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美国要求中国大陆进行新一轮的贸易谈判之际,传出今年的台美贸易暨投资架构协定(TIFA)会议将继续停开。这一讯息不仅意味台美自由贸易协定(FTA)再度落空,也反映美国一切以本身利益为最重要考量,不管台湾再怎么紧抱美国大腿,只要无法达成美方要求,美国就会翻脸无情。

台美自1994年签署TIFA以来,至今已召开十次会议。我方一直希望透过制度性安排,提升双方实质关系,并利用「堆积木」策略,逐步推动台美FTA,同时要求美方协助加入区域及多边合作;美方关切重点则多半聚焦智慧财产权、药品与医疗器材、投资与技术性贸易障碍、以及农业,特别是美国猪肉牛肉进口议题,这几年来已经变成双方谈判的最大障碍。

去年TIFA会议停开,官方说法是因为美方人事因素使然,实际上是因为对于美国猪牛进口问题,双方无法达成共识所致。台湾始终禁止含瘦肉精猪肉及限制特定牛肉部位产品进口;美国则不断敦促台湾「立即根据科学,制定瘦肉精的最大残留容许量」,并全面开放美国牛肉及牛肉产品进口。

讽刺的是,陈水扁执政时就曾通知世界贸易组织(WTO),表明台湾会制订瘦肉精的最大残留容许量,但马英九执政时计划执行,民进党却强烈反对,并将其上纲为食安问题;如今蔡英文执政,想要妥协,却又担心猪农反弹,导致选票流失,所以只好以拖待变。

尽管TIFA会议是否召开还未正式宣布,但在美方已经摆明「没有美猪牛,就没有TIFA会议」,再加上年底双方都忙著选举,今年TIFA会议继续停开,显然已成定局。

    表面看来,美猪美牛进口限制如果不能松绑,TIFA会议召开就不会有具体成果,停开似乎也没有多大影响。问题是,这两年来,民进党政府拼命向美国靠拢,除了增加国防预算,扩大向美军购,还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甘愿做马前卒。美国为什么不在经贸上稍微让步,给台湾一些实惠?态度反而更加强硬?

除了美国贸易代表署(USTR)今年三月公布的「2018年各国贸易障碍评估报告」,再度关切台湾校园膳食禁止含机改食品以及禁止美猪美牛进口的议题。美国国务院前官员王晓岷最近也指出,美台经济挑战有「三个没有」,分别是:

一、没有举行TIFA会议;
二、美国钢、铝国安关税措施,台湾没有获得豁免;
三、双方没有开始讨论任何双边贸易协定、投资协定、避免双重课税协议的前景。

这些事情证明,民进党政府「联美抗中」的路线,不只得罪中国大陆,也没有能够讨好美国;就算美国屡屡表态支持台湾,也未必真能发挥作用。举例来说,台湾一心想要靠美国协助加入的「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已经因美国的退出重组为「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PTPP),台湾官方虽表示有「六、七成机会」加入,但外界都认为机会其实微乎其微。因为CPTPP规定,新会员加入必须要原有会员一致同意 ,而现有的十一个会员国中,有一半以上,大陆是其最大贸易伙伴;换言之,即使美国真的想要帮忙台湾加入,恐怕也无能为力。

事实上,即使美国近期通过台湾旅行法、国防授权法等看似有利台湾的法案,但美国今后是否会毫无保留的支持台湾,外界一直高度存疑。美国在台协会(AIT)前理事主席卜睿哲日前就坦承,美国对台政策现在有几种互相冲突的主张彼此拉锯,其中一派倾向「不主动对台湾采取积极作为」,因为川普政府在2016年后,确实曾将台湾当成谈判筹码,但这个趋势已经逐渐式微。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美国国防部最近拒绝国务院提出派遣陆战队进驻AIT的要求。这个原先几乎已经定案的事最后变卦,当然不是因为美方「资源有限」,而是美国不愿意进一步激怒中国大陆。AIT现任理事主席莫健日前就指出,美国对台任何动作,都必须权衡利弊得失,如果付出的代价多过益处,那就不是正确的事。

毫无疑问,在中美对抗之际,台湾确实有被美国利用的价值,但美国对台湾的支持,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是有条件的而不是无条件的,最根本的,就是要符合美国的利益而不是考虑台湾利益。

【大华网路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