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件事情,就是:

在普通住宅裏,如何纔能夠實現「高級感」。

這個「高級感」,絕對不是靠奢華的材料的堆砌,而是應該靠的是,對於「人」這一生物,深入的理解和解讀。

比如——

怎樣在有限的空間裏,做出放大一倍的空間感?

住在房子裏的一家人,如何設置空間,能夠讓一家人的交流更多?

哪些空間並不是越大越好,而是「剛剛好」的尺寸就可以了,多餘的平方完全可以讓給其他空間。

燈光,永遠是逃不掉的問題,在普通住宅中,如何跳開燈光設置的坑?

怎樣的配色方案,甚至可以讓空間有擴大一倍的視覺效果?

在家裝行業普遍工藝水平不達標的情況下,如何做到和頂級酒店一樣的細節處理?

設計費5000元一平的頂級設計師,他的許多技巧,我們如何偷師運用到自己家裡?

等等等等……

緣起,當然是因為,自己在做許多高品質的項目,因此也在不斷學習研究空間的技藝。但是同時,偶爾在網路上看到、去朋友家做客,等等等等,還是會看到許多讓我惋惜的空間。

我是一個特別世俗接地氣的人,說的直白一點,四五百萬的房子,可能你住的空間質量,還遠遠不如兩三百塊一晚的全季酒店(此處應有廣告費)。

——————————————————

每次,項目啟動之初,儘管甲方並沒有要求,但我一定會去現場踩點。

身處在混凝土中,只有梁,只有柱子,毫無掩飾地佇立在空間中。空曠的,一覽無遺的感受這個空間。

年少的時候,讀路易斯康,曾看到他寫的與磚的對話:

你對一塊磚說:「你想要什麼,磚?」

磚對你說:「我喜歡一個拱券。」

你對磚說:「瞧,我也想要一個,但拱券花錢最多,也不好做。我想你可以將就,用混凝土架在開口的上端,效果也一樣好呀。」

然後磚回答:「我想你說得對,但是假若你問我想要什麼?我想要拱啊!」

初讀的時候,完全是雲裏霧裡,只是覺得,大師可能境界就是高,盡說些普通人看不懂的話。

而現在的我,真的,真的懂了。

每次項目啟動前,我去現場,其實就是為了問這個空間,

「嘿,你自己想變成什麼樣子啊?」

——————————————————

我一直堅持,每個人的審美,是要被尊重的。

但是,前提是,你必須比較過、感受過,許多選擇擺在你面前過。

我一直很喜歡的一本書,維克多的《活出生命的意義》,其中一句話記得特別清楚:

生命裏有一樣東西是別人不能從你手中奪去的,而這個就是你人生最大的自由,那就是在任何環境下選擇自己態度和行為方式的自由。

同樣的,對於「審美」,只有在擁有許多的選擇的情況下,你自己內心真正篤定的喜好,纔是你真正的鐘愛。

如果只是那些什麼都不會的土鱉銷售型家裝設計師硬塞給你的,那真的不是你自己想要的。

所以,我想做這件事情,可能並沒有什麼人看,但是,就是想默默做下去。

——————————————————

在我們設計圈,也是有鄙視鏈的。站在鄙視鏈頂端的,必然是頂級的酒店設計師。

因為,頂級的酒店,所設計的專業範圍,需要的技術要求,對空間的要求之高,實在是不是一般設計師能夠企及的。

這個,是否真的是我們普通人難以企及的呢?

也未必。

比如酒店常用的材料,也無非是木飾面、牆布、大理石,甚至最近一些頂級酒店,也已經開始採用塗料和磚。

而通過學習,是否可以在家裡每晚住5000一晚的豪華酒店?

我的答案是,當然可以。

所以,我會開啟一個新的欄目,就叫做《那些頂級酒店告訴我們的事》。

從各個方面,為你解開頂級酒店的祕密。

其中會涉及酒店有北京/上海寶格麗酒店、上海W酒店、上海/杭州安縵酒店、廣州四季酒店、北京通盈中心洲際酒店、陽朔alila、東京安縵、青島/南京涵碧樓等等。

其中設計類別不但有空間組織、空間佈局、配色方案、材料運用、還會有燈光方案、機電點位、傢具研究、衛浴選型、施工細節等等。

【寶格麗酒店】
【陽朔糖舍alila】
【上海w酒店】

——————————————————

所以,雖然沒什麼觀眾,但還是要說一句:

「敬請期待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