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客呼电话机器人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讲到了企业采购电话机器人的机会成本问题,很多机器人厂商选择收取年费的策略其实就是在利用这一点,想像一下,一开始上来让你交一年的年费,无论这个价格是9800还是5800,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加企业的迁移成本,我钱都在你这里交了,当然至少要用一年。这是一种非常心狠手辣但又不得不说是聪明至极的收费方式,可惜的是,他们并没有站在企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谁会乐意在不清楚这项人工智慧新产物实际效果的时候一下交这么多钱给你呢?

按年费收取的第二个不容易察觉的陷阱则是服务层面,这就是这篇文章要讲到的核心问题。

对于机器人厂商而言,每一个机器人的座席的边际成本趋近于0,无论你是买1个,还是买100个,无论他们服务一家客户,还是一万家,都一样... 说白了,除了养技术团队要花钱以外,产品其实并不产生后续成本,但服务却是个成本黑洞。

很多电销机器人厂商收取年费并让客户自购电话卡的模式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他们尝过一体化服务的苦头。想像一下,如果线路也是他们提供,他们就要持续不断的忍受来自客户的抱怨,而如果电话卡是客户自己买的,那么所有和推销标记、通话质量、归属地以及接通率相关的问题全部和厂商无关,是你自己的号码不行哦。

厂商在收了你的9800年费,并打发你买了几张电话卡之后几乎,除了话术问题以外,几乎不需要承担什么售后服务,意思明摆著呢:出了问题,别找我。

这大概是世界上最廉价的营销实验平台了。即便我们养著一个无比庞大的运营售后服务团队,我们依然没有收取哪怕一分钱年费....

反观同行厂商,他们只需要朝每个客户收取9800的年费,然后进入完全放养状态即可,客户是死是活,和他们并没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客户需要频繁的修改话术,那么按照修改幅度和响应上线时间限制即可,实在不行还可以再收点钱。(这个不是调侃,真的是很多电话机器人厂商真实的商业模式)

传统意义上客户想要线索,想要增长,当然可以选择去找代理做策划,去百度投广告,去朋友圈发软文,去头条做信息流....但也就是这些了,这些渠道的弊端非常明显,客户线索是可以给你的,但你得先接受电话机器人的价格。你要多一些的线索,你就掏多一点的钱。

但电销机器人的出现加上云客呼的人群数据的组合,完全打开了一扇新的营销大门,在这里云客呼遵循公平的丛林法则,你的执行力越强、你的营销人群越精准、你的话术越犀利,你就能以同样的钱获得10倍乃至100倍的线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