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籠捕龍蝦是什麼原理?首先我們得了解什麼是地籠,地籠是結實的塑料線編織而成,形寬略扁,其骨架是鋼絲,每隔五六十公分放一鋼絲骨架,形成一格一格的,在每格的兩邊中央部位,設計一喇叭形洞口,外大內小,懸掛其間。地籠下面兩腳邊,包裹有鵝卵石,其作用是增加重量,使地籠能穩重的沉入水底,並緊貼地面。地籠有長有短,根據需要編製長短,我本人見過的長地籠有五十米,聽說有特製的專門下在河中的地籠有一二百米~

地籠通常下在塘角,淺灘,或水草處,因為龍蝦多喜歡生活在這幾處水域,為什麼地籠能捕到龍蝦,純屬是龍蝦在水中活動,遇到地籠橫擋住去路,龍蝦自然就順著地籠爬行,因地籠喇叭形洞口很多,且外大內小,龍蝦爬到洞口自然順著往籠內爬,不知不覺中就爬入籠中,一旦龍蝦爬入洞中就很難出來,因喇叭形洞口內口較小,且懸在半空,龍蝦是習慣順著網線爬,它不會騰空直接游向懸空的內洞口,龍蝦在地籠里當作在水草中,會自然順著地籠內相連的喇叭洞,一節一節往地籠尾部爬去,地籠尾巴通常懸掛在水面之上,龍蝦進入到地籠尾巴一節,可以透氣,不會淹死悶死,包括黃鱔泥鰍魚等,若地籠整體沉入水中,進入地籠中的漁獲會悶死。(下地籠的正確方法尾部必須露掛在水面之上)~

龍蝦黃鱔等為什麼都喜歡進入地籠?其實並不是龍蝦黃鱔等喜歡進入到地籠,而是地籠橫擋著它們前進的路上,尤其是貼地沉放的地籠,黃鱔泥鰍必會順著地籠找出路,它們不會騰空跳過,游過(地籠捕魚少就因為魚會游過),結果就誤進入喇叭形洞內,進入到洞內只能順著籠中內置喇叭形小洞,一節一節將籠中物導引到地籠尾部,到時也方便收地籠的人倒漁獲,若說進入籠中就出不來,也不是全部,總會有一兩個誤撞向內洞口而逃出籠外,但這機率太小~

本人身在農村,也常見到下地籠的人,下地籠,收地籠,現在下地籠的捨得花本錢,會在地籠中放置動物內臟,有腥味,起到引誘作用,龍蝦黃鱔泥鰍等當然想吃腥的食物,就想法設法尋得腥源,結果就是自投羅網,這也能說成它們喜歡往地籠內鑽的原因,當然也增加了地籠的收穫。

我認識一位下地籠的朋友,他長短有150條地籠,我們當地水塘溝渠較多,但也下了方圓20里範圍,這其中也有其他下地籠的人混在一起。150條地籠,他每天辛苦勞作,3天收一個輪迴,每年收入在10~15萬之間,雖然辛苦,但收入還是不錯的,這是農村少部分人增加收入的一種好的舉措。

地籠這種漁具,捕大漏小,環保,且對入籠漁物,籠外漁物無傷害,非常適合農村部分人打野創收,本人認為是一種非常好的漁具~

此問題就此作答,希望能帶給題主幫助。也請感興趣或有不同見解的條友們參與評論,大家共享共樂!


感謝誠邀

大家都知道龍蝦和黃鱔都是肉質鮮美和富含高蛋白質的食物,也有很多朋友喜歡用地籠去捕龍蝦和黃鱔,那麼怎樣才能更好的捕到龍蝦和黃鱔呢?下面給大家推薦幾個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1:動物骨頭。例如豬骨,羊骨,雞骨等,各種骨頭的骨香味和肉腥味會吸引大量的龍蝦和黃鱔

2:肉皮。如豬肉皮,雞肉皮,鴨肉皮等,肉皮帶有肉腥味和大量的脂肪會吸引大量的龍蝦和黃鱔

3:動物內臟。如豬腸子,雞腸子等,內臟含有大量脂肪和特有的腥臭味會吸引大量的龍蝦和黃鱔


用地籠捕龍蝦是什麼原理?為什麼龍蝦,黃鱔等都喜歡進地籠?

地籠,也稱作地籠網、地籠王等。手工地籠網適合江河、湖泊、池塘、水庫、小溪、淺海水域等使用;主要捕撈小魚、龍蝦、黃鱔、泥鰍、螃蟹等魚類的一種工具。其效率非常高也捕的非常乾淨,踏火養殖泥鰍時,一個三畝左右的塘如果用質量好的地籠,用五六個地籠幾天的時間可將塘里的泥鰍捕的差不多,為什麼這麼厲害,首先來了解下地籠的結構、及捕魚蝦的原理。

通常地籠材質為塑料纖維,全部人工編織打結。分為一擋一檔的,正常一檔50CM左右,小的20CM左右,地籠兩側相互交叉有很多入口,內部構造比較複雜(行內稱為"倒須")魚蝦類進去後就很難出來(只能從籠的尾部出口才能倒出來)。出口常設於籠的尾部,通常兩端各有一個出口個,有的小籠只有一頭有出口。地籠的籠底由石頭子灌到網袋中,在由工人手工編織上去,這個稱為"沉子,這個是利於籠子放下去後沉於水底,在放這種籠子時最好的貼著地面安放效果才好,所以稱之為地籠。


那麼放這種地籠放在水裡,為什麼這些蝦、黃鱔之類的都喜歡往裡邊鑽呢?其它不是喜歡,而是誤闖進去的,因為我們在放籠子時是有選擇性地放的,通常中放在魚蝦比較多的地方或是其喜歡活動的地方,當魚蝦從那經過時誤入籠子而被捕獲。

通常為了提高效率可將塘里的水放淺一些,以減少其活動面積,對於龍蝦而言其喜歡到塘邊來打洞及吃食水草,可將地籠盡量放於池邊處。如果籠子夠多的話,最好是用籠子將整個水體分割成幾大塊,這樣效果最好。


以上僅為踏火個人經驗見解,希望對您有幫助,更多的水產、水族類經驗分享敬請關注踏火逍遙說魚,謝謝!


我是胡蔥煲雞蛋,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用地籠捕撈小龍蝦黃鱔是養殖戶最流行也是最可靠的方法。至於為什麼用地籠捕撈效率高,其實它是用了迷魂陣原理。

先來說一下地籠的特點,地籠平放整齊後,左右兩邊會有進口,進口的特點是進口大,出口小,俗稱倒須,將地籠正確放置於蝦田淺水區之後,由於小龍蝦和黃鱔泥鰍喜歡在淺水區活動,一旦經過,很容易就鑽進地籠,但是由於出口有倒須,基本上就逃不出來了,有點請君入甕的味道,這其實就是利用了迷魂陣中的生路和死路的原理,進去容易,出來就沒有任何退路了。

所以,如果條件允許,用迷魂陣原理來捕魚摸蝦,可以將它們一網打盡,所以,迷魂陣原理捕魚也叫絕戶網捕魚。所以,除了人工養殖的地籠捕撈之外,在自然的河流溝渠裡面,最好不要用大型而且密集的迷魂陣捕魚,這樣會將水裡面的東西捕絕種。


地籠用的是"迷魂陣"原理,龍蝦、鱔魚等進去容易出來難。

地籠有長有短,形狀各異,但每個地籠中均勻分布著或多或少的孔洞,洞口外大內小呈漏斗狀,故而進入能隨意,退出口窄不容易。

之所以龍蝦、鱔魚喜歡進地籠,那是因為龍蝦、鱔魚等都具有躲避天敵、尋覓安全居所的天賦稟性,喜歡在地形複雜、有水草、有遮擋,便於躲藏的陰涼地方打洞的習慣。

正是因為如此,人們根據龍蝦鱔魚的活動規律和習性,將形狀各異、大小不同的地籠投放於它們活動的河湖溝渠等水域里,讓它們自投羅網,提高捕撈效率。


地籠說白了就是一個小型的機關,對於魚類來說。一般只要進去了的魚類,都出不來。如果地籠全部在水裡面沒地方透氣,鱔魚。龍蝦。甲魚這些會淹死。只要地籠裡面有吃的。黃鱔,龍蝦,泥鰍,還有一些小型魚類都會鑽進去。放在流水口的地籠一般一晚上可以收幾斤小魚


龍蝦和黃鱔覓食都是喜歡在有水草和遮擋物的地方!夜間活動量也大 所以用地籠抓捕也容易 而且是誘捕很好的一個選擇


龍蝦黃鱔都是夜間活動的。他們都喜歡有專洞,地籠不傷苗,優勢很大,所以現在晚上放地籠,都會有收穫!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