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萬多年以前,北極地區已經有人類居住。

早期的人類是從歐亞大陸首先擴展到北極地區的,因而歐亞大陸地區的北極部分被稱為舊世界。後來,有的部落越過白令海峽的陸橋進入了北美大陸,這一地區因而被稱為新世界。

早期人類大多定居於亞北極的林帶,只在夏季到北邊進行狩獵。

對廣泛分佈於北極各地考古遺址的發掘和分析證實了人類真正定居北極是從4000多年前開始的。

舊世界的北極分佈著分別來自於亞洲或歐洲的不同地區的多個種族,他們之間互相交融和代替,有著複雜的歷史。但在北極的新世界裡則只有一個單一的民族,即愛斯基摩人,因此其歷史也相對簡單。

大概在8000年前,古愛斯基摩人進入北美洲的北極地區,他們的語言和狩獵方式都自成系統。

公元前1000年左右,阿拉斯加的古因紐特人發展出諾頓文化,以建造半地下的住所為標誌。

公元前500年左右,加拿大北極地區和格陵蘭的居民開始發明瞭建造冰屋的方法,捕獵海洋魚類和海豹的技術也逐漸成熟。他們的文化被稱為多爾塞特文化。

公元1000年時,多爾塞特文化已瀕臨滅亡,而阿拉斯加的諾頓文化發展為圖爾文化,並擴張到多爾塞特人的領地,逐漸取代或同化了後者。

在舊世界,早期的北極居民擁有與古愛斯基摩人類似的文化,並從先進的南方居民那裡引進陶器和金屬製品,同時學習南方民族的文化和思想。

從大約公元1200年開始,直到1850年左右,北極進入小冰期。期間,因紐特人被迫轉入內地捕殺魚和馴鹿,而舊世界的居民開始馴養馴鹿。

現在,北極地區生活著20個民族,總人口約為200萬。

地理分佈非常廣闊,圍繞著北冰洋海岸四周的陸地、島嶼,他們的足跡散佈在歐洲、亞洲、北美洲、北冰洋、太平洋和大西洋,分屬於5個國家:俄羅斯、美國(阿拉斯加)、加拿大、挪威和丹麥(格陵蘭島)。

緯度分佈範圍大約在北緯60°至80°之間,主要集中在北緯60°至75°之間的地區。主要有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北部地區的薩米人、北美洲北部的愛斯基摩人以及俄羅斯境內的科米人、雅庫特人、鄂溫人、鄂溫克人、多爾幹人、恩迦納桑人、恩特西人、南特西人等等。除薩米人外,北極土著居民都有著顯著的蒙古人種特徵。

新世界地區的因紐特人主要靠捕獵海豹、鯨、海象和魚類等為生,而舊世界的居民則捕獵或馴養馴鹿,如靠狩獵為生的涅涅茨人,養殖馴鹿的薩米人、鄂溫克人和雅庫特人,還有除了養殖馴鹿以外,也捕獵海洋哺乳動物的楚科奇人和南特西人。

北極地區的各土著民族的社會結構和生活方式十分相似。部落內公有制觀念很強,獵物定要平分,認為一個男人應該是好的獵手和能夠保護部族的人 。比如愛斯基摩人及西伯利亞的各部落民族所穿的雪鞋都很類似。

北極各土著民族普遍信奉薩滿教等巫覡宗敎:這是以漁獵為主的部落中常見的宗教信仰。北極土著民族一直與外界接觸甚少,直到現代,與其他地區的交流才開始變得頻繁。

正因如此,他們保持了新石器時代人類的許多傳統習慣,比如實行原始公有制與平均分配形式,沒有社會等級,以及物物交易。

一般認為,北極地區居民除薩米人外,都來自中亞的同一地區。在歷史上,主要存在的民族是亞洲大陸東北角的楚科奇人和西伯利亞東部北冰洋沿海、進入北極的時間比較晚的雅庫特人。不同於處於原始共產制狀態的其他民族,雅庫特人的社會結構以近似於封建制,使用鐵器,飼養馴鹿。因紐特人以漁獵為生,使用鹿骨和角作為工具。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