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可以稱呼東羅馬帝國為拜占庭帝國?以及,反感拜占庭這個稱呼算是否是一種幼稚的行為?


(題主修改了題目,原題目是「是否可以稱呼羅馬為拜占庭帝國」)

————————————————————————

不能,「拜占庭帝國」這個指稱是有一定的時空範圍限定的,用來指代更廣的時空範圍顯然是不合適的,而且這是一個人造的指稱而不是歷史上確實存在的指稱。

雖然這個稱呼在提出者處是中性的,隨著時間的流逝在今天也逐漸中性化,但是在這之間的幾百年裏,這個稱呼長期和西歐學者們對東部帝國的偏見和惡意綁定在一起,流毒甚廣,有人因此對這種稱呼感到反感實在是談不上奇怪,更談不上幼稚了。

(當然對於我個人,只要你不試圖重新在這個指稱中摻雜錯誤與偏見,我是無所謂的,我自己也會使用這個指稱)

我再舉一個例子,「支那」這個詞在最初也是中性的,當然目前還沒有到其從日本人施加的惡意中解脫出來的時刻,也或許在百年後這個指稱能夠再次中性化,但是我想那個年代的中國歷史愛好者依然不可能沒人會因為這段歷史對這個指稱產生反感。難道這種情感是幼稚的嗎?


你叫張三,全家都知道你是張三,你鄰居也都管你叫張三。

可是你家道中落搬了一次家,舊宅被別人佔了,佔你家的人自稱張三,還強迫別人都叫他張三,還給你起了一個新名字李四。

你要這都不反感,那真是個人物。


嫌太長了可以只看加粗部分

君士坦丁的繼任者們繼續自視為合乎法統的羅馬皇帝,正如他們的臣民自稱羅馬人(Romaioi)一樣,儘管許久以後,他們已經忘記了這個詞的拉丁語讀音。他們沒有為自己尋找其他的祖先……約翰·曼德維爾(John Mandeville)爵士在14世紀中葉依然可以使用「希臘皇帝」(the emperor of Grece)這一稱呼,但是,這在文藝復興時期更富學者氣息的環境中卻不那麼恰當了。「希臘」此時特指古希臘或者地理上正被土耳其人佔領著的希臘地區。已經於1453年滅亡的君士坦丁堡的王國需要一個獨有的稱謂,這就是「拜占庭的」(byzantinus )這個形容詞產生的背景。這個詞比「君士坦丁堡的」(Constantinopolitanus )更為簡便,同時帶有讓人愉快的「古典」光環。現在,人們可以使用「拜占庭文獻」(scriptores byzantini )、「拜占庭歷史」(historia byzantina )和「拜占庭帝國」(imperium byzantinum )這些概念了,儘管由歷史學家路易·庫贊(Louis Cousin)撰寫的最早一本關於拜占庭的大部頭史書(1672—1674年完成)依然被冠以《君士坦丁堡史》(Histoire de Constantinople )之名。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最早一部在書名中使用「拜占庭」這一名稱的英語作品是喬治·芬利(George Finlay)於1853年撰寫的《從716年到1057年的拜占庭帝國史》(History of the Byzantine Empire from 716 to 1057)。在英語世界中,「拜占庭」(Byzantine)這個詞用來形容一個帝國而非那座城市的現象要到20世紀時才變得普遍,而在法國、德國和俄國則要更早一些。

這樣,當「拜占庭」這個概念不再帶來不便的時候,它就成了一個方便的術語。在合理的界定下,拜占庭必須被視為羅馬帝國在地中海世界東部的直接延續者,即羅馬帝國在語言和文化上受到希臘影響的那個部分。作為一個延續的概念,它沒有起始,儘管一些有象徵意義的日期已經被用來當作其歷史的開端:如戴克裏先登基(284)、君士坦丁堡奠基(324)、君士坦丁堡落成典禮(330)、將基督教作為帝國唯一排他性的宗教(380)、帝國被劃分為東西兩個部分(395)、西部帝國的滅亡(476),乃至利奧三世(Leo Ⅲ)登基(716)等,其中後者目前依然被《劍橋【3】中世紀史》(The Cambridge Medieval History )加以採用。對於這些日期,或多或少都會產生一些有說服力的反對意見。然而,這並不能解決問題,很可能更應該歸因於感覺,而非一種「客觀的」的、被假定當作歷史分期基礎的標準。對於我們來說,羅馬是我們的文明之源,根據我們的定義,它屬於古典世界的範疇。當我們凝視著和平祭壇(Ara Pacis)、圖拉真圓柱(Trajans column)上的浮雕,抑或馬可·奧利略(Marcus Aurelius)騎馬的雕像時,我們是在和羅馬的精神進行交流。但是,當我們在拉文納(Ravenna)聖維塔利教堂(San Vitale)裏描繪查士丁尼(Justinian)的著名鑲嵌畫前沉思時,我們會發現,自己處在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它所描繪的不再是一個自然主義風格的宗教儀式畫像(敬奉一個聖杯),而是一個聖像。查士丁尼頭頂光環,他和他的隨員們正面對我們,身後則是金光燦燦的背景。我們沒有即刻理解藝術家的意圖,他表現的是一個向右側行進的隊列,這就是為什麼這些人物雖以正面示人,卻都踩在彼此的腳尖之上。在我們的眼中,聖維塔利教堂的查士丁尼看起來是一個純正的拜占庭人;然而真正的查士丁尼,這個操著拉丁語、征服了義大利和北非的羅馬法最偉大的編纂者,卻將自己看作一個純粹的羅馬皇帝,他的後人也是如此。——《牛津拜占庭史》緒論

拜占庭這種稱呼是有一定誤導性的。拜占庭帝國本身就是東帝國,東帝國本身就是羅馬帝國的一部分,而絕非某種「繼業者」或「崩潰之後的遺留物」。在西帝國崩潰,失去其職能而被東帝國的皇帝取締後,東帝國本身就是羅馬帝國。西帝國滅亡之後的一千多年就是羅馬帝國的中世。拜占庭最早指代的是在君士坦丁堡附近的一個希臘城邦。

雖然我不太喜歡做類比,但做類比確實是讓讀者感同身受的好方法。這就好比大秦帝國有感於疆土廣大而不能有效治理,就在鹹陽立了一個皇帝稱作西皇帝,在臨淄附近的新鹹陽立了一個皇帝成為東皇帝。東西皇帝是地位相同的同事,秦帝國依然是一個國家。兩帝以鴻溝為界,分別治理,互不干涉。民眾也可以自由流通,商人過界也不用查通行證啥的。然後有一天一堆西來蠻夷把西帝國錘到解體,在巴蜀、舊秦地等地成立了一堆蠻夷王國。東皇帝就宣佈西帝國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東秦帝國會直接伸手統轄舊西帝國的領土。

但是東帝國雖然出了幾個將才,居然有那麼幾次光復了舊都鹹陽,但當年東皇帝早就在臨淄附近錘了個新鹹陽(後來改名叫君士扶蘇堡),並且把鹹陽的精華都搬到新鹹陽了。君士扶蘇說:「現在鹹陽裏只有漁夫、小偷和騙子。」胡亥帝並沒有感到冒犯,因為他也感覺舊都鹹陽廢拉不堪,早搬家到巴蜀盆地裏的成都了。所以,收復舊都鹹陽算不上什麼巨大的成就。不過東帝國驚訝地發現法家的宗座還在鹹陽給蠻夷辦大講堂,居然還挺受歡迎……

又過了幾百年,來自東方的襲擾讓東帝國接連失去了重要的糧倉高麗(埃及),東瀛(兩河與阿拉伯),甚至倭寇有好幾次衝進了帝國的核心華北平原(安納託利亞)。他們都奉一位叫山高子的法學大家為最後的先知,認為自己搞得那一套也是法家的正統。而這被君士扶蘇堡法家大宗座和鹹陽法家大宗座一致譴責,認為你們東瀛那一套是異教,連異端都算不上。山高子只說:「你們只要入關,不用辯經也能讓法家大師幫你們洗地。」於是倭寇就一天二十五小時想著入關,東帝國越來越搖搖欲墜。

來自東西南北的四面蠻夷的夾攻終於讓帝國頂不住了,1444年,倭寇的一代神君織田信奈陣斬桂尼詩班與坎通尼亞國王,法制軍的遠徵慘遭挫敗。1453年,織田信奈攻陷君士扶蘇堡,並宣佈把君士扶蘇堡裏的法家學院改成入關學學院,宣佈新的關在鴻溝,倭寇還要加油入關,入關,入關!

過了幾百年,蠻夷們逐漸成長,也開始自詡文化人了。定都於西寧的神聖大秦帝國人開始自認為是陝西人,並且為了聲明自己的正統,開始稱呼東帝國為「臨淄帝國」或者「齊人的帝國」。在一千多年後,一羣在網上玩梗玩到停不下來的人有開始說什麼「臨淄帝國野蠻,倭寇帝國文明」,「倭寇帝國纔是大秦帝國最後的繼承人,其他的都是偽大秦」,甚至在一番亂七八糟的考證後說「義大利帝國纔是大秦,你看有內海有成文法有……」

總之,稱呼東羅馬帝國為拜占庭帝國雖然是學界慣例,我等野雞歷史愛好者也沒有資格去辯駁什麼,但我想這個稱呼在如今的中文互聯網中已經產生了很多危害。因為這個稱呼某種意義上否定了東帝國是羅馬帝國的事實,在被歐洲學者發明時就已經帶著一種奇怪的偏見與惡意。

所以,有的選擇話,我還是寧願稱呼那個在新羅馬的羅馬帝國為東帝國。


我叫蘇航,從小就叫蘇航,但很多人會寫成蘇杭。

我想大多數人都是無心之失,畢竟我比不上那個俗語裏的蘇杭,就像東羅馬帝國亡了,他的話語權已經被西方人佔光了,羅馬這個名也不如渾號拜占庭出名了。但我依舊是蘇航,你寫了千萬次杭,我依舊是那個航字,除非我自己改名。

我要是提醒你好多次你還寫錯,我就得懷疑你是不是找茬了。

名字這事,尊重下當事人比較好。

蒙上帝恩典,羅馬人的皇帝,這是東羅馬皇帝的稱謂,東羅馬人自稱Ρωμαν?α(羅馬人的土地),稱君士坦丁堡是新羅馬。1453年帝國滅亡前,西歐人將其稱為「東羅馬帝國」(Imperium Romanum Orientale)。

現在它亡了,有人覺得它配不上這高貴的羅馬之名了,可它到死依舊是羅馬。

何況有人口稱拜占庭也不是為了搞歷史分期,而是暗諷這個早已滅亡的帝國德不配位,是"希臘人"的帝國。就像有些人把蘇杭蘇航弄混,不是要講上有天堂,下有蘇航,而是上有天堂,下有地獄,之後嘲笑我一樣。


史學概念上,可以稱呼東羅馬帝國為拜占庭帝國。

客觀概念上,不應稱呼東羅馬帝國為拜占庭帝國。

拜占庭帝國是一個史學概念,但是東羅馬本身不叫自己拜占庭帝國,人家就叫羅馬帝國。

但是稱呼羅馬帝國為拜占庭帝國是不可以的。拜占庭帝國作為一個史學概念,只是羅馬帝國的一段時期,而羅馬帝國的核心詞語永遠是羅馬。

而反感拜占庭這一個稱呼,我不覺得是什麼幼稚的行為,一個人總得有一些利益之外的堅持的東西。拜占庭這個詞對於東羅馬而言是不公正的,並且在某些歷史的時期是帶有一定貶義的。

當然現在使用拜占庭帝國一詞主要是為了強調其和古典時代拉丁希臘二元羅馬的區別,而最初提出這個概念時時卻是為了區分君士坦丁堡的羅馬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其中意味自然不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