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站在他们老母亲的角度,站在父老乡亲和亲朋好友方面——都很厉害,这一家的两个儿子,都出了名,找了钱,都是写那些「乱七八糟」文字的牛人,跳龙门逆袭成功。还有个三弟,主要从事社会活动,妇女解放事业和生物学,就文学方面来说,不再这次讨论范围。手心手背都是肉,培养出来了三个了不起的好孩子。都是亲朋好友街坊邻居他们羡慕嫉妒恨的。
  2. 站在历史社会背景,政治背景下,历史发展文化方面,鲁迅文学造诣更高。因为他的文学素养人格魅力四射,肩负起唤醒革命的使命。
  3. 站在专业文学领域,剔除文字承载和「政治使命」。各有千秋各有高低,领域不同,受众不同,褒贬不一很正常。
  4. 站在人民群众,文学爱好者方面。「品种口味」不一样,总的来说鲁迅受欢迎。但仅从散文随笔来说,周作人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对于开启新的散文形式风格,影响后世一起又一批的作家,算是殿堂级的大师。


国人历来讲究文品从人品,如"苏黄米蔡"虽同为书法大家,唯蔡书不贵,因为同苏轼、黄庭坚、米芾三人相比,蔡金为佞臣自然不为后人推崇的。

周作人当了汉奸,投进了日伪怀抱,文人无节失义德有大亏,固其文亦被看轻,自然不如鲁迅文章的积极向上有价值了。如果论文不论人品,两兄弟倒也有可比之处。

周作人曾言,写文章本来是为自己,但他同时要一个看对手,这就不能完全与人全无关系。写文章即是不甘寂寞,无论怎样写得难懂,意识里也总期待有第二人读,不过对于他没有过大的要求,即不要他来做喽罗而已。总觉得他把大哥当作榜样之余,也有不服气的味道。

二周同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锋,都是文学大师级的人物。从思想上看,鲁迅杂文更激进尖锐的斗士文风。如《狂人日记》白话文行文,欲振聋发聩,贵在寓意深刻,用词如刀削斧凿的青铜铭文,掷地有声。

其《中国小说史略》,可见其文学研究批评功力,可惜他致力改造国人精神,无法专心治学,文学才华未尽显,比如写长篇小说实在遗憾。

单从美学上讲,鲁迅的文章常被人诟病晦涩难懂,周作人胜出。兄弟二人文风截然不同,论深浅高低多见仁见智,各有所好。而周作人追求纯粹的文学精神,信手成文,小品文雅致恬谈,有著云淡风轻的儒雅闲适。

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后尘梦。

从文学的广度看,周作人在文学理论,翻译水平,文艺批评,民俗学研究方面成就强于鲁迅的,学者型人物博学多才。他提出"人的文学」,强调内容的革新,纵有批评也温和谦逊。

"教学者如扶醉人,扶得东来又西倒「,现代青年的误解,也和醉人一般。……你说婚姻要自由,他就专门把写情书寻异性朋友做日常重要的功课。……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

周作人的博学厉害之处在于,跨跃了好几个不同的文明传统,尤其是古希腊罗马史,以为日本的异俗故事。表现在不论大小话题,东拉西扯,上天入地,可以写成很琐碎的日常生活,又有无法言说摹仿的趣味,这一点似乎和博尔赫斯有相似之处。

他擅长将极其形而上的话题,旁征博引地诉入日常言说,不露丝毫的概念痕迹,给人以审美的惊喜。并非一味的"掉书袋",其独特的"抄书体」创造了简单下的深刻,苦涩中的互文性。

不过二周与同时代郁达夫,徐志摩,胡适,梁实秋等相比,虽都各有风范,唯鲁迅独一无二了。

其实相比杂文闻世,鲁迅的散文小说也颇有功力,比如《野草集》,至《狂人日记》"赵家的狗看了我一眼「之神笔,无人可替代也。即便文学专业眼光看下面这段文字,想像力和温情跳跃其间,也要赞叹不已的。

"我自己觉得我的记忆,好像被刀刮过的鱼鳞,有些还留在身体上,有些掉进水里了,将水一搅,有几片还会翻腾闪烁,然而中间混著血丝。"

所以鲁迅若致力于文章的文学艺术性,一定不输于知堂其弟的。有时未免会想,假始百年之后,人们会更喜欢谁的文章呢?


1.鲁迅周作人都是少年失怙,鲁迅作为长兄,有「长兄如父」的担子,在生活和学业上都没少影响周作人。周作人少时读书,和鲁迅是一路,就读水师学堂,也是鲁迅帮忙。鲁迅年纪大,几乎是在社会中趟开一条路,周作人在身后亦步亦趋,考科举、学西学、留学日本、从事文学和翻译、到北京去,周作人是一个颇肖哥哥的弟弟和追随者,一步一步得安排也都是鲁迅决定——鲁迅从日本回国后,周作人本想继续留学,然而被鲁迅以经济理由劝阻。可见这一时期,周作人受鲁迅的影响是很深刻的。

2.到了北京之后,鲁迅在教育部任职,周作人在北大上班,后来白话文运动兴起,鲁迅在和钱玄同「铁屋子谈话」之后迅速转变了思想加入这一文学革命,周作人了解这一运动的孔道是鲁迅推荐给他的《新青年》。二人对革命的态度可以看出性格得不同,鲁迅从抄碑到《狂人日记》,转变是决绝的;周作人用白话翻译俄文小说,正文用白话,虽然比《狂人日记》早,但附记是文言,写的欧洲文学史讲义也是文言,而是折中主义的,直到后来受鲁迅的影响才决绝起来(周作人第一篇白话文是一篇题记,鲁迅做了修改补充)。二人的「成名」,源于在同一期《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和翻译自与谢野晶子的《贞操论》,而且当时周作人从思想和作品上都是鲁迅的追随者,所以有朋友说「周作人的成名是略早于鲁迅的」,恕难赞同。「鲁迅对于周作人名气的影响在周作人四九以前是微乎其微的」,也「恕难赞同」。没有参与新文化运动的鲁迅,就难有参与新文化运动的周作人。

3.周作人在文坛上「自立门户」,肇始于1922年《晨报副刊》(当年《晨报副刊》刊载了鲁迅的另一篇巨作《阿Q正传》),结束了周氏兄弟三人一起翻译外国小说结成《域外小说集》的局面,开始宣扬人性、为基督教辩护、推崇新村运动,最有力的表现是为了自己的观点与陈独秀辩论,至此可为一家。直到和鲁迅「兄弟失和」,周作人在其后所出的文集中删去鲁迅的译文,可谓在思想关联上与鲁迅也决绝的割裂了。从文学的角度,「兄弟失和」不啻为周作人的一场「成人礼」,周作人开始以较为独立的三观来面对社会大局的风云变幻,不久即放弃了启蒙主义,转而进入到对散文美学的追求上;而鲁迅则继续走在由文学革命而社会革命的路上。

4.其后就文学水准来说,周作人成长为和鲁迅起头并肩的宗师巨匠,见诸报端的偶尔时评,有时候也出奇的一致;遇到一些不一致的观点,也笔墨讥笑,可见年青时候结下的种种关联,竟绝非一二俗事可以解开。有朋友说「鲁迅与周作人的分量在当时是相当的」,这个当时若是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直到鲁迅去世,是非常中允的。

5.鲁迅去世后,周作人参与编撰鲁迅年谱,名列治丧委员会和鲁迅全集编委会,开始作回忆鲁迅的文章,提醒大家要把鲁迅「当做人而不是神」,这个态度是周作人对鲁迅研究的一大贡献——别人必不敢这么说。50年代初期,周作人颠沛流离之后,最好的作品是一些回忆鲁迅的文章,以及为鲁迅的作品做做诠释和注解。当时冯雪峰认为周作人是唯一能对鲁迅早年作品提供一手资料的人,后来周作人写出了很多鲁迅研究的文章,我想这部分工作应该也是鲁迅的影响。

6.周作人年青时代受鲁迅影响很大,借力也很多,如无鲁迅,我觉得周作人很难走上文学革命的道路,可能就没有以后了,然而似可免去任伪职一劫难。


鲁迅和周作人文学的成就谁更高,首先要弄明白文学的作用是什么?

如果文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自娱自乐,那么它的价值相当于日记,只是发泄了自己的个人情绪。当然,如果写日记那个人是名人,也会留下一些史料供后人分析和研究。

如果文学的目的是为文学而文学,那么它最大的成就是文体上的突破与创新,比如从诗向词发展,比如创造了许多新的格式,比如有了白话文小说,有了现代诗……

如果文学的目的是文以载道,那么文学只是写作者的工具,他或她想用这个工具来改变当下的社会,将各种各样的药作为配方,以挽救各种各样的病人。

所以对文学的功能认识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评判标准,得出来的结论也就不一样了。

如果你认为文学的目的是文以载道,那么自然是鲁迅要高出许多。

这应该也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吧!

一个只是拯救小我的人和一个拯救整个民族的比,没有多少可比的价值。

「民族魂」这三个字应该是盖棺定论。

这才是大写的知识分子。


从总体上说,鲁迅的文学成就高,他的短篇小说思想性、艺术性俱佳,《阿Q正传》等作品更是脍炙人口,中外弛名。他写的大量杂文,是刺向敌人的「匕首",在教育群众方面影响巨大。

从散文(小品文)作品这一项来比,周作文的散文(小品文)成就很高。周作人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又融入自己的性情加以创新、吸收,形成自己所独有的散文风格——将口语、文言和欧化语杂糅调和,以及平和冲淡、舒徐自如的叙谈风格,其味道很耐人寻味。


郑振铎先生说:「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有什么成就,无疑的,我们应该说,鲁迅和周作人,是两个颠扑不破的巨石重阵;没有他们,新文学史上便要黯然失光;在二十世纪初,他的文学成就要高于鲁迅,名声远高于同时代的其它作家;散文,叙天下经纬,议红尘旧事,中国最会写散文的就是他;但在民族大义面前,汉奸,就是汉奸,历史没有那么复杂。


如果讲水平,鲁迅和周作人可以说旗鼓相当,而问题是问他们的造诣谁更高。

造诣是指创作创造者他创作创造的意义和出发点是什么,影响力有多大,是正面的、有益的、积极的还是与此相反的。

从造诣这一高级别去看他俩的话,周作人无法与鲁迅先生比。鲁迅是带著揭露、唤醒、鞭策而去创作,他痛苦著弱者的不幸和不争,他痛恨著无知和邪恶的不仁和不义。他的创作不是为了创作而去创作,是为了他人,为了同为国人的兄弟姐妹,为了中国的未来。周作人的创作不说正好相反。但就这层意义来讲,起码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他的作品有如冯小刚的电影,为卖座而生,为卖座而喜。其他的不在他的目的之内,或者说其他的先以服务这个为前题。这就是先生与周作人的差别。


「文学造诣」。兄弟二人都是文学行家。遣词造句,一字不移的功夫炉火纯青。

周作人文笔符合当下小资情调,风花雪月有余,剑锋凌厉不足。

鲁迅先生就不用赘述。他是哲人,是文学大家。民国以来,思想技巧各方面,没有出其右者。个别沽名钓誉之徒,给先生提鞋都不配。

外国人羡慕敬仰我华夏民族胜出有鲁迅先生;恰恰是本民族无知之辈,将先生翻过来覆过去,泼脏水,卑劣手段,不厌其烦。


鲁迅和周作人是同胞兄弟,又同是文学家,若论谁的文学造诣更高,本人认为当然是鲁迅。虽然周作人的文笔相当可以,文章很漂亮,但周作人的文学作品仅限于散文,其他如小说、剧本、诗歌、杂文等文学样式不见问世。而鲁迅的文学创作是多样性的,鲁迅不仅擅长写中、短篇小说和散文,他的杂文更是拿手武器,剖析人性无处不在,他的诗歌写得也很好,给后人留下不少警句。因此,本人读周作人的散文,只是欣赏文学笔法和消谴。而读鲁迅的作品,除了能学到文学表现手法,还能提振精神。这是他们二人在文学上的区别所在。


文学的评价主要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离开了政治文学就没有生命力,没有艺术的文学不能称文学,周树人运用艺术典型性高度概括低层百姓知识分孑愚昧不觉醒逆来顺受的性柊特点,并揭示出造成如此悲剧的社会根源,并开出医治病根的良药,思想性强,艺术形象丰满,有血有肉,代表了现当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现当代交学的历史里程碑,周作人受资产阶级思想的局限,喜作不病之申吟,不能为广大人民大众服务既医治不了资产阶级也拯救不了人民大众,在反映社会生活本质方面显得苍白无力,虽是兄弟,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有著天壤之别。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