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时报【康彰荣】

美国总统川普上任以来,对中政策丕变,特别是近期在美中贸易冲突上,采取激进的对抗路线,原因除了川普本身带著民粹主义的执政风格外,其身边的主要国安和经济团队,也都是具有明显的右派色彩。按照学界对美国的中国专家所做的笼统画分,这些人都是十足的「蓝队」。让人纳闷的是,已经主导美国对中政策数十年的「红队」,最近都消音了,他们都跑到哪里去了?

1971年,主张「联中抗俄」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季辛吉,二度密访中国后,促成1972年尼克森对中国的「破冰之旅」,美国并在1979年与中国建交,自此美国对中国政策从「围堵」(containment)调整为「交往」(engagement)。这些支持与中国积极交往、希望能在潜移默化间改变中国政治和经济的官员和专家,被统称为「红队」,他们主导著过去40多年来美国国务院的中国政策。

然而,美国国内仍有许多人对于共党执政的中国心存戒心,不时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人权等方面提出警告和批评。这些被称为「蓝队」的人士主要散布在国会和学界,较为知名者包括前参院外交委员会主席赫姆斯(Jesse Holms)、1999年提出「考克斯报告」的众议员考克斯(Christopher Cox)、迈阿密大学政治学教授金德芳(June Teufel Dreyer),还有为数不少的国会助理,他们也是美国国内支持台湾的重要力量。

在小布希第一任总统初期,曾启用一批在外交和安全上主张强硬立场的高级官员,这群被称为「火神队」(the Volcans)的国安团队,一度有意调整对中政策,但在「911」恐攻事件后,美国因需要中国在反恐上的支持而作罢。之后小布希和欧巴马政府对中便一直延续温和交往路线,直到川普上台。

川普是个非典型政治人物,在中国政策上很「非典型」。他上任后,大量任用主张对中国强硬的官员,除了在贸易问题上有纳瓦罗等鹰派之外,国安顾问聘用了支持美国在台驻军、美台建交的波顿(John Bolton),国务卿则是批中国的贸易是「掠夺行为」的蓬佩奥,整个川普的对中团队真是「蓝」到不行。

此时的「红」队成员呢?其实,不管是「红队」或「蓝队」,都是「美国队」,他们对于中国态度的差异,说穿了就是对美国利益最大化的看法不同。当前中国国力快速崛起,美国朝野弥漫浓厚的中国威胁论,并已成为主流意见,在此氛围下,「红队」人士不仅鲜少跳出来挺中,甚至还有改变立场的倒戈者。如此看,在这段中美贸易大战期间,美国国内挺中的声音会如此薄弱,也就见怪不怪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