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2月21日10:00南方农村报李晓芬「今年种杂交稻还是种常规稻?」立春后,种植杂交稻多年的海丰县梅陇农场刘伟中一直在犹豫,这是因为他以前认为杂交稻比常规稻高产,但这两年周围很多农户种的常规稻产量也有450公斤/亩以上,有的甚至达到500公斤/亩,与杂交稻相当。  

事实上,不仅刘伟中们在犹豫,学界也一直在争论。而纵观水稻育种品种更替历史,自从19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世界上首个杂交水稻品种,杂交稻与常规稻在产量、品质、价格上的较量便开始。近段时间,网路上流传的一篇湖南水稻专家的文章《对杂交水稻的不实宣传应该纠正》,再次把这个争论了40年的话题重新炒热。  

「目前,同品质的常规稻与杂交稻产量相差不过几十斤,而杂交稻的米质与常规稻却相差甚远。确实不能夸大杂交稻的作用。」省农科院水稻所抗病育种研究室主任廖耀平表示,只是杂交稻适应性广,可在山区与中低产田广泛种植。接下来,二者的较量仍将继续,常规稻因可自留种,经营效益低,科研力量逐渐薄弱;而杂交稻却逐年加大投入,直到战胜常规稻,独霸稻种市场。

产量差距日益缩小  

「2009年早造种植的优质常规稻产量达465公斤/亩,这让我很惊奇。」近日,恩平市牛江镇水稻种植大户冯振强说。  

「目前常规稻的产量已不低于或高于两系、三系杂交稻。」省农科院水稻所新品种选育研究室主任周少川表示,以常规稻「黄华占」为例,在一季稻作区产量为550-650公斤/亩,双季稻作区为450-500公斤/亩。  

当前水稻品种推广过程中,由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是最大的卖点。为了直观区分出常规稻与杂交稻之间产量差距,南方农村报记者查询了2009年广东省农业主导超级稻品种相关资料:超级常规稻「桂农占」省区试平均亩产424.07-446.33公斤,超级常规稻「玉香油占」为463.28-518.18公斤;超级杂交稻「培杂泰丰」省区试亩产455-498.4公斤;超级杂交稻「华优665」为480.3-516公斤,超级杂交稻「天优998」为440.6-450.6公斤。对比发现,两者之间的产量差距并不大。  

「若同品质的常规稻与杂交稻相比,产量相差不过几十斤。」廖耀平分析,1970年代,常规稻与杂交稻产量每亩能差200斤左右,杂交育种的突破确实使水稻单产在矮秆良种基础上提高了20%左右,但随著常规育种水平提高,产量的差距在逐渐缩小。杂交育种有杂交优势,但往往不表现在产量上,而是对不同环境、土壤的适应性上。

品质差距仍较大  

「消费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水稻育种的目标已转向优质、高效。」周少川说,杂交稻的品质仍远远比不过常规稻。廖耀平表示,多年来杂交稻的品质赶不上常规稻主要受育种材料限制,常规育种不受父母本限制,靠多个组合选择优异株系;而杂交育种,垩白粒率、垩白度、垩白大小很难突破,若不育系品质较差,很难找到与之相配品质又好的恢复系。  

记者从广东省种子管理总站了解到,近年来广东水稻播种面积在2900万亩左右,常规稻与杂交稻的种植比例为1:1,2009年全省水稻优质率为65%,其中优质稻中绝大多数以优质常规稻为主。在2009年广东省农业主导水稻品种中,8个常规稻品种的米质或外观品质全部达到国标或省级标准;而15个杂交稻品种,只有6个品种达到相关标准。  

品质等级差异直接体现在稻谷的售价上,冯振强举例当地商品粮价格,2009年早造,百斤杂交稻售95-100元,常规稻110-120元,优质常规稻130元;2009年晚造,百斤杂交稻售110元,常规稻130-140元,优质常规稻160元。但是在不同产区,稻谷的售价不一致,刘伟中说,他们当地一般情况每百斤杂交稻售105元,优质常规稻为120元。  2009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珠海市农丰进出口公司总经理陈长贵分析,受2009年自然灾害影响,我国优质稻产量减少,而大米品牌竞争激烈,优质稻市场需求大增,预计今年优质稻价格将会有所上涨。为此,国家已在三个月前提出要适当提高稻谷特别是优质稻最低收购价格。

自留种阻碍常规稻研发路  

究竟选择哪类水稻品种?冯振强说,种植大户选择优质常规稻经济效益更好,比如种100亩水稻,选种常规稻不用买种,能节约2000元;肥料比杂交稻少投入30元/亩,收获的时候产量虽稍低,但能省人工。小户可选择杂交稻,适应性好,管理可粗心,稳产丰产。  

「水稻品种很多,但在产量、抗性、米质、适应性方面都表现好的,还是凤毛麟角。」廖耀平说,广东省推广面积最大的两个常规稻品种是粤晶丝苗2号、齐粒丝苗,能够上40-50万亩的常规稻不足10个,比较杂乱。品种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考虑当地的种植习惯,二是考虑当地的消费水平及稻谷加工企业发达程度。发达地区种常规优质稻;但在在环境、土壤、水源都不太好的田块,适合推广种植粗生粗长的杂交水稻。  

当前市场上对优质常规稻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但由于常规稻农户可自己留种,种子经营效益低,一些研发和营销部门不愿意开发和经营常规稻稻种。当前这一矛盾将阻碍常规稻育种水平进一步提高,使得不少常规稻育种专家转为研发杂交稻,仅公益型科研单位保留常规育种课题。水稻专家一致表示,一旦杂交稻突破米质这一难关,在种业公司的推销下,或将独霸稻种市场。  

「杂交稻要完全取代常规稻,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廖耀平表示。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