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本来是关于心流这本书的读后感,后扩展至自己关于心流的反思。在读这本书之前对心流其实了解就挺多的,毕竟这也是自己一直以来希望的研究方向,因为我一直想能深度理解心流体验,找到操作性非常强的方法来在日常学习工作中频繁触发心流状态,想想,如果工作和学习是你可以从中获得足够乐趣和满足感的事情,这是多么革命性的一件事!

首先概述一下:

心流就是完全沉浸于活动中的一种体验,典型例子,打MOBA游戏上分的时候,废寝忘食。

心流的产生,公认的,需要3个条件:

1、清晰目标

2、即时反馈

3、挑战与技能匹配

让我们先以LOL排位为例,清晰的目标:推倒基地,获取胜利;即时的反馈:补到的每一个兵头上冒出的金币、技能命中敌方英雄时敌方英雄血量的降低、击杀敌方英雄时的播报与奖励等等;挑战与技能的匹配:天梯系统保证了双方的胜率是五五开的,不会出现一方青铜水平一方王者水平。可以说,MOBA游戏是最符合以上3个原则的活动,这也是为什么游戏会吸引如此多的人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与游戏中无时不刻的心流体验相比,现实太枯燥无聊而又令人焦虑了。

但是将这三个条件运用到现实中则会出现很多困难,下面逐个叙述。


在开始之前,我说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大一的时候,我报名了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然而到了还剩3天的时候我还没看,于是我直接弃考了,大二的时候,我们寝室又都报名了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我计划的是复习一个月左右,然后不出所料,我到还剩一个星期的时候还没开始看,面对两本全新的书本,我分析了自己可以掌握的时间,感觉自己可以3天看完一本,于是这一个星期内,我每天按照计划进行,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一个星期后考完试,结果两个科目都通过。

第二个例子:考研备考的时候,第一轮看专业课,一共3本书,我原本的计划是一个月过第一轮(并且我感觉这个速度很快了),然后我发现,自己可以一个星期看完一本书,可以压缩到3个星期过一轮,到最后,经过分析,我发现如果我全情投入,提高时间和效率,我可以3天看完一本书。9天就过一轮!这令我非常激动和兴奋,于是我开始看书,集中精力全神贯注看了一个小时,发现有点难度,按照这个进度是看不完的,于是我又延长到5天看完一本,后来中间又分心分神在别的事情上,发现5天也看不完,又继续延长计划的时间,最终拖拖拉拉一个月才看完一轮。

现在来分析心流运用到现实中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

第一点,清晰的目标。不像游戏有著非常清晰明确的目标,生活中设定的很多目标并不是想当然的就符合清晰这个条件。如:备考证券资格证时,我的目标是:在一个星期内看完两本书。这是一个清晰的目标嘛,听上去似乎是,很具体到2本书了啊。实际上并不是,因为走马观花看完也是看完,深度阅读也是看完,而两者是天壤之别,并且不同的人阅读能力不同,对一个人来说的走马观花可能就是另一个人的深度阅读水平了。那么怎么操作性定义「清晰」呢?这是我给的定义:如果一个任务,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对其进行检查,那么这歌任务的目标便是清晰的。比如,任务:我要快速阅读完,简单理解识记即可,那么我只需要在阅读的时候划划关键词就可以了。如果我要深度阅读一本书,那么要求就是我要在知乎上写出关于这本书、这本书所说的主题的反思,这个也是可以很明确进行检查的。

而对于大型目标,如考研,则需要进行细分,具体到每一个分目标,每一个分目标再具体划分,直到可以方便进行检查为止。(此概念存疑,对于大型目标,跨度超越几个月的目标,是否还是用于心流体验的触发?)

第二点,及时反馈。不像游戏,你看书的时候,看一段就会奖励一个金币(虽然电子阅读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点,比如会提供你的阅读时长),那么从何处来获取及时反馈呢。一方面,页码可以作为一个很明确的反馈,可以提供给你关于进度的反馈。另一方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你在读书时所进行主动思考从而举一反三时的愉悦感,以及看完一章、一本后,对这一章、一本内容进行总结反思的收获感。这才是最本质的反馈。同样类似的,如果是背书的任务的话,一方面,背书的进度是一个直观的反馈,另一方面,当你主动召唤测试时,发现整章的内容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框架图时,这便是最好的反馈。

而对于大型目标,如考研,我认为反馈一方面来自于分任务的反馈,一方面则来自于自己对于任务如计划进行时那种一切尽在掌中的操控感。(同上,概念存疑

总结:生活中的任务的反馈不像游戏给你明确提供,你需要去努力去寻找,其中进度条是直观的反馈,而内心的愉悦感则是最根本的反馈。

第三点,技能与难度的匹配。不像游戏,匹配系统已经根据你的历史表现自动帮你匹配好旗鼓相当的对手。在现实中,你需要自己评估自己的技能水平和任务的难度水平,而这一点最大的问题是,它是主观的。匹配系统由于有著你的历史表现数据,经过程序员的优化,它是相当客观的。而现实中,你是根据自己「你以为的」的技能水平,和「你以为的」任务难度,来确定任务的。这使得会存在这么一种状况:你工作了一阵子,对情况更加了解后,发现:1、任务太难了,你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焦虑到放弃或者更改时间,2、任务太简单了,你用一半时间就能完成-----无聊松懈。

可以说,这一点是现实运用心流理论的最大问题所在,可以说,我在第一个例子第一次备考失败,就是因为3天时间实在太短,无论如何我也完成不了。难度远超我的技能。第二次备考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恰巧」一个星期对于备考证券从业资格证是正正好好的,不多也不少。难度与技能匹配。而在第二个例子中,我定的时间限制则不切合实际,以至于不停地调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丧失了本来的斗志。

对此,我的反思是,在制定一个跨度很广的任务之前,先设定较短时间的任务,通过自己完成情况对自己进行更加准确的评估和认知。


但是经过我的实践,仅仅靠这3点还不够

首要的缺少的便是动机动机决定了心流的产生。充足的动机是进入心流状态的前提。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活动多了去了(如打LOL),我为什么要偏偏选择你这个活动来作为触发我心流的活动(如:看心流这本书)?并且很明显,LOL要比看书更加满足心流的各种条件。

深入反思,我之所以打LOL等MOBA游戏,本质上就是因为MOBA游戏符合我的价值观(智慧和成就),MOBA游戏需要你对全局阵容的分析,对各个英雄技能的了解,对不同时间段节奏的把握,对出装的最佳处理等等,从小到大我一直对这种智力上的对抗游戏偏爱不已,基本上我玩的游戏都是策略类的游戏。其次,是天梯系统的引进,这个成就系统使得我去追求更高的成就(段位)。

更本质的归纳,就是这件事(LOL排位)符合我的价值观,所以我对这件事有著充足的动机。

那么动机从何而来就很简单了

首要要明确,这件活动是不是符合自己的价值观?自己是不是一定要这样做?因为对于自己认为丝毫没有意义的事情,是很难触发心流的。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其次,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激发动机。这里特别推荐可行性非常之高的deadline。

Deadline定义:自己客观上无法改变的一个时间点,在到达这个时间点之后,你要完成某项任务并且接受某种检查。

典型例子:从小到大的各种考试。然而这些考试局限性非常之大,首先,对于学生来说,考试并不多,一年也就那么几次,难不成只有考试的时候才能触发心流?其次,这些考试只对学生时代有效,对于步入社会的人们来说,难不成还要回学校当学生?就算有各种证书要考试,频率也是很低的。

当然考试的好处也是有的,那就是,它是最符合Deadline定义的,是最完美的Deadline。

但是,仅仅是deadline并不足以激发心流,大家可以想想,从小到大的备考,有过那种心流体验嘛?我们需要的,是能激发斗志的deadline,是一个你提起来能让你热血沸腾的deadline,或者说目标(注意,这里提到了目标,因此我们也可以把这一点统合在目标的要求中不仅要求目标要清晰,同时目标要充满挑战性

我们要的是自己主动设置的(或者说别人设置但是自己也认可的)、具有挑战性的(困难但是经过努力能完成)的目标,比如说我本来计划1个星期看完一本书,这个是正常的看书速度水平,但是如果我经过分析认为(注意这个是我主观上认为的),如果我提高我的效率,全情投入我的时间和精力,我可以在3天内看完(很具体的目标、同时技能与难度的匹配),这是我主动设置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这使得我斗志昂然。


鉴于此,我们在主动设定我们的deadline以触发心流的时候,第一选择是参加考试,比如报考46级、各种资格证等。

没有考试可以选择怎么办,不慌,我们可以自己创造deadline,看定义:自己客观上无法改变的一个时间点,在到达这个时间点之后,你要完成某项任务并且接受某种检查。

首先,是监督检查者的问题,自己设定自己监督检查行不行?不行!因为这是你主观上可以改变的时间点,人是有自我价值保护倾向的,无论你多么理性,多么客观,你总会给自己找理由:今天头疼,今天闹钟没响,今天女朋友临时找我有事,我不能不去,等等等等。我问你,46级考试会因为你女朋友叫你帮忙而推迟嘛?考研会因为你生病住医院住一个月而推迟嘛?想都别想!这些才是客观上无法改变的时间点,因此,绝不能自己设定时间点自己监督检查,而是与他人合作,将时间点告诉他人,并且商定:一旦确定,绝不能更改。那么这时候要考虑监督检查者的问题了,因为没人愿意平白无故花时间在你身上,帮你严格按照deadline进行监督检查。所以在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的任务,你要寻求不同的监督检查者,最好是和你有相同任务的人,双方互利共赢,互相监督检查,这样效果才是最好。比如考研的时候,寻找研友互相监督检查。

其次,是检查的可操作性问题。对于考试来说,检查不需要自己操心,是有著客观的评分标准的。但是,如果是自己设定deadline的话,就要考虑到检查的可操作性了。比如,你设定了一个做数学题的任务,那么检查的时候仅仅看你在书上有没有写上字行不行?不行!因为你可能会敷衍了事,甚至把答案抄上去,以应付别人的检查。别以为这种小学生才会做的事情不会发生在你身上,成人世界里,掩耳盗铃的事情多了去了。应该这么设定:监督检查者随机提问,要求你要把题目的来龙去脉给讲的清清楚楚,让一个不懂的人都能听懂,这才算达标。又比如设定一个检查背书的任务,那么检查的时候就是随机抽取背诵的内容进行检查。由此我们可以总结:针对不同的任务,需要不同的监督检查者以及操作性检查方案。

最后,是deadline的长度问题。太短,很容易由于各种突发事件造成完成不了任务,并且高频率的监督检查也是种精力的浪费,太长,一方面很难进行准确的技能难度匹配,一方面,由于人们总是乐观的估计自己在未来时的能力,所以基本上很容易造成前期认为任务简单,从而浪费时间,后期发现时间已经来不及了,焦虑到放弃。故此,我认为1周2次,一次3天的长度是比较合理的。


最终总结一下,我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以下原则来使你工作学习进入心流状态。

1、保证充足的动机,设定deadline

2、设定一个清晰的、能使你热血沸腾斗志昂扬的目标

3、寻找到即时的反馈

4、技能与难度的匹配

但是,心流是不是万能的呢?在日常生活什么都可以按照以上原则来触发心流呢?不一定。大家可以看到,在我所举的例子,其实有共性,持续时间都较长,都是在备考,需要我全情投入,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生活其实不需要这么「拼」,并不需要将全部时间精力全部投入到一件事情上。并且很多人现实生活没有那个条件来自助的安排时间。所以,我对心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性还是存疑的,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来结合理论形成一套可行性很高的方法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