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倍体复制虾全面入侵——进击の大理石纹螯虾(上)   原载于泛科学

纵横淡水水域的年轻入侵种

大理石纹螯虾(marbled crayfish)。图 / 取自 Josh More @Flickr

 

螯虾与虾、螃蟹等亲戚一样,属于十足目的旗下一员,而近来有一种螯虾以强势入侵种之姿在众多种螯虾中备受关注;那就是 1995 年首度在德国发现的大理石纹螯虾(marbled crayfish)。这种螯虾诞生距今(2018 年)虽然还不到 30 年,已靠著非凡的适应能力,成为欧洲与马达加斯加等地的淡水水域,到处都能见到的入侵种。

短篇 东非的鸡与黑鼠,因中世纪的印度洋贸易网抵达

 

从生态的角度来看,是四处进攻的大理石纹螯虾严重破坏原本的环境,是场保育灾难。不过以演化的观点来看,这种动物的诞生与其生殖模式,却相当有意思。总之,大理石纹螯虾很值得研究就对了!

 

目前我们知道,大理石纹螯虾是由龙纹螯虾(slough crayfish,学名 Procambarus fallax)演化而来;才诞生不久,演化上如此年轻的大理石纹螯虾,能否被定义为一个新的物种?有一些观察支持这个观点。比方说,大理石纹螯虾与龙纹螯虾两者并无法混血生下后代。还有更大的差异在染色体套数:龙纹螯虾的染色体与人类一样,是较常见的二倍体(diploid),但大理石纹螯虾却是动物中罕见的三倍体(triploid)!

加拉巴哥岛上,可能目睹新的达尔文雀物种诞生

 

单倍体、二倍体、三倍体与四倍体的染色体比较。图 / 取自 Wikimedia

 

而更神奇的是,大理石纹螯虾不但不会与龙纹螯虾生下后代,也不需要另一只同类就能生宝宝;龙纹螯虾是有性生殖,而大理石纹螯虾却是采取无性生殖,直接由妈妈生下女儿,一代传一代,也就是「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 

 

两种近缘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无法产生后代,有好几种可能。人为配对的生殖实验显示,假如把大理石纹螯虾(只有女生)与男性龙纹螯虾放在一起,它们会开始情欲交流,男生的精子也能进入女生体内,不过女生产下的后代仍 100% 是大理石纹螯虾,无一例外。这表示两者的生殖隔离发生在交配之后的阶段,也就是尽管会上演交配行为,却无法生下混血后裔。[1]

果蝇的性骚扰行为,可能是入侵种的胜利之道?

 

情欲交流中的大理石纹螯虾(下)与龙纹螯虾(上),尽管有交配行为,却无法生下混血的后代。图/取自 ref 1

 

种种都证据显示,大理石纹螯虾值得一个名正言顺的学名:Procambarus virginalis

 

罕见的三倍体动物 

 

人类是二倍体,一套染色体有 23 条,两套一共是 46 条,意即每一种染色体都有两条。而大理石纹螯虾是三倍体,也就是每一种染色体皆为三条;她们的基因组总共由 276 条染色体组成,所以一套 92 条,是人类的 4 倍。 

 

最近发表的论文报告了大理石纹螯虾的基因组定序结果,她们一套遗传物质的 DNA 全长约为 3.5G,比我们智人的 3G 略长;基因数目估计超过 21000 个,也略多于我们的两万。[2]

让基因检测更正确 从非洲探索失落的遗传多样性

 

左图,大理石纹螯虾的基因组上,各种重复序列的比例。右图,大理石纹螯虾基因表现的转录体(transcript)数目。图/取自 ref 2

 

与龙纹螯虾相比,大理石纹螯虾的染色体上,DNA的排列顺序没有明显改变,像是旋转、跳跃、闭著眼(误)之类的迹象;两者差异主要还是在染色体套数,龙纹螯虾的每一种染色体皆为两套,大理石纹螯虾则是三套。 

 

很有趣的是,大理石纹螯虾每一对的三条染色体之间,总是有两条的序列近乎一致,另一条差异明显,算是所谓的「AA’B基因型」。生殖细胞要如何复制与合体,才能形成两套遗传物质一模一样(A 与 A’),另一套不同(B)的三倍体? 

 

综合基因组分析与之前的研究结果,论文推测大理石纹螯虾的遗传组合是「同源多倍体(autopolyploidy)」,看起来一个可能是:母体其中一套染色体先复制一次后,再和另一套合体,产生两同一异的三倍体。不过以上仍属推测,需要更明确的实验才能证实。

 

大理石纹螯虾与其他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图/取自 ref 2

 

孤雌生殖新物种,最初是如何起源? 

 

大理石纹螯虾不只是动物中少有的三倍体,还是极端罕见的「孤雌生殖的三倍体」。孤雌生殖是无性生殖的一种,不需要结合两性的生殖细胞,能够直接由母体生下女儿。由于龙纹螯虾是有性生殖,因此从精卵结合的方式,骤然改变为孤雌生殖,很可能与大理石纹螯虾的演化起源息息相关。 

短篇 花生原产南美洲,由两种亲戚合体而成

 

孤雌生殖有好几种方式,论文指出在定义上大理石纹螯虾可以归类为非减数孤雌生殖(apomictic parthenogenesis,亦有称为无融合孤雌生殖): 卵子生成时只经历有丝分裂(mitotic oogenesis),却没有减数分裂(meiosis),就直接发育为胚胎(不过她们是三倍体,似乎又不是一般的偶数倍体那么典型)。在此种生殖方式下,母体的 DNA 组合直接传递给女儿,不会发生遗传重组,也就是说每只大理石纹螯虾,在遗传上都可以视为复制品。 

 

大理石纹螯虾是如何诞生的?她们是 AA’B基因型的三倍体,龙纹螯虾却是二倍体(AB基因型),所以最初的大理石纹螯虾,应该是由龙纹螯虾的生殖细胞,经历错误的复制程序,之后再不正常合体而形成。

 

大理石纹螯虾。图/取自 Science 新闻〈An aquarium accident may have given this crayfish the DNA to take over the world

 

已经知道某些水生动物,受到环境剧烈变化刺激时,生殖细胞的复制容易出错,形成同源多倍体(通常会产生不孕的个体)。看似合理的剧本是,人类养殖的龙纹螯虾,水温突然太热或太冷,导致卵子发育时的复制过程不正确,接著又成功受精,形成反常的三倍体。 

 

而此一突变的三倍体不但成功活了下来,还不知道什么原因,具有自我繁衍的孤雌生殖能力,随后发展成一个全新的物种:大理石纹螯虾。这类由于变成多倍体,而与同类生殖隔离而形成新种的状况,在植物中不是太少见,但在动物中却是罕有的案例。 

克罗马侬人是什么人?尼安德塔人跟智人是不是同种?

 

怎么听起来那么像励志故事!不过要提醒各位,以上剧本尽管合理,却纯属推测,仍需更多证据支持。 

 

大理石纹螯虾怎么诞生,怎么生宝宝,目前了解都不够清楚。只能肯定,此一「全新的物种」,已经带来恐怖的生态浩劫。她们在世界各地不受阻碍地大肆扩张,是否得益于基因突变,而具备崭新的遗传优势呢?尽管有了基因组,以上问题却仍不是那么容易回答。甚至还有演化理论预测,她们即使一时得意,长期却难逃灭绝的命运!? 

 

To Be Continued……

 

到底孤雌生殖的大理石文螯虾,是否注定死路一条呢?请看下集:

缺乏遗传多样性的孤雌生殖,注定死路一条?——进击の大理石纹螯虾(下)

 

欢迎光临粉丝团一起讨论: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1. Vogt, G., Falckenhayn, C., Schrimpf, A., Schmid, K., Hanna, K., Panteleit, J., … & Lyko, F. (2015). The marbled crayfish as a paradigm for saltational speciation by autopolyploidy and parthenogenesis in animals. Biology open, bio-014241.

2. Gutekunst, J., Andriantsoa, R., Falckenhayn, C., Hanna, K., Stein, W., Rasamy, J., & Lyko, F. (2018). Clonal genome evolution and rapid invasive spread of the marbled crayfish.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