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這個名字很多朋友都有耳聞,但凡對清朝歷史有點了解的人,都聽說過他的大名。因爲他是大清王朝歷史上,爲數不多的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雍正帝在位時,年羹堯被封爲撫遠大將軍。整個西北地區的兵權都在他手上,可以說得上位高權重。滿朝文武就數他最風光,無人敢與他作對。年羹堯此人爲人囂張至極,誰都不放在眼中。即使是皇親國戚,在他眼中也是一文不值。囂張歸囂張,但是此人也是有囂張的本錢的。年羹堯在軍事上的能力是無人能及的,至少雍正年間很少有武將,在統兵方面能達到他的能力。雍正二年的時候,青海羅卜藏丹津發生叛亂,年羹堯領命前去平叛。

果然不負衆望,幾個月的時間就平定了叛亂。雍正帝很是高興,在年羹堯回京覆命之時,特地下旨讓滿朝文武和王公貴族都去迎接他。這也足以看出雍正帝有多看重年羹堯了。年羹堯歸京時,胯下騎的是皇帝親賜的千里馬。進城之時,滿朝文武都跪倒在地迎接他。自大清建國以來,也就年羹堯一個人,享受過這種堪比天子的待遇。年羹堯也是囂張慣了,對於跪倒一地的大臣們,無視跪倒在地的文武百官。一點沒有下馬還禮的意思,反而想快馬加鞭的衝進城去。當他策馬進城之後,發現有一個人鶴立雞羣,所有人都跪着,唯有他站着拱手作揖。年羹堯看到後正想發脾氣,但是仔細一看這個人,確實心神一怔。只見他翻身下馬,快步走到那人面前,拉起他的雙手。

此人到底是誰?居然有如此大的面子,讓目空一切的年羹堯下馬回禮!原來這人是吏部侍郎史貽直。年羹堯和史貽直寒暄了一會,唯獨扶史貽直上馬,然後兩人一同策馬進城,一時間傳爲佳話。這史貽直究竟是何許人也,有何德何能,能讓狂妄自大的年羹堯都以禮相待呢?年羹堯是康熙三十九年的進士,史貽直也是。兩人屬於同年同屆的學生,一起寒窗苦讀,感情自然不一般。而且史貽直也並非凡人,當時的他官居吏部侍郎,同時又是內閣大學士。官位不比年羹堯差多少。而且後來的史貽直一度官至左都御史、戶部尚書和兵部尚書,甚至升至了文淵閣大學士。

早前他還任職過湖廣總督和直隸總督,也算是朝廷重臣,位高權重。但是年羹堯正是因爲持功自傲。再加上爲人刻薄,對待下屬和同僚都十分苛刻。所以滿朝文武都對他很有意見,只是敢怒不敢言而已。更爲過分的是,他甚至目無君主,不把雍正帝放在眼中。而且他在軍中任人唯親,企圖將整個軍隊把控在手中,大有謀反之意。這可是犯了掌權者的大忌。於是,在雍正三年正月的時候,雍正開始整治年羹堯。先是以種種理由,將年羹堯的親信罷免的罷免,更換的更換,以此來削弱年羹堯手中的兵權。

等時機差不多了,在雍正三年四月的時候,解除了年羹堯的官職,調任杭州將軍,並且繳了他的大將軍印。文武百官也看出了皇帝是想整治年羹堯,於是紛紛站出來揭發年羹堯的罪行。所謂牆倒萬人推,更何況年羹堯到處樹敵。最終,在雍正三年十二月的時候,雍正列出了年羹堯92條重罪,將他收押入獄。後來在獄中賜年羹堯自裁。曾經風光萬分的年羹堯,就這樣倒了。筆者認爲,這一切都是年羹堯自找的。不僅是因爲年羹堯居功自傲,到處樹敵。歸根結底還是因爲他沒有擺正自己的地位,臣子終究是臣子,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