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經常看到人批判《弟子規》順帶《三字經》和《千字文》,個人覺得如果看過這三部作品肯定不會認爲《弟子規》可以和《三字經》《千字文》相提並論。

  一三字經

  《三字經》作者是宋代著名學者官居禮部尚書,他是和姦臣賈似道在朝堂上懟磕的人。

  《弟子規》的作者是清代秀才李毓秀,他比范進都慘,范進能中舉但是李毓秀終生只是個秀才。

  中國古代國學水平可以從科舉來看,一個合格的國學家起碼可以中舉,或者在當時有文名。這點上王應麟至今依舊有文名,且是正兒八經的進士出身,至於《三字經》的作者一直沒啥名聲,直到《三字經》火了才廣爲人知。

  內容上《弟子規》主要是將行爲規範,類似於今天的《中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或者是《公司禮儀要求》這種要求規範。

  《三字經》信息量非常大,範圍非常廣不說,文字之間居然環環相扣。

  如開篇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這些內容都是說人性,以及如何培養孩子的內容,所以下面說的是“昔孟母……竇燕山”等古代教育典故,然後談“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明確的說孩子沒教好是家長老師的責任,而《弟子規》則談“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可謂是高下立判。

  再由此引出禮儀、五行、五德、三才、人倫等諸多知識,內容引人好奇且環環相扣,不僅可以讓人瞭解傳統文化,還能學到如何寫作。

  你說這麼好的經典爲什麼國學大師不傳播?卻喜歡傳播《弟子規》,原因就在於《三字經》的信息量。

  這裏隨手摘一句“有典謨,有訓誥,有誓命,書之奧。”大師看“書之奧”可能直接解釋成書裏面奧祕多啊!這是在告誡我們多看書了。聯繫前文這裏的書專指《尚書》,前面的典謨、訓誥、誓命都是《尚書》中的文體。

  而這些都是古代私塾正兒八經要講的東西,簡單來說熱衷於宣傳《弟子規》的“大師”國學水平不如古代的鄉村裏童生名分都沒有的教書人。

  二千字文

  《千字文》在網上的介紹多是古代識字讀物,這種說法非常正確,但不全面。因爲《千字文》作者是周興嗣,他是南北朝著名的國學大家,還是南朝大臣。當時梁武帝讓周興嗣編撰一本國學啓蒙讀物,還要求這書中的內容必須都是從王羲之作品裏選的一千個字。

  傳說周興嗣爲了想出《千字文》是一夜白頭啊!這書也讓梁武帝龍顏大悅,自此一千多年中國乃至於越、韓、日的識字讀物裏《千字文》長盛不衰。

  千字文是兩句一對,但幾句之間又有聯繫;其中有“海鹹河淡”等常識, 也有“弔民伐罪,周發殷湯。”等歷史知識。阻礙國學大師傳播《千字文》的障礙則在“兩疏見機,解組誰逼。”“易輶攸畏,屬耳垣牆。”等等大師看來和天書一樣不知其意的內容,而且這些典故內容非常多!可以說如果能掌握完《千字文》中的典故,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可超今日百分之九十九的人。

  如談文學藝術性,《千字文》開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氣魄格局之大至今震撼靈魂,人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建立文明的希望?就是那羣猴子落到地上喜歡擡頭看天地宇宙,從此站起來以後。

  這裏對《三字經》和《千字文》做的都是簡單介紹,除了希望大家明白《弟子規》根本不配和前兩本書比。也希望大家不要覺得這是給古代小孩子看的就沒營養,非要整天看大師胡謅《易經》《道德經》,然後覺得這就是國學。看懂了這些啓蒙讀物,起碼不會再背假國學騙,有一個識別國學的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