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一家大型外资行研究资料显示,本港四大发展商持有农地面积约达一亿方呎。

本港土地向来供不应求,近期有政党要求政府考虑引用《收回土地条例》,向发展商等收回农地兴建房屋,令新界农地发展再成为市场焦点;据一家大型外资行研究资料显示,本港四大发展商持有农地面积约达一亿方呎,当中以恒基居首位,持有农地面积约4500万方呎;长实则仅居第四位。

民建联促引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回新界农地。资料图片

政府为增加土地供应,多渠道考虑释放现有「生地」的发展潜力,对于发展商手上持有的农地,亦成为房屋潜在供应之一。据美银美林研究资料显示,本港四大发展商,包括恒基及新地等手握最多筹码,与政府合作机会最大。

该研究资料显示,四大发展商持有农地面积合共约一亿方呎,当中以恒基占地最多,持有农地约4500万方呎,占比达4成半;另外,新地持有农地面积约3000万方呎,占比亦约达3成,而新世界则持约1600万方呎,至于长实则位居第四位,持有农地约900万方呎,远低于恒基及新地持有的农地数量。

发展商近年亦纷纷就旗下农地进行补地价,令「生地变熟地」,其中新地西贡西沙路十四乡大型发展项目,就于2017年完成补价,涉资约158亿多元,属本港历来最大额的农地补价个案,原拟兴建约4900多伙,新地去年向城规会申请,放宽该用地的发展密度,并把单位数目大幅增加至约9500伙,令手持可建的单位数目大增,反映农地发展的潜在价值甚大。长实约900万呎仅排榜末。

据外资行研究资料显示,本港四大发展商持有农地面积约达一亿方呎,当中以恒基居冠。

至于一向积极收购新界农地的恒基,农地分布广泛,亦有多个项目近年获批住宅发展,包括粉岭古洞北及粉岭马屎埔项目等。资料显示,该集团持有的马屎埔农地,位于马适路绿悠轩北面,占地约17万4000方呎,于去年年初与政府完成补地价,金额逾25亿,以总楼面面积约60万9000方呎,呎价约4151元,更创下北区补地价呎价新高。

另外,有研究指出,近年中资财团亦积极涉足农地收购市场,涉及面积逾600万方呎,包括中信泰富及雅居乐等亦分别于元朗流浮山及粉岭各区吸纳农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