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兔哥回答;兵器隐身化的发展历史并不长远,主要促成原因是导弹的发展与普及。导弹的发展非常快速,而导弹有一个特点,就是靠雷达,红外,激光引导。其中的雷达是能够远距离发展目标的最主要手段,这样以来舰船、飞机等作战兵器就面临极大的风险,导弹成为打击作战飞机与舰船的主要武器。因此就需要采取措施防止被打击,隐身措施就成为一种手段,就目前的隐身技术来说,并不能完全不被雷达发现,但通过采取隐身措施能够降低被雷达发现的距离。从隐身技术在以上两种兵器的投入来看,飞机的隐身出现的早,舰船的隐身晚于飞机的隐身。

(一)舰船隐身化的起步;舰船的隐身只所以晚,是其技术要复杂的多,而且和飞机不同,飞机只需要外形、涂层、抑制尾喷口的红外信号辐射就基本上能够起到隐身作用,另外,飞机的体积也要小很多。而舰船则不同,如此大的体积加上重多的武器装备,设备做到隐身并非易事。舰船的隐身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第一艘隐身设计的实验舰是美国的「海影」号,而第一种实用型隐身护卫舰是法国的「拉斐特」级(1992年下水)。而驱逐舰的隐身化最先进的是美国的DD-1000朱姆沃尔特级。从上面两艘舰能直观的看出其隐身化的设计,特别是朱姆沃尔特级,更是通过所有的武器装备隐身化,雷达、电子设备埋入式设计,使其雷达信号的发射强度和一艘小鱼船差不多。

(二)军舰隐身的所涉及的领域;和飞机隐身不同,军舰隐身涉及的方面要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雷达隐身;这主要是外形设计,需要把军舰上的武器装备、雷达、电子、通讯等等设备尽量采取隐藏方式设计,防止出现上述装备堆砌的现象。舰体也要进行修形,采用外倾角或是内倾角设计,整个舰体干净利落,这也是舰船最好解决的一个隐身措施。2,红外信号辐射;军舰的红外信号辐射源遍及整个舰体,烟道、排水口、发动机部位、雷达通讯等等都是红外信号辐射源,需要进行红外信号摒避设计。3,电磁信号;这是军舰特有的,就连舰体都需要定期消磁,另外,由于军舰上面的各种探测仪器的使用,使军舰的电磁信号特征非常明显。4,杂讯污染;军舰的发动机的功率都是很大的,这样所产生的杂讯以及振动也大,这也是舰船需要采取措施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光能躲避雷达还不够,潜艇也是军舰所面临的打击武器。

(三)军舰隐身所采取的措施;军舰隐身措施主要是针对以上几个方面来应对。1,外形隐身;这个我们能够通过现在已经入役的护卫舰和驱逐舰直观的看出来。2主动隐身;主动隐身是舰船被雷达探测时及时进行主动反制。方法是在舰体上安装能够发射电磁波束信号的设备,当被探测时,就发射和来自于探测雷达波束一样的波束、频谱、角度等等相位相同但方向相反的波束,抵消外来雷达探测波束,达到隐身的目的。3,气幕隐身;利用水产生水气幕将舰船包裹起来,达到隐身的目的。4,气泡水幕消声;主要是降低军舰的杂讯信号,美国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就在舰体底部安装有气泡发生器,产生气泡使军舰杂讯传播将低。5,橡胶外套;目前主要用在机械降噪方面,例如,美国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发动机就用特殊橡胶包裹起来,达到降噪的目的。6,等离子体隐身;俄罗斯首先发现,并用于飞机隐身的研究,等离子体隐身目前处于研究阶段,是一个便宜有效的方法。7,红外信号辐射源隐身;对产生红外信号源的部位进行摒避措施,例如对烟筒通过喷淋降温等措施降低热红外信号。

(四)隐身措施在军舰上的应用;从目前来说,外形隐身发展最快,但仍不成熟,对红外信号辐射的摒避措施也已经有了本质的提高,但不够完善,整体处于发展阶段。由此也看出军舰想要隐身还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有很长的路要走。从舰型来看,导弹艇的隐身措施要好于护卫舰,护卫舰的隐身发展要快于驱逐舰,而驱逐舰要快于航空母舰,越小越好搞。目前,新入役的护卫舰、驱逐舰等都采取了一定的隐身设计,但发展并不平衡,和隐身飞机的发展一样,处于探索阶段。

(五)军舰隐身面临的挑战;隐身军舰通过采取隐身措施降低信号源,能够起到隐身的目的,但矛与盾从来就没有分开过,在先进的东西都有被克制的办法。以色列最先进的隐身护卫舰就曾被普通的导弹击中,所以,军舰的隐身也并不是万能的。说起对隐身兵器的反制措施,挺有趣的,无论是隐身战斗机还是隐身军舰,能够克制它的却都是落后的老设备,米波雷达。没想到这么高大上的兵器却在老旧雷达上载了跟头。而更先进的雷达探测设备也已经入役,看来隐身与反隐身的较量中,隐身处于下风。这并不奇怪,武器的相生相克是武器发展的客观规律,矛与盾的较量不会消失。

以上是兔哥个人的观点,欢迎大家探讨指正,欢迎关注兔哥。


老美创新引领的!

往后,中国人会把隐形玩到极致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