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岸【北京報道】

3月23日,在秦皇島舉辦的【2019首屆北方銷區十六省市茶業合作發展第一次會議】上,河北省政協副祕書長、承德市原副市長彰無忌在講話中,突出講了中國清代貢茶歷史,分析了未來茶行業走向。

即將在承德市舉行的2019第二屆南北茶業合作組織峯會,今年與衆不同,南北茶業合作組織峯會祕書處知情人士透露,期間將舉辦首屆【中國清代貢茶文化】系列大型活動,這將是一場極具北方特色和茶文化的迴歸,形成南方宋代點茶與北方清代泡茶的兩種茶文化形式,從而呼應發展。

彰市長說,清代數量龐大的貢茶,影響着社會的各個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龐大數量的貢茶使產茶區的經濟走向普及化,而且對質量的高要求也對茶農改良提供了條件,同時,對茶葉的高要求也推動了質量的提升,大量新的茶葉品種出現,拓展了茶農的經濟來源,豐富了茶葉文化的內涵.宮廷的生活方式影響着整個清代 社會,在飲茶方面尤其如此.大量的貢茶品種從宮廷走向民間,日常百姓的飲茶方式和飲茶習俗和宮廷習俗相互影響,使清代成爲中國茶文化發展的頂峯.

飲茶是清宮大內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與之相關的建築也極爲豐富。清代,雖然沿用了明皇宮,並幾度大興土木,建造、修繕,但是不論怎樣改變,宮中卻始終沒有少了和茶有關的建築。

近年來,河北省茶產業促進會石若剛會長,以清代宮廷飲茶習俗爲研究對象,以貢茶入手,逐次討論了清宮茶禮與茶事、皇室飲茶的考究、奶茶在清宮中的重要作用三個方面。認爲清代宮廷茶文化集養生養身、愉悅情志、教化安邦的作用爲一體,既屬於皇宮貴族的個人喜好,又屬於朝堂國事政務,在清代宮廷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要了解清代的貢茶,還得先從清宮的茗飲之風說起。清廷內務府設有御茶房,由一名管理事務大臣主管,設尚茶正、尚茶副各一名,尚茶十一名。御茶房原址在乾清宮東廡,內臣直廬三楹,由清聖祖康熙皇帝御筆題匾額。除御茶房之外,還設有皇后茶房、壽康宮皇太后茶房。皇子、皇孫娶福晉後,亦有茶房。各茶房都設專人管理,日常茗飲事宜。從御茶房及至皇后、皇妃茶房,每日供茶份例與所用金銀、瓷器具皆有定例。如御茶房日供柴一千七百斤,備禦用茶份例每日爲十四斤,分七十四包(按:古代一斤爲十六兩,每包約三兩多)。僅此常例一年御用茶即達五千多斤。

據清宮欽定總管內務府則例規定,從皇上至皇子,每人每日供應調製奶茶(包括作點心等食用)均有奶牛頭數份例:皇上每日乳牛一百頭,皇太后二十四頭,皇后二十五頭,皇貴妃六頭,貴妃四頭,妃三頭,嬪二頭,阿哥(皇子、皇孫)娶福晉後八頭。每日供應的牛乳,按量交上茶房與茶膳房。

清宮除常例用御茶之外,朝廷舉行大型茶宴與每歲新正舉行的茶宴,在康熙後期與乾隆年間曾極盛一時,如康熙五十年(1711),時逢康熙皇帝六十壽辰大慶,爲招待進京祝壽的老臣,康熙皇帝在暢春園(按:其故址在南海淀大河莊之北,圓明園之南,頤和園昆明湖東堤之東。康熙時期就明代李偉舊園址改建,爲康熙、乾隆皇帝治事、遊憩之所)舉行“千叟宴”。出席者有六十歲以上退休老臣、官員、庶士多達一千八百人。“千叟宴”的一項重要程序,是首開茶宴。在宴會之後,皇帝還要向一部分老臣、王公、顯貴賜御茶及所用過的茶具。康熙六十年(1721),聖祖玄燁(康熙帝)又舉行了第二次有一千餘人出席的“千叟宴”。清朝另兩次大型“千叟宴”,分別於乾隆五十年(1785)與乾隆六十年(1795年,是年爲乾隆執政最後一年;次年嘉慶即位,乾隆爲太上皇)舉行,其規模之大,參加人數之多,遠遠超出了康熙舉行的兩次“千叟宴”,分別有三千多人與五千多人出席。"千叟宴"的進餐程序,仍然是首開茶宴。

康乾盛世 乾隆在位(1736--1795)的六十年間,清代正處於康乾盛世,加之乾隆皇帝酷好飲茶,又擅作詩,每年正月初二至初十便選擇吉日在重華宮〔按:重華宮在北京故宮西路,雍正五年(1727)清高宗弘曆(乾隆帝)大婚時賜居於此,乾隆登極後升爲宮〕舉行茶宴,由乾隆欽自主持,其主要內容:一是由皇帝命題定韻,由出席者(一般爲十八人)賦詩聯句(每人四句);二是飲茶;三是詩品優勝者,可以得到御茶及珍物的賞賜。清宮的這種品茗與詩會相結合的茶宴活動,其規模雖然較小,但在乾隆年間持續了半個世紀之久,除少數年份之處,幾乎每逢新正都是要舉行的,稱爲重華宮茶宴聯句,傳爲清宮韻事。

清初查慎行(1650--1727,浙江寧海人,康熙四十二年進士)在任翰林院編修官時在《海記》中對康熙年間的各地貢茶列有條目--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雲南等省的七十多個府縣,每年向宮廷所進的貢茶即達一萬三千九百多斤 。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