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汉杰第一兵团解散后不久,整编荣一师师长汪波因过于好色(据传),而被李弥贬职到后方,任湖南师管区司令;以166师师长黄淑升任整编荣一师副师长、代师长;以李荩宣升任166师师长(原第8军输送团团长兼潍县守备指挥官);

1948年3月下旬,因卫立煌、廖耀湘屡屡借故推搪,不肯将东北部队撤至锦州,蒋介石命热河省主席范汉杰出任冀热辽边区司令官;并命李弥将除烟台以外地区全部放弃,将整编荣一师番号改为第9军,辖4个师,黄淑任军长,李荩宣任副军长,登陆东北,准备配合范汉杰部的第13、54、93军向东打通北宁线,接应东北国军西撤。

为此,国防部同意给予新1旅、新2旅、新20旅正式番号,分别为:170、147、237师;同时,43师(原第8军独立师)由于和华北剿总94军43师番号重复,而更改番号为第3师;

至3月30日,除烟台两侧的福山、牟平两据点及刘公岛外,其余蓬莱、威海卫、龙口等地全部弃守;李弥认为抽调4个师开赴东北,驻守烟台地区的兵力仍然不足,遂又扩编了暂编第26旅及3个独立团;

此时第八军编制:

整编第八军军长:李弥

1、 第8军军长:李弥

副军长:王伯勋

第103师师长:王伯勋

第147师师长:张家宝

第237师师长:孙进贤

暂编26旅旅长:王青云(原整编第八军副参谋长)

另辖3个独立团;

2、 第9军军长:黄淑

副军长:李荩宣

第3师师长:周藩

第42师师长:周开成

第166师师长:萧超伍(原该师副师长)

第170师师长:杨绪钊

4月中下旬,黄淑第9军4个师陆续在塘沽、秦皇岛、葫芦岛等地登陆;原定于5月5日,范汉杰部从锦州东进,卫立煌部自沈阳西进,但卫立煌、廖耀湘等人畏缩不前,一味要求范汉杰部单独东进;卫立煌并散布舆论,指称范汉杰是中央某人派来取自己而代之的,范汉杰野心勃勃云云;在造成舆论压力后,卫立煌进一步要求蒋介石明白表示,冀热辽边区司令部这一单位倒底是什么性质,是隶属华北剿总,还是东北剿总;

迫于舆论压力及黄埔的传统,身为黄埔一期学生的范汉杰不得不主动表示「一向尊重卫长官,当坚决服从卫长官号令」;

5月中下旬,共军将长春包围,卫立煌表示此时从沈阳撤退,等于置长春七万余将士于死地,他决心与长春将士同生共死,绝不忍置长春袍泽于不顾。国内舆论、军内上下,大多对卫立煌表示同情。至此,东西对进,打通北宁线,成为泡影。

7月兖州失守后,时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的杜聿明,制定了济南会战计划,因担心决战兵力不足,在呈请蒋介石批准后,李弥整编第八军改编为第十三兵团,留两个师留守烟台,其余6个师全部南下。

王青云暂编26旅因此亦获得国防部正式番号:第253师。

8月,黄淑第9军4个师全部由东北海运上海,辗转抵达蚌埠与李弥会合,此时第十三兵团编制为:

兵团司令官:李弥

1、第8军军长:李弥、(42师师长周开成升任副军长,代军长职)

42师师长:石建中(原42师副师长)

170师师长:杨绪钊

237师师长:孙进贤

2、 第9军军长:黄淑

副军长:李荩宣

第3师师长:周藩

166师师长:萧超伍

253师师长:王青云

3、 以第8军副军长兼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官王伯勋率103师、张家宝147师及3个独立团留守烟台。

1948年10月初,因锦州被围,蒋介石决定以第十七兵团司令官侯镜如指挥东进兵团增援锦州;以第8军留守烟台的部队编为第39军,王伯勋任军长,(103师副师长曾元三升任师长),并配属战车营,增援锦州。

该军10月15日于葫芦岛登陆,锦州于当日失守,范汉杰被俘;

第39军于11月7日撤离葫芦岛,海运上海,归还第十三兵团建制参加徐蚌会战;该军于11月17日抵达蚌埠,因宿县于15日被中野共军占领,津浦路被切断,无法归建;

此后,第39军被划入李延年第六兵团建制,自此与李弥兵团失去隶属关系;

与此同时,徐州剿总以第40军39师、第77军37师、山东保1旅组成115军,纳入第十三兵团建制;李弥保荐39师师长司元恺出任军长。

李弥以3个师进军山东,离开山东时,几乎以一己之力打造出十三兵团三个军9个师的实力,这与国军其他兵团司令官的发展轨迹完全不同,堪为国军将领之楷模。在徐蚌会战中,共军公认第八军、第九军之凶狠顽强,在第五军之上。这是李弥的光荣。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