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万多年以前,北极地区已经有人类居住。

早期的人类是从欧亚大陆首先扩展到北极地区的,因而欧亚大陆地区的北极部分被称为旧世界。后来,有的部落越过白令海峡的陆桥进入了北美大陆,这一地区因而被称为新世界。

早期人类大多定居于亚北极的林带,只在夏季到北边进行狩猎。

对广泛分布于北极各地考古遗址的发掘和分析证实了人类真正定居北极是从4000多年前开始的。

旧世界的北极分布著分别来自于亚洲或欧洲的不同地区的多个种族,他们之间互相交融和代替,有著复杂的历史。但在北极的新世界里则只有一个单一的民族,即爱斯基摩人,因此其历史也相对简单。

大概在8000年前,古爱斯基摩人进入北美洲的北极地区,他们的语言和狩猎方式都自成系统。

公元前1000年左右,阿拉斯加的古因纽特人发展出诺顿文化,以建造半地下的住所为标志。

公元前500年左右,加拿大北极地区和格陵兰的居民开始发明了建造冰屋的方法,捕猎海洋鱼类和海豹的技术也逐渐成熟。他们的文化被称为多尔塞特文化。

公元1000年时,多尔塞特文化已濒临灭亡,而阿拉斯加的诺顿文化发展为图尔文化,并扩张到多尔塞特人的领地,逐渐取代或同化了后者。

在旧世界,早期的北极居民拥有与古爱斯基摩人类似的文化,并从先进的南方居民那里引进陶器和金属制品,同时学习南方民族的文化和思想。

从大约公元1200年开始,直到1850年左右,北极进入小冰期。期间,因纽特人被迫转入内地捕杀鱼和驯鹿,而旧世界的居民开始驯养驯鹿。

现在,北极地区生活著20个民族,总人口约为200万。

地理分布非常广阔,围绕著北冰洋海岸四周的陆地、岛屿,他们的足迹散布在欧洲、亚洲、北美洲、北冰洋、太平洋和大西洋,分属于5个国家:俄罗斯、美国(阿拉斯加)、加拿大、挪威和丹麦(格陵兰岛)。

纬度分布范围大约在北纬60°至80°之间,主要集中在北纬60°至75°之间的地区。主要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地区的萨米人、北美洲北部的爱斯基摩人以及俄罗斯境内的科米人、雅库特人、鄂温人、鄂温克人、多尔干人、恩迦纳桑人、恩特西人、南特西人等等。除萨米人外,北极土著居民都有著显著的蒙古人种特征。

新世界地区的因纽特人主要靠捕猎海豹、鲸、海象和鱼类等为生,而旧世界的居民则捕猎或驯养驯鹿,如靠狩猎为生的涅涅茨人,养殖驯鹿的萨米人、鄂温克人和雅库特人,还有除了养殖驯鹿以外,也捕猎海洋哺乳动物的楚科奇人和南特西人。

北极地区的各土著民族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十分相似。部落内公有制观念很强,猎物定要平分,认为一个男人应该是好的猎手和能够保护部族的人 。比如爱斯基摩人及西伯利亚的各部落民族所穿的雪鞋都很类似。

北极各土著民族普遍信奉萨满教等巫觋宗教:这是以渔猎为主的部落中常见的宗教信仰。北极土著民族一直与外界接触甚少,直到现代,与其他地区的交流才开始变得频繁。

正因如此,他们保持了新石器时代人类的许多传统习惯,比如实行原始公有制与平均分配形式,没有社会等级,以及物物交易。

一般认为,北极地区居民除萨米人外,都来自中亚的同一地区。在历史上,主要存在的民族是亚洲大陆东北角的楚科奇人和西伯利亚东部北冰洋沿海、进入北极的时间比较晚的雅库特人。不同于处于原始共产制状态的其他民族,雅库特人的社会结构以近似于封建制,使用铁器,饲养驯鹿。因纽特人以渔猎为生,使用鹿骨和角作为工具。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