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贵如油,比春雨更贵重的是外资企业代表们对上海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热盼和字字珠玑的建言献策。3月28日下午,继中国欧盟商会上海分会、在沪美资企业专场之后,市政府举办的2019年第三场“政企合作圆桌会议”举行,听取在沪扎根多年的日商协会及日资企业代表们对上海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建议。

日资企业来沪发展有很长的历史,在沪日资企业超过1万家。上海要做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排头兵”“领头羊”,这些日资企业都表现出极大的热忱和关注,参加这场圆桌会议之前,他们都做足了功课。上海日本商工俱乐部的理事长小川良典介绍说:“上海日本商工俱乐部每年都不断增加,有2000多家会员,是我们海外日资企业商会当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来上海投资不仅有大企业,也包含了许多中小企业,可以说在上海集中了日本产业界的缩影。在上海的日资企业当中,各个行业、各个企业都有各自不同的问题,为此,我们向上海市政府专门提出了一份建议书,具体项目超过100项。5月份,我们将提交更加详细的建议书供上海市政府参考。”

他还表示,从去年开始世界经济出现减速,“但是,自由贸易和投资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力量,中国主张自由贸易体制,积极推进改革开放,我们由衷希望上海能够在改革开放当中成为龙头。”

“去年世界银行发布最新报告,把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第78位提升至第46位,有很大提升,这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小栗道明欣喜地说道。他介绍说,为了参加这次会议,他们又专门对150家在沪日资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项目与世界银行进行对标,得出的许多调查数据与世界银行的结论不谋而合,在“纳税”和“贸易”两个维度,受访日资企业对营商环境提升的感受度还要高于世界银行,“我们希望能够把这个调查的结果作为上海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参考。”

“政企合作圆桌会议”上,与会的日资企业呼声比较高的问题涉及到出入境管理中的居留许可申请、外汇管理的“资金池”、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法人代表培训、新《个人所得税法》的具体操作办法、增值税出口退税、秋冬季污染管控措施、如何尽量减少企业搬迁损失,以及扩大“一照多址”试点、店招管理当中如何避免“一刀切”等等。与会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一一做了解答,并及时介绍了上海或者中央即将出台的相关新政。他们还纷纷表示,要强化区级层面政策操作的“一竿子”到底;要对受理窗口加强培训,做到政策解读“手势一致”;对于那些不能现场答复的问题,相关负责人也一一记录在案,表示会后要到提问企业调研,或者请企业劳动人事、财务税收等方面的专业人员“来局里坐坐”。“关起门都是问题,面对面总有办法。”与会的日资企业代表由衷地说道。

去年开始,作为提升政府服务效能,优化上海营商环境,更好地服务广大外资企业的一项创新举措,本市启动了由市商务委牵头,市相关部门共同参加的“政企合作圆桌会议”制度,全年共计举办10余场。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士表示,今年,市商务面向广大外商投资企业,还将继续组织7场左右政企合作圆桌会议,面对面听取外商投资企业对上海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