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成渝两市的互动发展才能带动成渝经济区的全局,使其成为引领西部发展的中心和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规划建设国家级的天府新区,双核与双区同步,有利于加快培育成渝增长极,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近年来,国家先后批准设立了浦东新区、滨海新区、两江新区、舟山群岛新区,西咸新区、天府新区、南海新区等也在积极筹划中。这类国家级的新区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和功能?新在什么地方?对天府新区建设有什么启发?为此本刊专采了区域发展战略专家、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教授。记者:近年来国家批准设立的新区都具有什么性质?或者说,本质上它们属于什么?戴宾:近年来,国家先后批准设立的浦东新区、滨海新区、两江新区、舟山群岛新区都冠以「新区」的称谓,再加上国内多个城市也设立了新区,从而使得新区这个概念的使用进一步泛化,以至于对新区的内涵和性质越来越模糊和含混。因此,当前一个迫切的问题就是要认识和把握国家级新区的性质,搞清楚它究竟是什么。实际上,「新区」的概念大量使用在城市规划中,一般指在城市规划区内设立的城市新区。城市新区是相对旧城区而言的新的城市空间地域。通过设立城市新区扩展城市发展空间,调整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尤其是产业布局是近十年来我国大城市发展的一种趋势,所以出现了郑东新区、苏州新区、无锡新区、沈阳新区等一批城市新区。但是,近年来国家批准设立的浦东新区、滨海新区、两江新区、舟山群岛新区显然已经超越了城市的空间范围而扩大到更大的区域范围,因而是一个区域的概念。在这样的「新区」范围内往往包含了城市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多种园区和城乡地域。所以,浦东、滨海、两江这样的国家级「新区」从性质上说实际上是国家批准设立的一种特殊经济区,或者说是一种新的经济特区。记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曾设立过经济特区,那么国家现在设立的「新区」与过去设立的经济特区有什么不同?「新区」新在什么地方?戴宾:作为国家在国内划定一定范围而设立的经济特区,就是要采取较国内其它地区特殊的政策,使其在国家经济体系和空间布局上发挥特殊的作用,担负特殊的职责和功能。如果说城市新区新在发展空间上,那么国家级新区则新在政策上和功能上。上世纪80年代设立的是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国家通过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较国内其它地区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特殊政策,使其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平台,推动和加快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近年来设立的「新区」国家同样是对其采取了较国内其它地区特殊的政策,但其动因不同,所赋予的职责和所发挥的作用也有所有同。其一,新区设立选择的空间地域反映了设立新区的新的动因。其二,「新区」承担著新一轮改革「探路者」的重任:国家在设立「新区」的同时,也赋予了它们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制度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的重任。目前,国务院已经批准了上海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重庆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而舟山群岛新区则被定位为我国的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陆海统筹发展的先行区。其三,「新区」更加重视经济特区与行政区域的衔接,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和管理功能。浦东新区、滨海新区都是副省级的市辖区,是一个完整、独立的地方行政区划单位,具有政府职能部门的性质。记者:四川提出要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在带动成都现代产业发展的同时,进而带动整个西部经济发展。您认为是否有这种必要和可能?从设立国家级新区的动因来看,天府新区的建设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戴宾: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长期国策。成渝地区是西部地区自然地理条件最好、城镇最为密集、产业最为集中的区域,国务院批准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明确提出要将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成渝经济区是一个以重庆、成都为核心的典型双核经济区,只有成渝两市的互动发展才能带动成渝经济区的全局,使其成为引领西部发展的中心和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重庆、成都也是批准设立的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因此,规划建设国家级的天府新区,双核与双区同步,有利于加快培育成渝增长极,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天府新区作为未来的国家级新区,一是要明确新区作为新的经济特区的性质和功能,定位更加高远,担负起国家促进区域发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任;二是要做好顶层的规划设计,把握和处理好产业集聚、城镇体系、管理体制以及与成都大城市的关系等重大问题。

落伍网本文地址链接http://www.65book.com/topart/181800/1156211.html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