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城大成立两名副校长统领的「危机处理小组」外,大部分院校没并有紧急应变部署。

反修例争议持续多月,由街头抗争演变为校园冲突,浸会大学更一周内学生两度包围校长室。应对学生罢课、校外被捕等危机,顿成大学院校面对的艰巨任务,《星岛日报》向大学院校了解,除了城市大学成立两名副校长统领的「危机处理小组」外,大部分院校虽没有紧急应变部署,包括中文大学、教育大学、浸会大学等,仍透过既有机制通报处理。自资院校之一的恒生大学则有常设的紧急小组,开学后曾启动支援学生情绪。

中文大学校园被用作罢课集会。资料图片

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曾发表报告,建议大学为危机管理设立机制,但《星岛日报》向八所资助大学了解,只有城市大学在近月社会事件未有平息迹象下,启动由两名副校长统领的「紧急事故应变小组」,小组每日与传讯处保持联络,有需要时会传召校内学术及行政单位会商,就形势发展以制定政策,疏导学生情绪及应付可预见发生的问题。

「紧急事故应变小组」自八月中成立至今,先后发出十三则内部通告,向师生通报最新情况,包括披露有近百名海外学生及数名专家,因应本港最新情势发展,决定放弃来港升学及就业。

至于其他院校,大部分均没有为今次事件成立专责的危机小组,多是根据现有机制处理,比如校园被用作罢课集会的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及校内高层以手机群组不定时通报,他们会视个案临时召集相关部门,包括副校长、保安组、传讯及公共关系处等举行会议,但机制不属常设性质。

城大披露百海外生及专家弃来港

教育大学的机制与中大相若,学校高层有互相通报机制,处理所有紧急事宜。据悉如有涉及学生的突发事故,比如有学生被捕,要求校方协助,由学生事务处专责处理,有需要时透过互相通报机制,向校长张仁良等高层上报事件。至于有学生被捕,甚至校长室被两度包围的浸会大学,据知亦没有为反修例争议设立紧急应变小组,但校方高层留意事态发展,一旦涉及浸大学生,便会即时灵活处理。

八大以外的自资院校,做法亦各校不同。恒生大学校长何顺文指,校内有常设的紧急小组,成员由校内高层组成,分别处理学生及教职员事务,近期小组只启动一次,应对开学后学生情绪支援,「紧急小组有人即时跟进,因为永远不知有甚么事要处理」。

他指校园运作顺畅,亦理解学生会能处理的事情,亦未必转达校方处理,但校方已提供义务律师的联络方法,供有法律支援需要的学生求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