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50歲、60歲時的中老年人,肯定和他在20歲至30歲的工作、長相、為人處世,甚至生活的地方,說話習慣都已經有了很大區別,而到這個人已經90歲、100歲時,你拿出他20歲時拍的照片,很大可能已經完全認不出來了。

但這並不能給任何其他人說他已經不是同一個人了的權利。同一個人,更不能是自己的繼承人。

好消息是,近年來(其實在國外已經是近50年來了)的歷史書,已經開始扭轉之前的偏見了。甚至已經有不少歷史書直接將拜占庭正確地稱為「羅馬」、「羅馬人」。Antony Kaldellis在《Stream of Gold, Rivers of Blood》和《Romanland》兩本書裏都對此有過精彩的評論。

近年來以拜占庭為視角的書籍,通常會將拜占庭人寫為「羅馬人」,而將神羅寫作「日耳曼人」,至少在我看來,是非常好的趨勢了。

我本人在為《戰略:拜占庭是時代的戰術、戰法和將道》一書起副標題時(畢竟,「戰略」二字太常見了,不起個副標題在電商平臺上搜都不好搜),明確和出版商說,我可以用「拜占庭時代」、「拜占庭文化」之類的詞,但絕不能用「拜占庭帝國」。而且由我本人來撰寫的序章中,我的標題和內容也是「6世紀前羅馬軍隊的發展過程」,而不是什麼拜占庭軍隊。這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拜占庭軍隊,唯一一支拜占庭軍隊早就被羅馬人消滅了。

前兩年還在看到知名拜占庭史學者,討論拜占庭帝國誕生的時間點,就很想笑....不過,人家太有名了,我笑的話,反而會變成我的錯,乾脆不敢笑了


秦帝國是不是中國?。。。

不僅是,而且是中華第一帝國。。。

1、「拜占庭」是君士坦丁城的希臘舊稱,君士坦丁城是建立在原希臘殖民城市拜占庭的基礎之上的。

在東西羅馬分裂之後,世上有了兩個羅馬,所以後世的史學家,效仿以羅馬的首都稱呼羅馬一樣,以東羅馬的首都稱呼東羅馬,也就是「拜占庭帝國」以加以區分,並且強調一下東羅馬的希臘屬性。

2、東西羅馬分治,是羅馬帝國這個政權自發的行為,以希望更好的守衛帝國過於長的邊疆,不是希臘人拿刀子架著皇帝的脖子乾的。

所以東西羅馬的法統屬性是一樣的,都是正統。

3、關於東羅馬的民族屬性

「羅馬人」可以是任何民族,猶太人彼得也是羅馬人。。。但凡獲得羅馬公民權的人就是羅馬人。

希臘人的「羅馬」身份是羅馬這個政權主動下放的。

這就好比,內附了大唐帝國,做了大唐皇帝臣民的沙陀人是不是大唐人一樣。。。

4、在中世紀,地中海東岸,「羅馬」與「希臘」幾乎等價

阿拉伯人如何稱呼信東正教徒?羅馬人。當時信東正教的主體是誰?希臘人。

民族主義是近代才興起的。。。

民族主義糊住了你的眼睛孩子,你不能以民族主義的視角去看待一個民族主義產生的前的時代。。。

在文明體系的生態位上說,羅馬≈中華。

中華帝國和羅馬帝國,都不是民族主義國家,而是普世帝國。

華人不等於漢人。西羅馬帝國也不是隻是拉丁人,隨著羅馬的對外擴張和幾次對蠻族的重大戰敗,原本的拉丁人在羅馬反而是少數,歷史上羅馬的存續靠的是什麼?辛布里戰爭拉丁羅馬一日之間損失半數的元老和成年自由民,如果羅馬是民族國家,這種情況下早就亡了。。。

當時的羅馬通過向同盟城邦下放公民權,重新組織起軍隊。

你生倆兒子,長得跟你都不大一樣,你指著更向你的那個說是親兒子

卻不願意承認另一個兒子是你的親兒子?

我們換種說法,中國民間有句話:「閨女像爹,兒子像媽,三代不出舅家門」,後兩句意思就是,兒子多半長得像外婆家人,你不能因為兒子長得像他舅,就不認。。。

這樣你能理解了麼?


南宋是宋嗎?是。

東羅馬帝國是不是羅馬帝國? 是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有必要釐清幾個概念。

即拜占庭帝國這個稱呼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拜占庭帝國(Byzantine Empire,Βασιλε?α ?ωμα?ων,)的人會把自己的國家叫做拜占庭嗎?答案顯而易見。當時的人們會管自己的國家為羅馬帝國(Imperium Romanum)。

因此,關於拜占庭帝國到底是不是羅馬帝國這種帶有極大主觀評判的問題就可以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現在人、尤其是現代專門研究拜占庭的專家是否認為他是羅馬帝國的延續,這是一種事後的評價;第二種是當時生活在帝國境內的人羣怎麼樣看待自己的國家,這是一種涉及到認同感、歸屬感和古人世界觀、國家觀的歷史問題。

關於這個在中古時期很長一部分時間都橫跨歐亞大陸的帝國在滅亡之後會被冠以「拜占庭」這樣的名稱,其實也是歷史學家事後不斷認識、瞭解、思考這個帝國的過程,直到後來拜占庭學(Byzantinistik)大約在19世紀真正成為一門有自己學科話語體系的專學為止。既然是研究歷史,那就肯定涉及到時間和空間以及一系列專門用來描述這個國家的專業術語。

拜占庭帝國是不是羅馬帝國答案也很簡單,直接引用英文版維基百科就可以

The Byzantine Empire, also referred to as the Eastern Roman Empire, was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Roman Empire in the East during Late Antiquity and the Middle Ages, when its capital city was Constantinople (modern-day Istanbul, which had been founded as Byzantium). It survived the fragmentation and fall of the Western Roman Empire in the 5th century AD and continued to exist for an additional thousand years until it fell to the Ottoman Turks in 1453.

During most of its existence, the empire was the most powerful economic, cultural, and military force in Europe. Both "Byzantine Empire" and "Eastern Roman Empire" are historiographical terms created after the end of the realm; its citizens continued to refer to their empire as the Roman Empire (Greek: Βασιλε?α τ?ν ?ωμα?ων, tr. Basileia t?n Rhōmaiōn; Latin: Imperium Romanum),or Romania (?ωμαν?α), and to themselves as "Romans".Several signal events from the 4th to 6th centuries mark the period of transition during which the Roman Empires Greek East and Latin West divided. Constantine I (r. 324–337) reorganised the empire, made Constantinople the new capital, and legalised Christianity. Under Theodosius I (r. 379–395), Christianity became the Empires official state religion and other religious practices were proscribed. Finally, under the reign of Heraclius (r. 610–641), the Empires military and administration were restructured and adopted Greek for official use instead of Latin. Thus, although the Roman state continued and Roman state traditions were maintained, modern historians distinguish Byzantium from ancient Rome insofar as it was centred on Constantinople, oriented towards Greek rather than Latin culture, and characterised by Orthodox Christianity.

這裡其實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現在歷史學家承認這個國家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而且這個國家的人自己也認為他們是堂堂正正的羅馬帝國的子民,而且歷史上他的人家也不管首都叫君士坦丁堡,更多的是稱為新羅馬,普通民眾更是將其稱呼為城。只不過歷史學家覺得雖然這傢伙羅馬,但是自希拉剋略皇帝之後,歷代皇帝及其官僚說的幾乎都是希臘語,希臘文化而非拉丁文化是這個國家的主流文化,另外這個帝國的中心始終在東地中海附近,或者說東北地中海這個以希臘人為主體、以希臘語通用語的地方,所以這個國家看起來不是那麼的羅馬。

The city was originally founded as a Greek colony under the name of Byzantium in the 7th century BC. It took on the name of Konstantinoupolis ("city of Constantine", Constantinople) after its re-foundation under Roman emperor Constantine I, who transferred the imperial capital from its historic base, Rome, to Byzantium in 330 AD and designated his new capital Nova Roma or "New Rome."

不過如果硬要說是現在的歷史學家覺得拜占庭帝國不那麼羅馬似乎也不太妥當,因為10世紀時倫巴第地區的克雷莫納主教兼歷史學家柳特普蘭德(Liutprand of Cremona)曾經代表奧託一世(Otto I ,The Great)出使君士坦丁堡。當時的奧託已經於962年2月2日被當時的羅馬教宗約翰十二世(Pope John XII)加冕為皇帝,為了進一步在義大利鞏固自己的政權和統治、讓東邊的皇帝承認自己是合法以及為了確保自己兒子的繼承權,他積極主動地尋求與東帝國的聯繫,並且主要是想通過婚姻和東羅馬帝國建立聯繫。所以奧託皇帝便派遣柳特普蘭德去出使拜占庭。

柳特普蘭德同時也是一名文筆極佳的歷史學者,他在被東帝國噁心了幾年然後歷經千辛萬苦在回程途中寫下了他這次出使記錄。這封信的大部分內容在中譯本的《德意志皇帝史》卷一(吉塞布萊希特)中有很詳細的記載,現選取最精彩的那部分

他要求"希臘皇帝"尼基弗魯斯與他深愛的孩子"羅馬皇帝"奧託的妹妹結婚,建立穩固的友誼。我至今也不知道,為什麼信中的這些話語、這些頭銜稱麼沒有將送信的人立即送上絞刑架。希臘人咒罵著大海,他們感到驚訝、翻滾起這麼多惡浪,但竟然沒有將送信船隻春噬。他們喊道∶"簡直是野蠻人,一個羅馬人竟然厚顏無恥地將獨一無二、強大無比的羅馬皇帝稱為希臘皇帝!天啊!地啊!海啊!我們要拿這個一無是處的人怎麼辦?這都是些可憐的無賴,如果把他們殺了,只會讓他們骯髒的血玷污了我們的主∶要是將這些賤民、奴隸和惡棍抓起來,那我們只會責罵自己,因為他們連羅馬的刑罰都不配承受。如果他們之中至少有個主教或是有個邊疆伯爵,那我們就要好好教訓下他們 ,將他們的鬍子和頭髮拔去,然後縫在袋子裏扔進大海!但如果這樣還能保住性命,那就讓他們在牢獄裡苟延殘喘直到聖明的羅馬皇帝陛下知道們的惡行吧。"我知道這些的時候,我可憐他們的貧窮,祝福他們能夠幸福,而我覺得最不幸的人還是自己,因為我是富有的。在家中的時候我看起來沒錢,但如今在君士坦丁堡我成了富甲天下的人,這反倒使我害怕起來,貧窮似乎是更令人嚮往的命運,因為只有它才能讓人死裡逃生。就這樣,教皇的使者被投入了監牢,而那封罪惡的信函則被送往美索不達的尼基弗魯斯那裡。去送信的使者直到9月12日纔回來,但帶回了一個好消息。我是兩天之後才聽說的。9月14日,十字聖架節這天,我又是請求又是送禮,終於得到允許為神聖的十字架祈禱,就在我禱告的時候,幾個人從大批侍衛中悄悄來到我的身邊,將這個消息告訴我,使我苦悶的心為之一振。徘徊在生死之間的我又一次來到了宮殿。我被帶到了大貴族赫裏弗魯斯面前,他和另外三個人一起出現在我眼前,並和善地接待了我。他們說:"從你蒼白的臉色,你憔悴的模樣以及你過長的頭髮和鬍鬚都可以看出,推遲了的返程使你憂心不已。但我們請求你,不要因此對聖明的皇帝本人,也不要對我們懷有怒氣。我們也不想隱瞞你滯留的原因。羅馬教皇——如果可以這麼稱呼他的話,他與埃爾伯利希那個言而無信、大逆不道的叛徒兒子勾結在一起,為他效忠。他給我們的皇帝寫了一封信,在信中將我們的皇帝稱為希臘皇帝,而非羅馬皇帝,而且毫無疑問,這一切的幕後指使者就是你的君主。」

我心中思量:「他們說的是什麼意思?我不知所措,毫無疑問他們要把我徑直帶上刑場了。」但他們繼續說道∶"我們知道你會說,教皇愚蠢至極,我們也同意這點。——「我絕沒有這麼說。"我回應道。他們打斷我的話頭,說∶「教皇確實是個愚蠢而且頑固不化的人,他不知道神聖的君土坦丁大帝皇帝的權杖,整個元老院以及所有的兵力都從羅馬轉移到了這裡,羅馬只剩下了惡棍、漁民、烤蛋糕的、捕鳥的、野種、賤民和奴隸。如果不是你的君主在教皇耳邊吹風,教皇決不會寫下這樣的信而他們給自己惹上了怎樣的麻煩,他們很快就會看到了,如果他們沒有先崩潰的話。"我說∶"教皇是世最純粹、最沒有惡意的人,他寫這封信並不是真的要挖苦你們皇帝,而是要表示尊敬。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將羅馬的兵力調到這裡,建起一座城市,並以自己的名字為其命名,我們都知道得很清楚。但你們改變了習俗、語言和服飾,所以神聖的教皇認為,你們像厭惡羅馬的衣裙一樣厭惡著羅馬人的名稱。將來,如果神還留著他的性命的話,他在信中的稱呼就會變成∶羅馬教皇若望,致尼基弗魯斯、君士坦丁及巴西利烏斯,統領眾國的、偉大而崇高的羅馬皇帝。"

從這些信中我們可以看出,在10世紀義大利的知識分子,且在站在西方教皇和日爾曼皇帝陣營的知識分子看來,拜占庭帝國更像是一個希臘帝國而非羅馬帝國。雖然這封信留露出他對君士坦丁堡眾人的尖刻,但這是那個時代最值得注意的文件資料之一,尤其是有助於我們瞭解拜占庭帝國和奧託建立起來的西方帝國之間的關係。

所以,如果名稱真的能夠體現其涵義和內容的話,那麼拜占庭帝國肯定是羅馬帝國。但是如果名稱不能體現其內容的話,拜占庭帝國在7世紀之後確實沒那麼羅馬。不過按照歷史人類學的觀點,各個世界有其本身製作歷史的模式 ,以及其本身思考歷史的方法,

「人不單是一個社會實踐者, 而且他們自身也在看歷史 ,這種自我的觀照對於歷史進程也有重要的影響」。王銘銘.《歷史人類學》 .中國人類學會通訊,P205

因此,我們必須要考慮到古人自己眼中的世界 ,必須考慮他們製作歷史的模式以及思考歷史的方法,所以這麼來看的話,拜占庭帝國無疑是羅馬帝國的延續。儘管站在他者的角度來看,他不那麼羅馬。不過考慮到世界歷史上的主要稱呼的系統都是他稱一樣,就好像俄國人稱中國為Kitay,古代希臘人稱伊朗人為波斯人,印度人稱自己的國家為婆羅多一樣,這都無可厚非了。


合著你搬了個家你就不是你了?

有個人住進了你以前住的房子,從此以後他就可以自稱是你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