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系统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很有感触,这让我想起了1年前参加喜马拉雅的一场发布会,当时我就谈到了喜马拉雅「不要」FM的有关内容。

喜马拉雅发布20个音频IP,还要给1万人分10亿,不要「FM」余建军

2018年1月11日,中国互联网音频行业的首个IP盛典——喜马拉雅春声音频IP发布会在京举行,赵宏民受邀参加并现场行注目礼。

和喜马拉雅往期的发布会不同的地方在于,这次发布会绝大多数的时间的演讲者不是喜马拉雅的人,而是一群「外人」,他们是:郭德纲、王耀庆、杨澜、姚明、郝景芳、梁冬、蒙曼、邱晨等。

不要「FM」余建军

在发布会开始,喜马拉雅联合创始人联席CEO余建军分享了他的音频世界观,他已经开始站在整个人类发展过程的视角审视「声音」这个媒介形态了,正如2017年6月20日,喜马拉雅智能音箱发布会上。

余建军说喜马拉雅是为所有知识人做的淘宝天猫,精神文化产品的淘宝天猫,,每个人都能获得影响力和收益。 基于此,他把喜马拉雅的使命总结为用声音来分享人类的智慧,最终希望实现声音像水和电一样,可以无处不在,随取随用。同时余建军宣布将于近期发布「万人十亿新声计划」,预计在未来一年内,投入十亿基金全面扶植音频内容创业者。

值得提一句的是,余建军还说团队争论喜马拉雅要不要加FM,我觉得FM变窄了,我们做的是整个听觉的是,但是不得不加FM,因为用户的认知有一个过程。所以,当时约定说当我们做到足够牛逼那一天就把FM给去掉,可能还需要一点时间。

那个「任性段子」又新增一位:

不知妻美刘强东,

普通家庭马化腾,

悔创阿里杰克马,

一无所有王健林,

不要「FM」余建军。

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必然的趋势,比如最开始,互联网公司都会在名字后面加一个网来表示自己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这样获取用户也方便。比如:土豆网、优酷网、腾讯网等,后来随著他们规模逐渐变大,提起腾讯,人们如雷灌耳,当然也熟悉腾讯公司的业务,不需要再加网了。所以有一段时间,大量的互联网公司去「网」化。

这是一种品牌升级,是实力和自信的象征。

喜马拉雅也是一样,当用户都知道,喜马拉雅就是做FM的时候,他们就没有必要再名字后面加一个fm来告诉用户自己业务范围了。

而且,喜马拉雅的野心不至于FM,而是要做整个声音业务。比如他们的硬体产品智能音箱——小雅和小雅Nano,销量就非常可观。

另外,音频可以和视频平起平坐了吗?

坐在喜马拉雅发布会现场,宏民一直思考,这种流水席一样发布会明星IP的情形,让我想到了优酷一年两次的大型节目推介发布会:优酷春集和秋集《阿里巴巴的内容生态看"大"优酷》。仅2017年10月24日-25日,优酷秋集就宣布了即将在2018年春夏上档的近百部大剧热综。

虽然说喜马拉雅只有4个小时,和优酷的2天整还有很大的差别。但是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个音频媒体平台,已经可以号召业内顶级大咖明星来发布音频IP,这在过去的文娱、内容产业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我觉得喜马拉雅的这次音频IP发布会,可以说是一个分水岭,自此之后,音频这一内容形态,已经登堂入室,具备和视频媒体平起平坐的体量和实力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