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2年,歐亞大陸自東向西發生了三個看上去似乎毫無關聯的事件:

在亞洲東部,大唐帝國的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初步統一了天下。八年後,李淵的兒子唐太宗李世民消滅東突厥汗國,威震東亞,大唐皇帝從此被西邊和北邊的民族尊為「天可汗」。

在亞洲西部,伊斯蘭教的創始人默罕默德被迫離開麥加前往麥地那。十年後,默罕默德用宗教和武力統一了阿拉伯半島,成了歐亞交界處一股新興的勢力。

在歐洲東部,拜占庭帝國的皇帝希拉剋略出兵小亞細亞,對波斯薩珊帝國(以下簡稱波斯帝國)發起反攻,以收復失地,復興衰落的帝國。

拜占庭帝國復興

話說羅馬帝國在395年分裂後,東羅馬帝國依靠更多的城市、發達的工業和繁榮的貿易提升了自己的實力,當蠻族入侵時,東羅馬帝國頂住進攻,存活了下來。東羅馬帝國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君士坦丁堡在古希臘時代被稱作拜占庭,史學家因此又稱東羅馬帝國為拜占庭帝國。

公元500年,西歐蠻族在原西羅馬帝國土地上建立起的眾多國家

527年,雄心勃勃的查士丁尼大帝成為拜占庭皇帝,他的人生目標是:復興羅馬帝國,收復西方失地。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查士丁尼大帝勵精圖治,將拜占庭帝國治理得繁榮富強。一切準備妥當後,查士丁尼大帝在533年任命貝利撒留為統帥,正式出征汪達爾王國。貝利撒留軍事才華出眾,只用一年的時間就消滅了汪達爾王國,收復了非洲北部。

535年,查士丁尼大帝又派貝利撒留將軍出征東哥特王國,東哥特王國比汪達爾王國實力強大、地形複雜,因而拜占庭軍隊的進展並不順利。這場戰爭足足耗費了二十年的時間,查士丁尼大帝纔算消滅東哥特王國,收復了亞平寧半島。

當時間定格在555年時,拜占庭帝國不僅收復了非洲北部和義大利,還攻克了西班牙南部的一個長條地帶,羅馬帝國似乎又出現在了世人面前,地中海幾乎成了拜占庭帝國的內海。然而,漫長的殘酷戰爭幾乎耗盡了帝國的財富,雪上加霜的是,一場危害空前的瘟疫在541年至543年間席捲了歐洲,帝國的經濟因此崩潰。

在瘟疫爆發的前一年,拜占庭帝國與波斯帝國再度開戰,帝國從此陷入兩面作戰的艱難困境。波斯帝國建立於226年,疆土比東哥特王國更加遼闊,是中亞的一個超級強國,兩大帝國交鋒時,拜占庭帝國很難取得絕對優勢。

公元555年,查士丁尼大帝治理下盛極一時的拜占庭帝國

565年,查士丁尼大帝和貝利撒留將軍雙雙離世,帝國的頹勢再也難以阻擋。三年後,倫巴底人攻陷亞平寧半島,建立起一個新的王國。不久,西哥特人發動反攻,重新奪回了西班牙南部被拜占庭帝國佔有的土地 。

拜占庭帝國在西方丟失疆土的同時,在東方的戰局也逐漸處於劣勢。波斯帝國在603年至619年間多次擊敗拜占庭帝國,接連攻佔了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使拜占庭帝國東部的疆土也縮減了很多。

希拉剋略大帝於610年成為拜占庭皇帝,他懷著復興帝國的夢想,進行了旨在提高軍隊戰鬥力的軍區制改革,這場改革使帝國軍隊的面貌煥然一新,拜占庭帝國因此擁有了反攻的能力。從622年起,希拉剋略大帝開始對波斯帝國發起反攻,他沒有選擇已經丟失的疆土為戰場,而是出人意料地攻向了兩河流域——波斯帝國的核心地帶。經過長達四年的戰略相持階段後,希拉剋略大帝運用靈活的戰術,極大地削弱了波斯帝國的實力,打得對方毫無反手之力。

627年,希拉剋略大帝決定直搗黃龍府,他指揮軍隊在尼尼微擊敗波斯帝國的主力後,馬不停蹄地進行追擊,終於兵臨波斯帝國的首都泰西封,令波斯帝國恐慌不已。第二年,波斯帝國向希拉剋略大帝主動求和,不僅歸還了敘利亞、巴勒斯坦和埃及,還割讓了整個亞美尼亞地區。

公元611—627年,希拉剋略大帝勵精圖治,擊敗波斯帝國,收復了大片疆土

阿拉伯帝國崛起

似乎上天是在誠心捉弄拜占庭帝國,希拉剋略運用自己的才略剛實現帝國復興,一個更強大的帝國就又出現在了國境。話說統一阿拉伯半島的穆罕默德在632年去世後,他的繼任者們自稱哈里發,阿拉伯帝國就此形成。哈里發們野心勃勃,他們的目標是阿拉伯半島之外的廣闊世界,拜占庭地帝國很不幸地成了他們的第一個攻擊目標。

636年,希拉剋略大帝調集五萬大軍抵達亞穆克河畔,與阿拉伯帝國展開了決戰。阿拉伯帝國的軍隊僅有兩萬五千人,他們採用靈活的戰術,經過激戰後,徹底擊敗了強大的對手。從此以後,戰敗的陰雲籠罩在希拉剋略大帝的頭上,當希拉剋略大帝在641年去世時,阿拉伯帝國已經接連攻佔了敘利亞、巴勒斯坦和美索不達米亞全境,並逼近了埃及的核心地帶——亞歷山大城。當然,亞歷山大城也沒有堅持多久,這座歷史悠久的城池最終在642年投降阿拉伯帝國,埃及全境於是也成了阿拉伯帝國的囊中之物。

波斯帝國已經被希拉剋略大帝打殘,對阿拉伯帝國更無還手之力。636年,阿拉伯帝國在同樣具有決戰意義的卡迪西亞戰役中以少勝多,對波斯帝國取勝了徹底的勝利。從此以後,波斯帝國再也擋不住阿拉比帝國東進的腳步,637年,波斯帝國丟掉了首都泰西封,十四年後,反攻失敗的末代皇帝被殺害,這個延續了四百多年的帝國宣告終結。

公元7世紀到8世紀,阿拉伯帝國的擴張路線

強中更有強中手

數不勝數的勝利為新興的阿拉伯帝國帶來了廣闊的疆土,但阿拉伯帝國並沒有因此止步,它在東、西兩個方向上同時繼續前進著。

在西方,阿拉伯帝國的水陸兩軍沿著北非連綿的海岸線向地中海西部挺近。阿拉伯帝國的艦隊以摧枯拉朽之勢攻佔了塞普勒斯島,還在655年兵臨君士坦丁堡,在裏西巖近海重創了拜占庭皇帝親自指揮的艦隊,切斷了君士坦丁堡與外界的水上聯繫。拜占庭帝國眼看危在旦夕,正在這時,阿拉伯帝國爆發了持續五年的內亂,拜占庭帝國方纔有了難得的喘息之機。

711年,阿拉伯軍隊佔領北非後,越過直布羅陀海峽,很快就征服了立國近三百年的西哥特王國。而後,阿拉伯帝國又將目標對準了歷史更加悠久的法蘭克王國。732年,阿拉伯軍隊越過比利牛斯山,對法蘭克王國發動了大規模進攻,雙方在普瓦提埃進行決戰,阿拉伯軍隊志在必勝,卻不料被法蘭克宮相查理 ·馬特指揮的軍隊擊敗,就連阿拉伯軍隊的統帥也陣亡了。

普瓦提埃戰役後,阿拉伯帝國在歐洲的擴張停止了,查理 ·馬特的加洛林家族由此崛起為一股新興的強大勢力,幾十年後幾乎統一了西歐的查理曼大帝正是查理 ·馬特的孫子。

公元8世紀到9世紀,查理曼帝國的形成與擴張

在東方,阿拉伯軍隊風捲殘雲般橫掃著中亞和南亞所有的勢力。715年,阿拉伯帝國聯合吐蕃王朝控制了中亞的枝汗那王國,枝汗那舊王向大唐帝國求援,此時的大唐帝國在唐玄宗李隆基的治理下,國力正在走向巔峯。枝汗那王國是大唐帝國的傳統附屬國,為了維護帝國的權威,安西都護呂休璟派一萬多士兵出兵龜茲,西行數千里,攻下數百座城池,將枝汗那新王圍困在連城,唐軍只用不到一天的時間就攻克了連城,枝汗那新王倉皇逃竄,大唐帝國由此重新控制了枝汗那王國。兩年後,阿拉伯帝國再次聯合吐蕃王朝,直接進攻安西,圍困缽換及大石城,大唐帝國的軍隊再次將敵軍擊退。

745年,一直與大唐帝國對抗的後突厥汗國滅亡,新建立的回紇汗國歸附了大唐帝國,大唐帝國在北方最大的威脅於是解除,唐玄宗從此改變對外戰略,對中亞的大規模擴張開始了。

公元745年,唐玄宗治理下的大唐帝國

750年,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用佯裝約和的手段,成功襲破石國,俘虜石國國王及其部眾,盡掠石國糧食、黃金、馬匹和人口,率軍滿載返國。

石國王子僥倖逃脫後,將高仙芝的殘暴行徑告訴了中亞的國王們,國王們憤怒不已,他們為了報復高仙芝,拉來了一個外援,相約一起進攻安西。這個外援不是別人,正是阿拉伯帝國,阿拉伯帝國隨即答應了中亞諸國的請求,在751年發兵20萬進攻大唐帝國。

高仙芝聞訊,立即率領三萬步騎挺進中亞,迎戰阿拉伯帝國,雙方的軍隊在怛羅斯相遇,很快展開了激戰。大唐帝國和阿拉伯帝國的軍隊激戰五日尚未分出勝負,只因歸附大唐的葛邏祿部落臨陣叛變,與阿拉伯帝國夾攻大唐軍隊,這才導致了高仙芝的戰敗。

阿拉伯帝國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也感受到了大唐帝國的強大實力,它在中亞的進軍從此止步,對大唐帝國的態度也由此轉變,當大唐帝國爆發安史之亂後,阿拉伯帝國主動派出三千士兵,幫助大唐皇帝平叛。

後話

當公元9世紀來臨時,歐亞大陸自東向西並列著六大帝國:大唐帝國、吐蕃帝國、回紇帝國、阿拉伯帝國、拜占庭帝國、查理曼帝國,他們之間既有衝突,也有和平。這六大帝國相互交流,人類文明由此進入新的階段。

公元9世紀初,查理曼帝國、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大唐帝國、吐蕃帝國、回紇帝國並立於歐亞大陸

公元840年,回紇(後改名為回鶻)帝國被黠戛斯滅亡,居住在漠北的回鶻部落大部分南下華北,其餘部分分三支西遷,其中一支和天山一帶的回鶻結合,還有部分回鶻部落依附黠戛斯。

公元842年,吐蕃帝國分裂為眾多獨立的小部落,青藏高原從此形成了宗教和政治都處於分裂對立的局面。

公元843年,查理曼帝國分裂為三個王國,這三個王國後來發展成為近現代法國、德國、義大利的前身。

公元867年,統治拜占庭帝國的馬其頓王朝興起,馬其頓王朝擊敗阿拉伯帝國,收復敘利亞地區,攻佔兩河流域,並在巴爾幹地區建立起牢固的統治。此後,拜占庭帝國又經過了幾次衰落和復興,直到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滅亡。

公元907年,大唐帝國飽受長達一個半世紀的宦官專權和藩鎮割據後,最終被藩鎮滅亡,中國的歷史從此進入五代十國。當五代十國結束後,大唐帝國原來的疆土上相繼出現了宋朝、遼朝、西夏、金朝和元朝等眾多對立的國家,直到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攻佔元大都(北京)之後,才實現了中國的再次統一。

公元909,阿拉伯帝國開始分裂,什葉派在埃及自立為哈里發,建立起法蒂瑪王朝。20年後,阿拉伯帝國再次分裂,安達盧斯王國的統治者也在西班牙自立為哈里發。從此,阿拉伯帝國再也沒有統一過,直到1258年被蒙古帝國滅亡。

大唐帝國的圖片出自史圖館@幻想淺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