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闲逛人民广场,惊叹城市变化

(2013-06-07 20:22:02)

转载

标签: 人民广场 大剧院 国际饭店 大光明电影院 美术馆 分类: 上海览胜

很久没有去人民广场了,这个城市的中心这些年发生的变化,大都从电视报纸中获悉。城市在变大,原先的上海边缘或者叫城郊结合部,随著动迁和商品房开发,早已成为人口众多的居民住宅区。市中心大型商场一枝独秀的时代已经过去,居民在居住地附近的超市、商场、影院、酒家、公园等,完全可以满足日常的一切生活所需。到市中心,成了偶尔为之的行为。事实上还会有些顾虑:自驾车,要考虑停车难的问题;挤地铁,要有挤出一身臭汗的思想准备。算了,还是在居住地附近转转吧。

这次全因单位的老同事相聚,约好在地铁人民广场站碰头。特意赶个早,感受一下市中心的变化。

上海大剧院,屋顶设计很有创意。建成15年了,进去过二次。其中一次是听费玉清的个人演唱会。那位小哥据说每年都要来上海一次,喝一口白开水,唱一首歌。开场的时候,还要客套一句:不好意思,让大家破费了。

后面尖顶的是明天大厦。上海浦西的最高建筑。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形象性地描述了上海城市的建设。上海究竟有多少摩天大楼?还真的要到网上去查查资料。

上海市政府大楼。记得过去集会游行,都集中在人民广场上。现在广场上新建了不少建筑,开辟了大片绿地,形成了新的景观。

广场南边的上海博物馆,93年开工、96年建成。象征「天圆地方」的圆顶方体,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

免门票,可拍照。这点倒是很人情化,只是展厅光线幽暗,对摄影技术是个考验。

其中的一个民族服饰展厅。

买纪念品的,以老外居多。

玻璃大门上的拉手很别致,做成牛角状。

南京西路上的国际饭店。曾经的上海最高楼,24层,82米,如今被数千幢高楼所淹没。小时候常说,看到国际饭店顶层,帽子要落脱。这句话搬到现在,捡帽子也来不及了。

国际饭店已不再是上海高楼的象征了,作为老上海符号,还时常给老克勒们带来些许温馨。唯一不变的是,楼顶旗杆所在位置,依然是上海的地理位置零坐标。

久负盛名的远东第一影院,曾是中国电影史上的骄傲。第一家宽银幕、第一家立体声,大光明的荣誉,依然没有褪色。作为国内现存最古老的影院之一,大光明不仅目睹了80年来中国电影的兴衰流转,更创造了无数的辉煌,是中国电影发展历程的活样本。就这一点,大光明无可比拟。

上海美术馆,1933年的老建筑。门口已贴出告示,即将搬迁。

上海林林总总的老建筑里,「曾是跑马场俱乐部」的美术馆「堪称经典」。「砖色」钟塔「远远可见」,在高楼林立的天际线中「有些苍凉」;进入馆内,「吱呀」的地板,「直通顶层」的转角楼梯,「五颜六色」的老式玻璃窗——不说别的,单建筑本身就「很有意义」。(摘自网路)

首次南极科考队从乔治岛上带回的一块南极石,置放在人民公园内。南极石三字,为上海市老领导宋日昌1985年所题。

公园内有人在地上练书法。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