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和刻意练习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心流的构成要素和刻意练习的构成要素非常相似,那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心流的构成要素

1.明确清晰的目标

2.挑战与能力匹配

3.投入专注

4.即时反馈

刻意练习的构成要素

1.明确清晰的目标

2.走出舒适区,有目的地练习

3.投入专注

4.即时反馈

心流与刻意练习最大的不同在于,心流体验强调挑战要与自己的能力匹配,挑战太大,会导致我们陷入焦虑状态;而刻意练习强调要刻意走出舒适区,专注于练习过程中还存在不足的环节,并且有目的地对这个不足环节进行强化练习。

当我们处于心流状态时,我们会完全沉浸在所做事情中,忘记自我和时间的存在,意识井然有序,思维运行顺畅。

而当我们进行刻意练习时,我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需要我们刻意改进的环节,思考如何改进这个环节的表现,而且需要反复对这一个环节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会忘记自我和时间的存在,更有可能会感觉沮丧或者痛苦。

在《心流故事019:性格超好的小仙女(3):「一秒都不能没有心流」》中,心流造物的老朋友说起她在弹钢琴时的体验,在弹钢琴的时候必须要进入心流状态,自己才能沉浸在曲子和曲子所承载的情感中去,弹出来的曲子才会带有感情,懂行的观众是可以听出来演奏者在曲子中付出的感情的。

心流体验虽然有助于演奏者的情感与曲子融为一体,让演奏者和听众感受到曲子的情感,但是却没法保证进入心流状态后每个音调都弹的正确,即使出现个别音调错误,也不会影响演奏者淋漓尽致的感受。

再举一个更熟悉的例子,我们所有人都经历过考试,在考试的时候,我们通常会进入心流状态,但是进入心流状态不意味著我们做的每道题都是对的,只是说我们在考试过程中的体验会更好。

所以说,刻意练习是一种锻炼能力的行为,它追求的目标是以最高效的途径提升能力,而并不在乎体验,我们琢磨难题的解题技巧、练指法、学习围棋的经典棋局都是刻意练习的过程。

心流则是能力获得提升后,在应用这项能力时体验到的充实感,我们的能力越强,在应用这项能力时就越会游刃有余,能够处理更大的挑战,适应更多的复杂局面,也会收到更多的心流体验。

就好比在考场上,学霸们经过长期的刻意练习,对绝大多数题目都能够自如掌控,考场上很快就进入了状态,而学习功底不是那么扎实的同学们,面对试卷,往往抓耳挠腮不知从何下笔,就别说获得心流体验了。

心流与刻意练习的关系正应了这句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的锋利和梅花的暗香就是我们的心流体验,美好又充实,但是这种体验又需要通过「磨砺」和「苦寒」这种刻意练习才能获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