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凤营牧场,牛奶2018。(图/记者谢侑霖摄)

▲酪农业鲜少新血加入。(图为林凤营牧场/记者谢侑霖摄,下同。)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随著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少年轻人愿意从事劳力型工作,一天要工作13小时以上的酪农业便出现严重的劳动力不足,虽然科技的进步能够减少所需人力,但从传统牧场转型成现代化牧场毕竟需要资金,让许多酪农大喊吃不消,为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有鲜乳厂商持续协助辅导青年酪农,盼望台湾的酪农业能够永续发展。

「人可以一天不工作,但牛不能一天不养」,酪农业几乎是全年无休,又因为牛不可能养在冷气房里,工作环境又热又臭,凌晨就上工,忙到中午短暂休息后,又要继续工作到晚上七八点,也没有力气晚上去和朋友聚餐吃饭还是夜生活,不要说年轻人想自主加入这个产业,就算是家里本来就养牛,也很多晚辈不愿接手。

中华民国酪农协会理事长洪长进曾在「农业人力活化与推动应用」政策座谈会上分析,酪农业和其他畜牧业有所不同,难以自动化生产,属于常态性缺工,政府为保障国内劳工权利不开放外劳,提出学生打工、假日农夫等等来解决短期人力问题,但酪农毕竟是「工作」,不是体验或是夏令营,员工是需要培育的。

▼养牛环境容易热、脏,维护需要相当多的器具和劳力。

林凤营牧场兽医也说,酪农业很难从零开始,会进入这个产业的几乎都是家传,或是有相关背景的,虽然现在的科技可以减少所需人力,但毕竟机器难以即时观察牛只的状况,人力仍然是必须的资源。

为了鼓励更多青年投入,食品大厂味全也以林凤营牧场为案例,教导青年用科学的方式养牛,过去养牛可能多靠「感觉」,但现在可以透过记录或科学仪器,了解牛只的身体状况,推论需不需要找兽医或是饲料有没有问题等等,并提供无息贷款升级设备,让牧场可以「科技化」、「绿能化」,减轻青年负担。

▼林凤营牧场位于台南市六甲区。

▲林凤营牧场,牛奶2018。(图/记者谢侑霖摄)

除了饲养技术的部分,也辅导酪农取得TGAP台湾良好农业规范的认证,生产出的牛奶品质如果检验为A+级生乳,更会提供额外的奖金,鼓励维持品质,若是无法达到A级,也会协助酪农探究问题的源头,希望用更好的环境与奖励支持酪农,不让产业走入历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