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涌現出了很多很著名很繁盛的超級古城,長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長安,取名“長治久安”之意,是中華文明及東方文明史上最負盛名、同時也是最有影響力的全球著名都城。長安歷史悠久,建都時間超過1200年,先後有十七個朝代及政權曾建都於此。它和希臘雅典、意大利羅馬、埃及開羅並稱爲四大文明古都。

下面來看看長安城的興衰成敗史。

隋文帝楊堅篡位北周建立了隋朝後,把都城定在了漢長安城,不過當時的漢長安歷經過長期戰亂已是年久失修、破敗不堪。隋文帝爲此,做出了這樣一個決定:另建一座大都城。

公元582年,隋文帝在長安城東南龍首塬南面選了一塊上好的地方,“川原秀麗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隋文帝命人在此建造新都——大興城。

大興城的面積達84平方千米,主要由建築學家宇文愷主持規劃建設,先造大興宮城,後造皇城。隨後,施工隊員在城西側開挖龍首渠、永安渠和清明渠,引滬水、交水與潞水,直通宮城。後由大興城東鑿300餘里至潼關,名爲廣通渠,引渭水注入渠中使漕運直通黃河。後又興建水濟渠運河。並動用10萬餘人修築大興城外郭城,大興城的大格局至此形成。

公元618年,李淵稱帝,建立了唐朝,他改大興爲長安,以此爲都城。到了唐太宗和唐玄宗年間,長安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面積大。長安城內先後增建了大明宮和興慶宮等宮殿,使得長安城周長達35.56千米,面積約84平方千米,相當於現在西安城牆內面積的9.7倍,相當於漢長安城的2.4倍,相當於古代羅馬城的7倍。

二是人口多。在唐都長安中,聚集了各類人口,除居民、皇族、達官貴人、兵士、奴僕雜役、佛道僧尼以及少數民族外,外國的商人、使者、留學生和留學僧等總數少說也有三萬人。在當時,有超過三百個國家和地區來長安與唐通使。據悉,當時的長安城人口突破了百萬人大關。

李太白有詩爲證:“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長安的滅頂之災很快降臨了。公元881年,唐末起義元首黃巢率大軍攻佔了長安。隨後唐軍剩餘勢力反赴,“黃巢力戰不勝,焚宮室遁去”,唐政府軍收復長安,幾乎同時“官軍暴掠,無異於賊,長安室屋及民,所存無幾”。而黃巢最終也落得慘死的悲慘結局。

長安的浩劫並不止於此,公元904年,大軍閥朱溫率軍“逼宮”——驅趕唐昭宗皇室及長安土民東遷洛陽。不僅皇帝百官和士民百姓遷徒,朱溫還拆毀了長安的宮室、百司及民間廬含,拆下的材木都由渭河和黃河順水而下,運到洛陽,唐長安城淪爲廢墟。

公元908年,朱溫又殺死唐昭宣帝,自己登上了夢寐以求的“後梁”皇帝寶座,朱溫不久被親生兒子所殺,當真是難逃惡報,

但從此,朱溫摧毀了當時世界上最大、人口最多、建都朝代最多、文化最發達、影響力最大的一座城市, “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的坊裏城郭自此隱沒。

後來,雖然駐守長安的節度使韓建改建長安城,但人口日稀,之後近千年的歷史也難以重現漢唐繁華。長安這座世界名城就這樣退出了世界歷史舞臺的中心,誠爲可息。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