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邀请回答这个问题。

在农村严禁柴火灶,取消了煤炭禁用了,农民冬天取暖,那就用电取暖和天然气取暖呢,这两种方式。

1,电取暖一般就是用的取暖器和电油汀。

这样的一种清洁方式就是说:只是通过耗电,烧电的这种方式来达到取暖的目的。

他们又清洁又没有污染,又没有灰尘。而且油汀的这种,保温性能非常好,他只要温度起来之后啊,它几个小时之内它上面周围都还有那个温度,非常节约能源。

2,天然气取暖

就是说通过天然气取暖。用天然气取暖就是说的就是类似于这种天然气的这种炉子啊,在这里一边烧火,一边可以让他煮饭的这种模式。这种成本代价和电力取暖差不多,也是没有污染的,火力猛,热量高。

以上就是为了环保后的农村冬天取暖2种方式,供参考。

本文原创于《三农创业坑》,三农创业活下去,是第一位,活不下去,别谈梦想和情怀了,

小故事,大教训,少走弯路,不掉进坑里,是我们的初衷。

亲爱的三农回乡创业的朋友们,是否能给你提供一些帮助,如果能给你一些帮助,给一个点赞吧,

如果觉得能够帮助到身边的朋友,就转发给他哦,这也就是《三农创业坑》的最初出发点,本文章原创,请监督版权,谢谢!


我也不知道咋过冬天,家中有老母亲和孩子留守,真愁人,天气热时用电做饭,电是阶梯电价,每年3200度,现在农村电器也多,如果用完了,用的越多价格越高,我邻居每年就用电取暖,烧油汀,空调,一到天冷每月电费1700到1800元左右,人家条件较好,能玩的起,但99%的农村人都是烧煤,连做饭带取暧,外边灶房,内间土炕,灶台与土炕有烟道相通,一到天冷,打开火道,只要灶中有煤火,炕永远里热的。这是北方农民的主要取暖过冬方式,前几天,老母打来电话说,村中不让卖煤泥了,把镇上的煤厂封了,我在想,踏马的谁干的?出这馊主意,这不是要了老农民的命吗?冬天咋过?不知道。村中装了天然气,其它大队都到户了,我村有50%以上的人不装,现在在那放著,装了的光是点火时有气,平常没气,有球用?每户初装费1470元,加20米管子,补贴过后,我就问一下,还让农民活不活了?狗日的砖家。


谁提出这样的政策,那用柴,用煤的农民就去他家住,他家有矿。真正务农的农民每年的收入很少,特别是奸商开始进口穷国的农产品,富国的变种农产品,把自家很多产品都顶死了,拿广东茂名电白来说,一年耕两季水稻,两季花生,要花七到八个月,没人收购水稻花生,都是自家吃的多,等于省了城里人不用花钱买粮食花生油,不是收入。剩下的四到五个月选择性种四季豆,辣椒,青瓜,甘蔗等,只有少数人种,这就是农民的基本收入,收成好有几千块几万块,要是价格低,血本无归,几毛钱的青瓜辣椒四季豆卖到你吐血,所以还要看运气,天时,所以少数人冬季的四五个月选择性种,大部分人都是放荒,来年春天再种水稻花生,这是耕地的收入情况,还有山坡的水果,都是一季,像荔枝,黄皮,芒果,龙眼,香蕉,菠萝蜜等等,荔枝龙眼几乎是每家都有,今年收购价最便宜时几毛钱一斤,直接烂在树上,人工费200块一天,你请不起几个,所以也要看运气,很多人都是选择性管理,种来自家吃,卖的只是少数有果园林的。所以说农民土地的收入还是副业,主业水稻花生基本没钱赚,温饱而已。茂名电白现在的农村情况几乎每家都住楼房,通水泥路,都是去城市赚钱回乡下盖的房,改变生活质量,不是靠农业发家致富,你不准养鸡养鸭烧稻草烧柴,知道农民每年赚多少钱不,增加多少在城里打工孩子多少负担不,这还是中国第一第二的省份,方便出去赚钱而已,别以为坐在高楼大厦看不到远处的风景,就怪农民点的烟烧的炮,你不喜欢雾霾和污染,我们可以换换环境,你住乡下我们住城里,可否?


近几年以来,各大城市的环保问题异常突出,雾霾天气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出行的主要障碍。为此最常见的就是限行了,开车的朋友们都知道尤其是在冬季的早晨,天空灰蒙蒙的、能见度极低。

又是一年冬来到,相信一些城市的限行模式也已开启。而今就连广大农村都掀起了「限烧」模式,其中有些地方早已不允许烧秸秆,现在又要求停止烧碳火、煤炉子甚至土炕。据说是准备普及天然气取暖,听说初装费基本都是在3000-6000元不等。先不说费用是不是过高,就说这样的做法到底合适吗?有用吗?

据我所知,几千年以来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带一直都是烧柴火、碳火等做饭及取暖的。袅袅炊烟从未间断,但没听说过把空气给污染了,也没听说造成了雾霾。对了就连这个词语都是新创的呢!那又怎么能加罪于农村的头上呢!

谁都知道,现如今大多数城市里的汽车都超过数百万辆,这正是工业文明带来的便利也同样是一种危害,比如说尾气排放的问题、交通堵塞的问题。

另外,各种制造污染源的工厂等或许危害性远远高于「烧火做饭」。想必农村人一天也就两顿饭的功夫吧,而汽车却是时时开,尾气不断冒,工厂的烟囱更是一股黑烟直插云霄。到底是孰轻孰重,一清二楚吧!


农民冬天怎么取暖,怎么度过寒冬呢?按道理传统的取暖方式烧煤或烧柴火取暖都很方便,可是现在很多农村地区被禁止烧煤和烧土灶了,初次之外取暖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一、天然气取暖

现在正在大力推广煤改气,很多农村都通上了天然气,虽然使用天然气的成本要比烧煤的成本略高,但是天然气比烧煤的污染更少,这也是很多专家一直在致力推广天然气的主要原因。

而且天然气相比烧煤更加安全,烧煤有可能存在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但天然气就没这方面担忧。

二、用电取暖

现在用电取暖的方式很多,空调、电热汀、小太阳还有电地暖等,可谓是非常方便了,而且现在民用电价格相对不高,随用随开,温度高了可以停,温度低了可以打开,相对方便,一些城里人为了家里干净早就不烧煤而改为用电取暖。

近几年农村又出现了一种电热板,挂在墙上用壁画一样,打开就可以发热,很多农民放在家中又好看又能取暖。

三、安全燃料

为了缓解煤炭压力,和秸秆处理的压力,将秸秆处理后可以加工成生物质燃料,既有煤炭一样的耐烧性,又不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农民朋友可以作为煤炭的替用品。

虽然不能烧煤、不能烧柴改变了农村传统的取暖方式,但是农村取暖还是有很多方法,农民不需要担心。最近又有降温,温度也是越来越低,无论用什么取暖措施,农民朋友都要早做准备早做打算了。


文/果然悠 图片来源于网路


目前国内因为环保问题,乡下不再允许烧煤。

当前可选的采暖设备包括几种:1.不附带储能装置的电采暖炉,比如电磁采暖炉、电采暖炉、碳晶暖气片等。2.附带储能装置的电采暖炉,比如各种储热式电锅炉等。3.空气源,水地源热泵。4.天然气采暖炉。5.清洁煤采暖炉。

上述产品各有优势,可根据自家条件选择。

从能源成本考虑,水地源热泵采暖能源费用比较低,但是这种设备需要具备相应的安装条件,比如打井,很多地方打井成本比较高,有些地区禁止打井。其次是空气源热泵,与水地源热泵不同之处主要是热源温度差。

从设备投入角度考虑,各种电采暖设备以及天然气采暖设备投资成本比较低。电采暖设备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用灵活,即开即热,方便实用。天然气采暖炉与电采暖炉都具备设备投资成本优势,只是目前大部分区域天然气供气量受限,价格上涨空间也比较大,部分区域供暖稳定性差。

补充两个采暖设备:空调和清洁燃煤。空调是以制冷为主,低温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采暖费用偏高,且空气源,水地源热泵也都可具备制冷功能。因为燃煤车辆受限,即使是清洁燃煤也很难买到。

我的采暖办法比较简单粗暴:到市里租房子,用市政供暖很舒服。


农村如果不烧柴,不烧煤炭怎么过冬?

1. 现在农村发展城乡为一体基础建设,有些地方已经在整合资源建了社区小区,让农村农民集合起来和城市一样住著高楼大厦,慢慢的这些配套设施暖气天然气也会进入千家万户。方便你我他环境靠大家。有些地方农村几里地就几家农户也不方便通暖气,暖气公司也不会傻到那样地步为了几户几百户扯很远的通道去供暖。这样投入成本太高了支撑不了现状的。大家也知道烧煤炭对人还是环境都是不好的。尽管几千年都是烧柴烧炭生存的,但是环境也不是立马就是这样的积少成多的。不管你理不理解反正有一定影响的。谁也不想整天呼吸雾霾是吧。

2. 就算是不烧煤不烧柴火了,农村也是能过得下去但是也不是常事吧,这个问题还得解决吧,用电开空调吗?农村的室内都是大房间开空调估计要一个月几百元吧伤不起,本身冬天都没啥收入来源,对于取暖可以做点事情做只当是运动下也有会说这样做,治标不治本的。我作为90后年轻人在冷都可以忍得住,但是家里小孩子穿的虽然很多但是在房间也很冷的没有活力。

我的冬天是这样度过的,从9.23日开始到现在每天我早上去挖藕,直到现在还在挖一天也挖的不多够卖就行。特别是7点去藕池里那个北风吹呀真是冷的受不了。这几天降温了手因为接触水里泥巴手也冻开裂了耳朵也痒痒的。不过想著能把藕卖了就有钱了给孩子或者家里人改善下现状,心里也就暖洋洋的了。

大家看到这只手会想到这是一个27岁的男人的手吗?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36, "thumb_url": "12dee00009e631152b56a", "vname": "", "vid": "v02019a70000bg37an7k43al9tdppgh0", "thumb_width": 360, "src_thumb_uri": "12dee00009e631152b56a",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12dee00009e631152b56a",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23.651, "h": 848, "subjective_score": 0, "w": 480, "file_size": 1354010}, "ultra": {"duration": 23.651, "h": 960, "subjective_score": 0, "w": 544, "file_size": 2115789}, "normal": {"duration": 23.651, "h": 636, "subjective_score": 0, "w": 360, "file_size": 901522}}, "md5": "0551380804dd481a34f0899039d31185", "duration": 23.651, "file_sign": "0551380804dd481a34f0899039d31185", "thumb_uri": "12dee00009e631152b56a", "vu": "v02019a70000bg37an7k43al9tdppgh0"} --}


诚谢邀请。

答题前,我们先朗读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歌《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北方已进入初冬,天气越来越寒冷,农民如何取暖过冬,确实是个很大的民生问题。但我们看到新型无污染能源已经覆盖到我们生活所有角落。比如,电、天燃气、太阳能等,以及各种电能取暖、新型节能灶台深入百姓家中。过去,农村人过冬都储存了冬季取暖的柴禾、蜂窝煤、煤碳、钢碳等能源,但现在,受环保政策影响,各级政府严禁用煤取暖供热,一些地方严禁焚烧柴禾,提倡用清洁可代替能源取暖。我是头条号【乡村关中】,职业农民。农业政策解读,农村民俗见闻,农民喜怒哀乐,庄稼作务经验,土地耕种时令,全在我【乡村关中】。那么,题主提出这个问题,农民朋友们必须面对。我认为:第一,用清洁无污染新型能源取暖过冬。现在市场上推出挂壁炉、地暖、电炉、空调,电磁炉、电饭锅、电饼铛、电蒸锅……还有天然气、煤气灶,等等,这是大势所趋,农民朋友必须大力支持。第二,鼓励农民使用新型清洁能源,政府给予适当的经济补贴。利用新能源可能增加农民生活负担,但各级政府应根据市场新型能源价格,制定补贴标准,给予实施,支持和鼓励农民利用新型无污染能源,农民的积极性一定很高。第三,农民应自主提高利用新型清洁无污染能源设备越冬取暖的认知。农民要提高自主认识,杜绝使用污染型能源,减少污染源。践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核心理念。这是说给我们每一个人听的,贵在行动起来。【乡村关中】认为,农民更应该自觉践行。第四,农民对利用新型能源没备不应有任何抵触情绪,而要更好的加以利用。过去传统的污染型能源确实给我们现在、甚至以后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我们不应有抵触想法,顺应社会发展,在冬季来临之前,做好新型能源设备的管护,为越冬取暖和生活做好准备。

有新型环保能源、有新型取暖设备、有新型方便清洁的灶台、有新型高科技的生活产品,农民朋友为什么不用呢?这值得我们农民朋友们深深思考。【乡村关中】在悟空问答平台温馨提示,农民朋友要提高思想认识,改变过去传统做法,积极顺应社会发展,做新型职业农民。对政府倡导的「不烧柴灶,不烧散煤」等禁烧污染物,要大力支持,坚决执行。让新型无污染能源给我们农民生活更大的好处。我是头条号【乡村关中】,我认真回答各位的问题,你的点赞、留言和关注是对我的大力支持。你对当前农村存在的这种行为,有何高见?我在下面留言评论区等你,我们共同探讨学习。


我个人的观点是不让偏远的农村烧煤烧柴火,本来就是一种非常极端的做法。大量的财富堆积到山上,没人烧。难道不是火患,一旦烧著了的时候,是不是比在自己家烧的污染还要严重啊?

而且偏远的农村烧点柴火,我觉得也未尝不好,对环境的污染,可以认为微乎其微,而用电用煤气又增加了多少成本呀?

所以我觉得什么事儿都不要一刀切,因地制宜才好。


农民冬天如何取暖,怎么渡过寒冬呢?如今已经进入11月了,很多地方气温也逐渐降低,特别是北方气温下降的厉害。前段时间我一个黑龙江的朋友在直播零下10℃温度下捕鱼的场面。确实现在已经到了冬季了。

我国南北方气温差异导致每个农村冬天取暖的方式也不同。现在我主要给大家讲讲我们南方冬季农村的多种取暖方式,现在我们南方晚上气温我有12℃左右了,对于南方人来说也是冷得直哆嗦。

在我们农村冬季取暖主要有几种:首先是柴火取暖,在大部分农村现在还一直延用这种方式取暖,就是冬季的时候一帮人坐在火堆旁边,烧几个大的树枝来烤火、一边聊天。

其次,就是木炭取暖。这个方式相对柴火取暖更好一些,没有那么多烟熏,在烤火时也比较舒服。这季节木炭价格也比较贵,因为买的人多,普通木炭就是1元/斤,如果是高级木糖炭、无烟炭价格在5元/斤左右。当然也有一些农民也会自己上山使用木材来烧制木炭。

最后,就是电暖炉、空调这些了。特别是电暖炉目前在农村也正逐渐使用多了起来,很多农村经济水平提高了,使用柴火、木炭这种取暖方式也少了很多。但是使用电取暖设备更容易引发火灾,因此在使用时应该更加注意用电安全,最后希望大家都能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