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指考最後一科考公民與社會。台北市補教協會公民教師柯博文表示,這份題目中間偏難,部分題目用字欠缺明確,可能引起考生答題混淆、誤判,「有時候差一兩個字可能就會影響最後答案。」但他說,有認真準備跟關心時事的學生,應可拿到不錯的方式。其中第19、20題的題組題,意指「低所得多胖子」,有涉及歧視肥胖者的爭議。

柯博文表示,公民第19題要選A或選C,引起補教老師的一陣討論。表格有涉及歧視肥胖者的嫌疑,意思是體重過重者,低所得人口占比較高。選項A指的是「個人健康狀態的好壞可能與其所屬所得階層有關」,選項C是「個所得階層的經濟資源有所落差,其消費慾望的多寡也不同」,但柯博文說,選C的話,消費慾望很難量化,無法具體看出來。

柯博文表示,多選第41題,選項A要不要選也引起討論。因為學生變工廠老闆算不算「代內的向上流動」?學生算不算一種職業?定義上都會有點模糊。

柯博文表示,今年公民考題出題比例平均,時事題考出中國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習近平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亦考出公民不服從、日本和索馬利亞海盜捕魚、英國脫歐、房價居高不下、衛生紙之亂改成「牛奶」漲價等等。

指考公民科第19、20題的題組題,意指「低所得多胖子」,有涉及歧視肥胖者的爭議。...
指考公民科第19、20題的題組題,意指「低所得多胖子」,有涉及歧視肥胖者的爭議。記者馮靖惠/翻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