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客呼電話機器人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講到了企業採購電話機器人的機會成本問題,很多機器人廠商選擇收取年費的策略其實就是在利用這一點,想像一下,一開始上來讓你交一年的年費,無論這個價格是9800還是5800,其目的都是為了增加企業的遷移成本,我錢都在你這裡交了,當然至少要用一年。這是一種非常心狠手辣但又不得不說是聰明至極的收費方式,可惜的是,他們並沒有站在企業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誰會樂意在不清楚這項人工智慧新產物實際效果的時候一下交這麼多錢給你呢?

按年費收取的第二個不容易察覺的陷阱則是服務層面,這就是這篇文章要講到的核心問題。

對於機器人廠商而言,每一個機器人的座席的邊際成本趨近於0,無論你是買1個,還是買100個,無論他們服務一家客戶,還是一萬家,都一樣... 說白了,除了養技術團隊要花錢以外,產品其實並不產生後續成本,但服務卻是個成本黑洞。

很多電銷機器人廠商收取年費並讓客戶自購電話卡的模式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他們嘗過一體化服務的苦頭。想像一下,如果線路也是他們提供,他們就要持續不斷的忍受來自客戶的抱怨,而如果電話卡是客戶自己買的,那麼所有和推銷標記、通話質量、歸屬地以及接通率相關的問題全部和廠商無關,是你自己的號碼不行哦。

廠商在收了你的9800年費,並打發你買了幾張電話卡之後幾乎,除了話術問題以外,幾乎不需要承擔什麼售後服務,意思明擺著呢:出了問題,別找我。

這大概是世界上最廉價的營銷實驗平臺了。即便我們養著一個無比龐大的運營售後服務團隊,我們依然沒有收取哪怕一分錢年費....

反觀同行廠商,他們只需要朝每個客戶收取9800的年費,然後進入完全放養狀態即可,客戶是死是活,和他們並沒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客戶需要頻繁的修改話術,那麼按照修改幅度和響應上線時間限制即可,實在不行還可以再收點錢。(這個不是調侃,真的是很多電話機器人廠商真實的商業模式)

傳統意義上客戶想要線索,想要增長,當然可以選擇去找代理做策劃,去百度投廣告,去朋友圈發軟文,去頭條做信息流....但也就是這些了,這些渠道的弊端非常明顯,客戶線索是可以給你的,但你得先接受電話機器人的價格。你要多一些的線索,你就掏多一點的錢。

但電銷機器人的出現加上雲客呼的人羣數據的組合,完全打開了一扇新的營銷大門,在這裡雲客呼遵循公平的叢林法則,你的執行力越強、你的營銷人羣越精準、你的話術越犀利,你就能以同樣的錢獲得10倍乃至100倍的線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