴”,而是“忤旨”。史曰:天寶九載,貴妃復忤旨,送歸外第。時吉溫與中貴人善,溫入奏曰:“婦人智識不遠,有忤聖情,然貴妃久承恩顧,何惜宮中一席之地,使其就戮,安忍取辱於外哉!”上即令中使張韜光賜御饌,妃附韜光泣奏曰:“妾忤聖顏,罪當萬死。衣服之外,皆聖恩所賜,無可遺留,然髮膚是父母所有。”乃引刀翦發一繚附獻。玄宗見之驚惋,即使力士召還。

史書就是史書,即使是記載一個歷史上轟動一時的偉大愛情故事,也是能這樣乾巴巴的惜墨如金,沒有一點抒情的空間,就像公事公辦的公文一樣沒有感情色彩,最多是多了一點必要的人物動作和思想交待而已。

那麼,解讀又是必要的了。

話說此次的感情風波,就像是前文所述的是感情出軌問題。反正關於楊貴妃的花邊新聞從來都是不會缺少的,誰叫她長得那麼美又那麼多才多藝是娛樂巨星呢!現在的香港娛樂界好認乾親,超級富婆可以擁有一長串明星小白臉乾兒子名單,所以楊貴妃這樣的古代娛樂教母,有個把如安祿山這樣的軍界猛人做乾兒子也是無可厚非,何況那又是皇帝老兒欽點的,大意也就是想親上加親,大家擰成一股繩努力鞏固大唐大好河山吧。

而據說安楊的歷史風流債,連歷史牛書《資治通鑑》都以春秋筆法提到了,野史中的傳說,更加是有鼻有眼有血有肉。所以這次的忤旨出軌行動,是不是包括當時也是大唐炙手可熱的軍政要人安祿山在內,倒也只是停留在了八卦猜測的層面上,不過有一個人倒是值得大家注意,也就是李隆基的大哥李憲(即自願把太子位讓給弟弟的李成器)和貴妃有染。

據宋代傳奇小說《楊太真外傳》記載,說天寶九載二月的一天,楊貴妃偷偷地吹寧王李憲的“紫玉笛”(古代的一種關於隱情的隱晦另類說法),被李隆基撞破了好事,於是怒氣沖天把她休回家。這事不僅宋人小說有,連唐朝詩人張祜也有詩曰:“金輿還幸無人見,偷把分王小管吹。”就是對此事的一種記載和諷喻。

說起這個杜牧十分賞識的詩人張祜,居然還是一個娛樂唐朝的出色娛記(還是狗仔隊的那種)呢,人家杜甫、朱熹可用詩歌作文學評論和讀書心得,他老哥兒更加老辣有獨創性,居然能用詩歌做娛樂八卦報道,簡直算是“三槍拍案驚奇”。

前文我們就曾提過他的詩歌《集靈臺》(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就是講的李隆基和虢國夫人的風流韻事。據說,這也是楊貴妃被第二次休掉的直接導火索,因爲楊貴妃撞破了自己姐姐和自己老公的好事,於是情海翻波打破醋缸,大吵大鬧、不依不饒才忤逆被無情休掉的。而張祜的另一首娛樂詩叫《寧哥來》:“日映宮城霧半開,太真簾下畏人猜。黃翻綽指向西樹,不信寧哥回馬來。”本身就是活靈活現地再現了寧王李憲和芙蓉姐姐的纏綿悱惻、眉目傳情的愛情故事,其中的深情嬌俏簡直不能用語言來形容,濃情化不開是也。如果這種傳說是真的,那麼被帶了綠帽子的李隆基,一氣之下把寵愛有加的楊貴妃再次休掉趕出家門,那當然也是情理之中、無可厚非,關鍵是天寶九年李憲已經死了整整十年,難道是講的古代“人鬼情未了”的香豔版本?又或者假定是李憲活着的時候和芙蓉姐姐發生的未了情(李隆基和大哥李憲是出了名深情厚誼的,連江山都可以讓),那麼爲什麼要等到十年之後才“開胡”並問責呢?難道說是楊貴妃說夢話全招了出來,剛好醒着的李隆基聽到了?

這事說起來果然是有點玄,誰也弄不清楚其中的是非曲直愛恨情仇,就像弄不清宇宙黑洞的物質構造一樣,侯門都已經深似海了,更不用說皇宮大內了,透明度絕對比不過宇宙黑洞高。既然已經成謎了一千多年,那麼我們也就把它束之高閣最爲明智。

不過,我們還是能從歷史的惜墨如金的記載中,知道了此事的一些表面證供,那當然是恃寵而驕沒有她皇帝就活不下去(“沒有你贏了世界又如何”的古代版本)的楊貴妃,這次是結結實實地冒犯了皇帝老公,而且是有點不可饒恕的意味。

反正這次李隆基很沉得着氣,再也不像第一次一樣,當天就迫不及待地高擡轎子怎樣送出去又怎樣送回宮,而是連續幾天不理芙蓉姐姐,從李隆基的這個態度,可以肯定絕對不是夫妻“耍花槍”,醞釀短期分別引發思念之情製造“小別勝新婚”的奇效了。

而關於這一點,倒是李隆基很值得令人稱道的一個原因。因爲在封建社會裏,皇帝和宮女的關係當然是不對等的關係,即使是貴爲皇后,有時也只是皇帝的超級玩偶或泄慾工具而已,如果不滿意,立馬可以打入冷宮永世不再錄用,也不可以送出宮外還俗另嫁人,讓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根本沒有什麼俗世的愛情可言。而李隆基不僅不把忤旨的楊貴妃打入冷宮,還送出宮外休回孃家,最後又隆重迎回,這就有點民間食煙火的味道了。

基於此,竊以爲兩人確實是有過俗世意義的愛情的,從皇帝以平常心來對待楊玉環來說,這也是民間爲什麼願意相信楊貴妃沒死的一點原因吧,因爲李楊愛情還是值得頌揚,一個皇帝能做到這樣不容易啊,儘管楊氏一族的覆亡咎由自取。楊國忠就是一個只想及時行樂而不管能否得到好死的人。楊貴妃憑着皇帝不能沒有她而驕縱任性,楊家也因楊貴妃得寵而肆無忌憚地幹違法亂紀的事,當國家是他們家一樣胡鬧,“出入禁門不問,京師長吏爲之側目”。當時的人有“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歡”之謠(《楊太真外傳》),你看楊太真多威風,這回乾坤得顛倒過來,不重生男重生女。當然楊貴妃也就是驕奢一點而已,而且是唐明皇成爲昏君之後的情愛工具罷了,最重要的是,李楊之間確實有愛情的存在,所以在楊貴妃成爲政治犧牲品之後,民間還是傾向於同情她,希望她沒死,因爲她不是妲己、褒姒此類的“紅顏禍水”,只是昏君李隆基的“替罪羊”而已,她甚至沒有干預政治,幾乎是政治白癡,愛美沒有錯,追求愛情更加沒有錯。

好了,閒話少說,言歸正傳。這次的休妻確實是非同小可,鬧得很僵,估計是很愛楊貴妃的李隆基真的有點受傷了,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爲什麼受傷的總是我?李隆基有那麼幾天總是向隅而悲,誰也不理,更加沒有提起曾經須臾離不了的超級美女芙蓉姐姐,好像在他的生命中,沒有存在過這個人似的。

這回倒是楊家急了,皇帝不高興,後果很嚴重。俺們一大家子都是靠玉環妹子顯貴的,如果她真的秋扇見棄,我們的日子也不好過,裙帶扯不斷啊,弄不好還得腦袋搬家滿門抄斬呢!玉環你這回也忒是玩得過火玩得太大沒退路了吧,寵點你你還以爲自己是主人了,頭腦發熱搞不清狀況,唉!

反正這樣僵持着也不是個事,要是高力士那個特別會來事的首席“花鳥使”(爲皇帝選美女的太監),又弄個能歌善舞的超級大美女乘虛而入,到那時就連哭都沒眼淚了。

最終,楊家商量來商量去,居然找到了一個最佳說客。

據說當時有一個叫吉溫的戶部(掌管戶籍財經的機關)郎中,是一個頗有城府會鑽營的傢伙,是奸相李林甫的得力助手,和口蜜腹劍的李林甫一樣能說會道、八面玲瓏,說瞎話不用眨眼的傢伙,而且和皇帝寵幸的中使近臣關係很好,楊家看中的就是吉溫的這一層關係,於是重金聘請他去當說客,也就是遊說皇帝回心轉意,讓楊貴妃回宮,不然的話熱飯變成了冷飯就不好再熱了。

這個當然是有點難度,因爲吉溫面對的是握有生殺大權的皇帝老兒,稍有不慎一句話說錯惹皇帝老兒不高興的話,可能腦袋搬家都不一定,所謂“伴君如伴虎”,高技術含金量的生存智慧和談判技巧也。

當然,能當得了連皇帝也唬得服服帖帖的奸中第一人李林甫的得力打手,甚至於頭號馬仔,老吉當然是有那麼點混淆視聽的伎倆。還算是找對了人啊,吉溫一出手,立馬把那時態度還很強硬的李隆基說動了。高人是也!

那麼吉溫是如何說動皇帝回心轉意的呢?

這吉溫還真是老滑頭啊,他絕對不會指責皇帝做錯了事,而是首先不管三七二十一假定楊貴妃是有罪的,來個有罪推定、罪有應得的假設,這個就給遊說皇帝奠定了很好的談話基礎,或者說是準備了很好的下臺階,讓皇帝面子上也過得去的處理方法。

唉,政治有時候就是賭博,那麼政治婚姻更是充滿了超級豪賭的意味了。有人還曾推算,楊貴妃是奸滑的李林甫安在皇帝身邊,便於控制昏君的一枚棋子,李林甫絕對會對楊貴妃施以援手,幫她也就是幫自己是也。

經過能在皇帝面前說話的中貴人的斡旋,吉溫也如期能在皇帝面前成了楊貴妃“鹹魚翻生”的說客和斡旋特使。伶牙俐齒的吉溫對昏君說:“婦人智識不遠,有忤聖情,然貴妃久承恩顧,何惜宮中一席之地,使其就戮,安忍取辱於外哉!”用現代口語翻譯就是女人頭髮長見識短(首先先抑後揚狠狠表揚李隆基是大男人也,君不見之前是怎樣被芙蓉姐姐撒嬌玩轉他的,一分鐘都離不開的樣子),發點小脾氣皇帝你就當是女人撒嬌,即使是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衝撞了你,大不了一殺以謝天下,不過再怎樣說她也曾是皇上您千寵萬愛的妃子,要殺也是在宮中殺掉,怎能讓曾經的貴妃流落在外,含垢忍辱讓人看輕呢(反過來說也就是皇帝老兒被人看輕嘛)!

呀,這李林甫的走狗也忒是太有水平了,說話滴水不漏,一方面照顧了昏君的自尊心,另一方面又指出了楊妹妹是“人民內部矛盾”,最重要的是他像《紅樓夢》裏的襲人一樣乖巧,說話似乎輕飄飄的不落實處,其實是處處說到點子上,也就是喚起了李皇帝對楊美人的最初的愛和最真的情。

得,這一招最厲害了,楊家人不冤枉他們發達得稀里嘩啦啊,就連找個說客都是這樣有眼光、有水平,這可不是蓋的。

楊家這次算是找對了人,而且是非常的對,簡直就是古代少有的愛情修復專家,再加上李皇帝經歷了這麼長時間感情冷戰後,突然排山倒海式迸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愛意,說他不在意楊美人那是徹頭徹尾的騙人鬼話,不然的話楊美人早就被打入冷宮,從此以後不見天日了,死活和皇帝無關,哪會特批她“回家探親”?這明擺着就是一種曲線救國式樣的“另類調情”嘛!

於是,隆基同學假裝嘆息一下,嘀咕什麼一日夫妻百日恩的套話,然後就坡下驢說既然如此,就按吉愛卿的意見辦了。立馬就派一個會辦事的小太監代表皇帝去察看一下楊美人的宮外生活,還不忘了像上次一樣讓小太監帶點宮裏的美味佳餚去親切慰問一下,領導確實站得高會親民啊。

看到小太監屁顛屁顛地提着可口飯菜帶着領導慰問口諭來楊府,大家都知道是什麼一回事了,都笑成了一朵花,這明擺着是有戲嘛。

有時候,聯絡感情也就是一餐飯或一杯酒就搞定,基本上愛情談來談去的結果就是你是否願意和他(她)吃一輩子的飯了,愛情也是能由吃飯的次數和愉悅程度來具體檢驗和體現的,正所謂細節決定成敗也。

這回,輪到有演藝天賦的楊貴妃來表演了,皇帝都已經七情現了六慾,再不配合那就是死路一條,永遠沒有回宮的可能了,說不定還要“人肉絞索”呢。而且這次皇帝老公是那麼的忍心幾天不理俺們,和前次貫徹精神不過夜當天就接回宮中親熱相比,這次還真是有點“狼來了”的感覺,有危機感啊!皇帝手裏那麼多美女資源,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哪還能矜持呢?弄不好沒能承恩接受陽光雨露,可能還會人頭落地滿門抄斬呢!

於是,芙蓉姐姐先是秀了一段十分出色的“哭戲”(千年難得一見的優秀歷史演員嘛),不用預熱就能淚如泉涌的那種,反正是輕重緩急七情上臉,大珠小珠落玉盤,比川戲的變臉還多了一點真情實感,然後大罵自己不是人,只會使小性子,不能服侍好皇上讓他老人家生氣了,我罪該萬死什麼的,勇敢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當然,如果事情至此就完結的話,那麼就像一齣戲沒有高潮、沒有戲劇衝突一樣,令人索然無味大罵垃圾什麼的,這個更加不像幾千年不世出的古代優秀情感本色演員楊芙蓉的戲路了,她絕對也不會演得那麼掉份、那麼不入流那麼雷,因爲從她俘虜皇帝感情的那天起,她就知道該用什麼“殺手鐗”來致勝,比如說歌舞樂器又比如說霓裳羽衣什麼的。

這次,芙蓉姐姐甚至不用輕車熟路的秀S線條,卻是用了一把自己的普通頭髮,這簡直就是太有想像力了,看似尋常卻不尋常啊,優秀演員連普通頭髮都是偉大道具也。

這芙蓉姐姐究竟葫蘆裏賣的什麼藥?就一把不值錢的頭髮,也想用來感動皇帝回心轉意,這也太普通太鄉下意味了吧?

這個,當然是智力也特別發達(至少在惑主的水平上是這樣)的芙蓉姐姐的黃蓋式的“苦肉計”,唬一唬心高氣傲的皇帝老兒也不錯,因爲她知道皇帝老兒心裏還是在惦記着她,不然的話,絕對不會派這個叫張韜光(青史留名的小太監啊)的中使給自己送美食來慰問自己。雖然不是他親自“御駕”前來,不過這就夠了,早就看透了你心中的“九曲迴腸”,你以爲我是誰啊?著名歷史女演員是也,咱們做戲不妨做全套了。

“妾身罪該萬死,皇上沒有把我五馬分屍,而是把我送歸故里,已經是仁至義盡、寬宏大量值得慶幸的了,今天還有幸迎來特使你,送我御膳,感謝不盡啊,皇上對我的大恩大德我永世難忘,在這分別之際,我深知我也要永遠離開掖庭,再也見不到親愛的皇上侍候他老人家了,也不知拿什麼給皇上當作紀念,因爲除了衣服之外,一切金玉珍玩都是皇上所賜,也不好意思借花獻佛,倒是頭髮和身體是父母所給,我就贈予皇上一綹頭髮作永生的紀念吧。”哇,這麼一說悲情指數立馬升到最高級數,大有荊軻“易水寒”的意味,扮可憐扮到這種智慧程度,難怪史書也特意表揚楊玉環智商高了。楊貴妃說完就義無反顧地一剪刀下去,把自己的一綹秀髮立馬剪下來,交給了完成任務即將返程的小太監張韜光。然後當然又是哭得“梨花一枝春帶雨”的可憐樣,可惜小太監沒有帶數碼相機,不然攝幾張回來讓皇帝過目“驗明正身”,那是多麼楚楚可憐令人感動啊,李隆基不立馬親自迎回她纔怪。

那麼,爲什麼楊美女就單單用一束青絲來感動皇帝的呢?這個得從封建時代的風俗習慣說起。

原來,在古代人們普遍認爲頭髮是很重要的“信物”,誠所謂我們耳熟能詳的那句俗語:“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可見頭髮的重要性。好像很多老電影都有這樣的一些經典鏡頭,老朝代的男女兩情相悅時,女方總是喜歡有點羞澀地贈給男方一綹青絲當定情信物,見發如見真人的樣子,就比如現代男女拋繡球或當代潮男送貴重手機給情人一樣的含義,而白頭偕老百年後,男的還喜歡把仙逝的老伴的一綹頭髮留下來,當是生死不移的愛情見證。連結婚時男女雙方都要把頭髮聯結在一起,所以有“結髮夫妻”一說,從這你就知道頭髮於古人是多麼重要了。

總之,古代的一綹頭髮含義大着呢!不然的話聰明伶俐的楊貴妃也不會如此矯情,讓小太監拿一綹頭髮給皇帝老兒了,那不是太可笑了嗎?當然這在古代一點也不好笑,還很嚴肅,就像是發下一個莊重的愛情魔咒一樣隆而重之。所以要讀懂古代,必須要了解古代的一些關鍵性的獨特民俗文化。

也就是說,詭計多端的芙蓉姐姐在下重本和皇帝老兒進行一個“愛情賭博”。你皇帝老兒不是趕我走嗎?不過你卻不能忘情,世間也沒有萬試萬靈的忘情水喝啊!那麼好啊,我乾脆就先下手爲強以退爲進割發分離,看你不好過還是我不好過?

一見到日思夜想的楊貴妃的“絕情”頭髮,李皇帝立馬傻了眼,這是哪跟哪啊?玩得像生離死別一樣。不是和解了嗎?都派人來遊說了,怎麼突然就要恩斷義絕了呢?李隆基越想越不是滋味,甚至是直冒冷汗,想起楊貴妃如花般的俏臉,以前還有點矜持和不滿的神情早已跑到了九霄雲外,他急啊!說不急那是假的,騙人騙自己而已,皇帝也是阿媽生的嘛,能沒有凡人的通病?

所以說陷於情網的男女很容易犯迷糊啊,這就牽涉到那句成語“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芙蓉姐姐不是在擺一個“欲擒故縱”的愛情之計,在誆你皇帝老兒快點接她回去繼續HAPPY嗎?你還以爲是她有那麼大的勇氣拋棄榮華富貴不想跟你混了不是?戀愛中的女孩是最會耍心計使小性子的了,看看林黛玉薛寶釵的表演就知道了,枉你也是一個曾閱人無數創造盛世,連超級老狐狸姚崇也鬥不過你的前英明皇帝,愛情容易使人發瘟啊!

果然,這麼一驚一詫的,怕夜長夢多永失最愛,這回是他自己貫徹精神不過夜,立馬讓“花鳥使”首席執行官高力士親自出馬,八頂大花轎把頗有心計的芙蓉姐姐再扛回自己的皇宮承歡,和好如初,甚至感情更深了一層。按照歷史牛書《資治通鑑》的表述就是“寵待益深”啦!因爲從這第二次確實是擦出了一點“火花”而不止是耍花槍的“情感風波”裏來觀照,這次這兩個偉大的愛情當事人,確實是真真切切地知道了自己在對方心中的份量,那就是魚離不開水誰離開誰都不能獨活也,也就是我反覆引用的流行歌詞“沒有你贏了世界又如何”的古代演繹版。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