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壶高52.4厘米,口边长12.1厘米,腹边长25.4厘米,底边长14.7厘米,重10千克。为敞口,圆肩,长颈,鼓腹下收,方圈足,有一对兽首铺首衔环,套接提梁或直接用绳索作提梁。

兽首铺首衔环

现在所知最早的壶是商代中期的,直至汉代仍较为流行。基本形制为圆形或扁圆形,也有方形或椭方形,有盖,肩上有环,套接提梁或直接用绳索作提梁。西周中、晚期,壶有大型化倾向。由于壶体高大,已不可能设提梁来提拎,因此多在颈部置一对兽首衔环耳。

整器通体镶嵌红铜和绿松石组成的几何纹饰,镶嵌物基本完好。线条曲折,舒密有致,变化丰富而富有规律,色彩协和而富有对比,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体现出战国晚期青铜器装饰艺术的高超水准。

几何纹饰在二里头文化青铜器上已有出现,但在商周动物类纹饰盛行时期,几何纹饰基本只是作为陪衬的底纹。西周中期以后,多种形式的几何纹饰大量出现,到春秋战国时代用作主体纹饰才比较常见。几何纹类是由点、线、面构成的几何体。根据其自身发展变化的过程,可以进一步将其细化为两类,即由动物纹的纯几何变形而成的几何变形图案和单纯几何形状的几何纹。前者包括变化多样的云纹、雷纹等,后者就是单纯的几何形状的纹样,例如连珠纹、弦纹、横条纹、涡纹、菱形纹、三角纹、方格纹等。

总之,你到上海博物馆,这是一件必须要细看的青铜壶。有一个词可以形容这件壶:百看不厌。

●●●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