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件事情,就是:

在普通住宅里,如何才能够实现「高级感」。

这个「高级感」,绝对不是靠奢华的材料的堆砌,而是应该靠的是,对于「人」这一生物,深入的理解和解读。

比如——

怎样在有限的空间里,做出放大一倍的空间感?

住在房子里的一家人,如何设置空间,能够让一家人的交流更多?

哪些空间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刚刚好」的尺寸就可以了,多余的平方完全可以让给其他空间。

灯光,永远是逃不掉的问题,在普通住宅中,如何跳开灯光设置的坑?

怎样的配色方案,甚至可以让空间有扩大一倍的视觉效果?

在家装行业普遍工艺水平不达标的情况下,如何做到和顶级酒店一样的细节处理?

设计费5000元一平的顶级设计师,他的许多技巧,我们如何偷师运用到自己家里?

等等等等……

缘起,当然是因为,自己在做许多高品质的项目,因此也在不断学习研究空间的技艺。但是同时,偶尔在网路上看到、去朋友家做客,等等等等,还是会看到许多让我惋惜的空间。

我是一个特别世俗接地气的人,说的直白一点,四五百万的房子,可能你住的空间质量,还远远不如两三百块一晚的全季酒店(此处应有广告费)。

——————————————————

每次,项目启动之初,尽管甲方并没有要求,但我一定会去现场踩点。

身处在混凝土中,只有梁,只有柱子,毫无掩饰地伫立在空间中。空旷的,一览无遗的感受这个空间。

年少的时候,读路易斯康,曾看到他写的与砖的对话:

你对一块砖说:「你想要什么,砖?」

砖对你说:「我喜欢一个拱券。」

你对砖说:「瞧,我也想要一个,但拱券花钱最多,也不好做。我想你可以将就,用混凝土架在开口的上端,效果也一样好呀。」

然后砖回答:「我想你说得对,但是假若你问我想要什么?我想要拱啊!」

初读的时候,完全是云里雾里,只是觉得,大师可能境界就是高,尽说些普通人看不懂的话。

而现在的我,真的,真的懂了。

每次项目启动前,我去现场,其实就是为了问这个空间,

「嘿,你自己想变成什么样子啊?」

——————————————————

我一直坚持,每个人的审美,是要被尊重的。

但是,前提是,你必须比较过、感受过,许多选择摆在你面前过。

我一直很喜欢的一本书,维克多的《活出生命的意义》,其中一句话记得特别清楚:

生命里有一样东西是别人不能从你手中夺去的,而这个就是你人生最大的自由,那就是在任何环境下选择自己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

同样的,对于「审美」,只有在拥有许多的选择的情况下,你自己内心真正笃定的喜好,才是你真正的钟爱。

如果只是那些什么都不会的土鳖销售型家装设计师硬塞给你的,那真的不是你自己想要的。

所以,我想做这件事情,可能并没有什么人看,但是,就是想默默做下去。

——————————————————

在我们设计圈,也是有鄙视链的。站在鄙视链顶端的,必然是顶级的酒店设计师。

因为,顶级的酒店,所设计的专业范围,需要的技术要求,对空间的要求之高,实在是不是一般设计师能够企及的。

这个,是否真的是我们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呢?

也未必。

比如酒店常用的材料,也无非是木饰面、墙布、大理石,甚至最近一些顶级酒店,也已经开始采用涂料和砖。

而通过学习,是否可以在家里每晚住5000一晚的豪华酒店?

我的答案是,当然可以。

所以,我会开启一个新的栏目,就叫做《那些顶级酒店告诉我们的事》。

从各个方面,为你解开顶级酒店的秘密。

其中会涉及酒店有北京/上海宝格丽酒店、上海W酒店、上海/杭州安缦酒店、广州四季酒店、北京通盈中心洲际酒店、阳朔alila、东京安缦、青岛/南京涵碧楼等等。

其中设计类别不但有空间组织、空间布局、配色方案、材料运用、还会有灯光方案、机电点位、家具研究、卫浴选型、施工细节等等。

【宝格丽酒店】
【阳朔糖舍alila】
【上海w酒店】

——————————————————

所以,虽然没什么观众,但还是要说一句:

「敬请期待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