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le-2597454_1280.jpg

上一篇文章,我们大致解释了现代人的单身困境,经常是基于怎样的心理导致。其实要走入家庭,并且确实长远相处,还有很多需要处理的部分,这些我们都有机会慢慢讲。但面对现下单身,需要赶快提起步伐前进者,还是有些方法可以先建议。自我成长虽然是必须的,但是旷日废时,我们不可能等到把自己都处理好了,再出去找对象。只要将「寻找伴侣」和「整理自己」两件事同时并进即可。经由一些准备功夫,让我们尽可能找到最适合现在的自己,且有意愿携手共进的伙伴,接著就可以借由亲密关系彼此协助、共同成长与承担。
 

自我准备

踏出去之前,我们需要厘清一些自己的需求,以免错误的认知导致追求那些并非真心想要的对象,让自己对爱情再次幻灭。

第一步,是面对自己内在的渴望,认出「想被疼惜的心情」。

常见有两种情况,会让人假装不需要/忽视情感需求。一种是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或者家庭困难使得小小年纪就必须坚强起来扮演父母的角色,以至于逐渐麻痺自己的需求。因为从未/极少得到爱,为了不让自己伤心难过,就告诉自己不需要,因此失去感觉痛苦的能力。

这些人通常会变得过分独立自主,甚至以独立自豪。如此一来传达给别人的讯息便是拒绝。他们并不真的不需要情感连结,反而是匮乏的,只是不知该怎么处理这种渴望。出于自我保护地否定需要、表现出高傲,却也阻碍了别人靠近。

另一种不敢表现出渴望的,是「觉得自己不值得」的人。也许太过小心翼翼、害怕失去,他们宁可假装自己不在意以维持关系。比如有些女生会刻意表现出自己对另一半外遇的包容,说出「只要别让我知道就好」、「只要他有回家就好」的话来。这种话说久了,等于是在暗示对方「不值得信赖」(其实是她不相信自己值得忠诚的爱)。接收到这样讯息的对象,久了也会心灰意冷,去找别的愿意和他相濡以沫的人。

自以为的豁达,却反而把自己推入不幸的深渊。有这样习惯的人,尤其应该认清一直以来的坚强跟隐忍,在经营关系上其实是没必要的「攻击」。换个角度来说,我们自己也不喜欢明明有另一半,对方却表现出不需要我们,或者跟我们在一起很委屈的模样吧。
 

第二步,活出热情。

缺乏热情的人在对别人好时,会有付出感,也不知道该怎么靠自己的性格特质吸引他人。他们一方面隐约知道自己乏味,一方面又懒得深思改进,随意期待著这样的自己可以借由某些交换来得到一段关系。(还记得前一篇的姻缘天注定之说吗?)

由于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享受与愉悦,即便意识上再怎么慷慨,都有种被剥削感。这是为什么常听到有人花钱追女生,又在破局后算帐的缘故。表现在男性身上,经常是金钱的付出,而女性身上,则是把自己活成对方的管家婆、老妈子。即使关系持续,他们也经常觉得自己付出太多,因而引发不平衡与焦虑,并且期望对方「更多的回报」,最终搞坏关系。

对人热情、有兴趣的人,在和朋友或情人相处时的付出,是出于好意与自愿的。不会因为一顿饭钱或者花时间听对方的烦恼,就觉得自己「亏到」,也不会在付出前就先算计将来能不能回收好处。比如我有的宅男朋友,就非常在意跟女生的每一次互动能不能达成交往的目的,如果不行他就不想进行。结果每次该采取行动时都退缩,连好好交友都办不到,又因为退缩自我打击、更走不出去。

自在地付出、没有表现出过度的期待(不给对方压力),自然对方也会回以热情,这才是人际间正向的循环。好的姻缘往往也是对方在感受到你对生活的热情时,开始注意到你的。要做到这点,则必须建立在对自我认可与对生活积极上,如何认可自我,则取决于对自己的觉察。
 

另外要注意的是,别让打发人生的「乐趣」忽略了内在的空虚。成长于资源丰盛一代的年轻人,多半懂得怎么安排生活,也都有经济能力。即使是小资族,也有各种免费或低价的活动可以参与。可以说我们活在一个目不暇给、就算时间全部拿来玩都不够用的时代。这会让我们产生即使没有亲密关系,生活好像也过得不错的感觉。只要觉得无聊,就安排一趟闺蜜之旅,或者去上上创意课、走走市集、听听音乐会。要填满行事历非常简单,但也很容易因为这样,就拖延了自己对亲密关系的需求。寻找伴侣这件事,是当你不把它视为第一目标,就很容易错过的,因为它需要相对的付出与安排才能如愿,而我们总有太多理由不去做。因此「有自觉地做这件事」,也是条件之一。


采取行动

看清与接纳自己的问题以后,也许需要好一段时间慢慢消化它以及改变自己。这是艰难但值得的过程,当你完整了自己,也就可以更好地处理与另一个人的关系。一个人慢慢走很好,但如果缘分刚好来了(或者已届适婚年龄需要赶快找对象),两个人同样可以一起做这份功课。至于该怎么找到对的人,有一些方法可以使用。

一,确保自己和对方都渴望同样的关系型态,并且能力相当。

很多时候人们卡在关系里,是因为过度投入了才发现彼此想要的关系不一样。肯‧克西(Ken Kesey)对承诺恐惧者有著这样的描述:「对于接触如饥似渴,到手时却说那是毒药」。他们渴望亲密,也喜欢约会,甚至十分迷人,但一旦关系亲近,又会觉得不安。他们深信自己想要定下来,却不知道自己受到恐惧的宰制,在每一次的相遇中批评挑剔,然后说服自己只是没遇到对的人。

承诺恐惧者会让他的伴侣接收错乱混淆的讯息。他们的甜蜜增强了对方的迷恋,而他们的距离却让人不敢妄动。他们甚至会说服渴望稳定关系的另一半,这样的渴望是错的、婚姻只是一张白纸,只要相处快乐便足矣。因而使他们的对象必须在关系里有所保留,无法充分展示自己的脆弱,以免关系随时濒危。即便小心呵护,缺乏承诺仍会导致关系间的压力、问题和不诚实,以及不满足,而这些又会使人在承诺前却步,造成恶循环。

如果你对关系的渴望,是对等的、开诚布公的、长远的,并且有结婚的打算,就必须让自己避免选择这样的对象,或者在发现时赶快跳出来。由于他们在关系里经常是主控与既得利益者,不太可能察觉到自己需要改变。你也最好不要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他,更多时候这只会消耗掉你所剩不多的青春,以及对爱的信任感,使你成为下一个承诺恐惧者。要知道即便他们妥协、步入婚姻,经常也维持不了多久。

假设你正是这样的人,你需要的是了解自己在择偶上采取了错误的策略。交友的时候,应该把条件订在「能成就你想要的未来」上,而不是「能逃避你所害怕的事情」上,两者不太一样。这些可怕的事,往往是小时候父母曾经给我们的「被忽视」、「被抛弃」、「被控制」的经验残留。太过在意会让你把全副精神放在「防止坏事发生」上(损失趋避原则),让警报不正常地频发。即使有效也只能达到「不发生可怕的事」,而不是「找到能跟自己共同成长而且幸福快乐的对象」,在关系里总有些不满足,不论怎么换对象都觉得不对。而且人对熟悉的模式会感到安心,很多时候吸引你的,反而会是相处模式上有著父母影子的对象,只是当下不会知道,等到重蹈覆辙才发现自己的恐惧反而招来最害怕的结果。
 

二,列出你的条件,并检视其合理性。

几乎每个人都有择偶条件,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不会去确认,这些条件的正确性、合理性,或者必要性。我们可能出于对现实的恐惧而设立许多外在条件,但通常能够维持关系的,却是性格特质、人品、处事态度之类的内在能力。而适合自己的,也经常和吸引自己的不一致。确实勾勒出想要的未来蓝图十分重要,那才能让你清楚拥有什么特质的人才是真正能达到目标关系的人。

研究显示,有著「大同小异」的情侣,是比较容易维持关系的。也就是在重要相似点上,需有相对的能力,其他一些小地方有所不同,则能拓展彼此的生活圈和视野。重要相似点包括智识(非学历)、心灵成熟度、表达爱的能力、对亲密的渴望、角色期待、热情、兴趣、个人习惯等。看重的价值必须相等,彼此的评价才会相等。

建议列出所有你在意的特质,并且区辨出「一定需要」的条件以及「希望拥有」的加分项目;同样的,「一定不要」的瑕疵和「可以妥协」的缺点也是。这能帮助你在遇到对象时,快速确认对方是否有和你走到最后的机会。很多时候我们会以为某些瑕疵可以视而不见(比如白色谎言),尤其是在刚进入关系的热恋期总容易让我们放大他的优点,而无视那些隐约刺著我们的问题。直到关系稳定,才发现那些一开始就看到的瑕疵始终无法释怀。如果你的必要条件是诚实,你就不该放任自己无视这项缺点。因为必要条件不会消失,只会延宕到以后处理,并成为关系上的一大难题。你必须早日认清,无论对方在加分题上得到多高的分数,都会因为重大瑕疵扣分到底。
 

三,别让过早的性干扰你的关系模式。

有些时候,人们可能因为空虚而让性关系成为发展关系的契机。然而男性和女性在性和感情上的认知,却是不大一样的。女人喜欢累积情感,再以性表达与沟通;而部分男性则倾向以性确认关系之后,再来深谈。很多时候女人以为满足了对方的需求,可以让关系更进一步,但实际在没有亲密的基础下发生关系后,却感到空虚莫名。对感情的渴望却不可得,反而让她们更冀求爱情。

不要在关系早期误把性契合视为情感上的契合,要意识到若两人在沟通模式尚未建立前先预设了性亲密模式,其他沟通模式有可能受到抑制,而让关系停留在一种表面的习惯层次。
 

四,把择偶活动确实列入你的行事历。

不论我们对关系有多深刻的认识与渴望,如果不去安排,终究只会让时间白白消逝。你可能是一位忙碌的专业人士,但经营感情绝对值得你投资相对的时间,也绝不是和工作相扞格的事。当你有了尺度之后,你要做的,就是多安排认识人的机会。不论是参加社团寻找同好、加入婚友社、或者请朋友介绍、在朋友的朋友圈寻找都可以,请把与人吃饭的机会排入你的行事历,再调整你的工作行程。约会时间不用长,一顿饭的时间或下午茶,只需要1.5~2小时,足够你初步确认是否能跟一个人聊起来。倘若话不投机,也不至于浪费太多时间。
 

相信很多人并不想让择偶变成疲累的事。必须一直忙碌追求、一次次失落,只为了找到一个可能的机会(还不保证长久),想来就让人没劲。不过对于关系的渴望是确实存在的,我们要做的是,如何用更精准的方法、有效率地在日常中完成,而不至于影响原本生活太多。也不要抱持太大的得失心,让它打击我们的自信,这其实是办得到的。我们常觉得,真爱是万中选一适合自己的那个人,如果我们不去多见见别人,又怎么有机会碰到他呢?每一次的失败,都是靠近他一步的机会。下一回,我们继续来探讨,哪些自我限制和条件,是择友路上必须调整的盲点。

媒体刊登/关键评论网

第一篇:非自愿单身的困境,姻缘真的天注定?(心理篇)

第三篇:别一面寻找爱,一面说服自己爱情只是个负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