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满足了,欲望就暂时消失了。所谓欲望,就是不满足时追求满足。一种欲望满足过后,再没有新的欲望出现之前,人是处于无聊的状态的,这时候便又开始感觉到不满足,摆脱无聊的新的欲望就会再度自然出现。

欲望的满足与不满足的交替循环是一个自然规律。追求欲望的满足既是人走向成功的阶梯,也是人走向毁灭的动因。这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是利器,用得不好伤了自己。

那是不是索性把人的欲望彻底给灭了就好了呢?第一,生命是无法彻底灭了自己的欲望的,否则就不叫做生命了。因为欲望的本质其实还是意志,是志向。第二,因此人若要彻底灭了自己的欲望,这个人倒过来反而就没什么志向,缺乏意志力,只是一个废人废物而已。

所以,就此看来,有欲望本身不是罪,关键得看欲望的方向是什么。如果欲望的最终方向是一条死路,是自己最终给自己找罪受,是让自己受到严厉惩罚,是人财两空与家破人亡,是被人瞧不起,是让自己更加烦恼痛苦,是百病缠身,是这种种的走向自我毁灭;如果这最终方向被看清楚的话,还会有人继续追求原先的欲望的满足吗?肯定就不会有了。人就会因此自觉地去改变自己的欲望的方向了。

因此关键的问题不是欲望,而是人对自己的欲望的合理性不明白。之所以不明白,是因为存在对人对事对物都存在著错误的理解,由于错误的理解的误导,使得人们产生种种可以不劳而获,可以从天上掉馅饼的妄想,从而形成一种不脚踏实地、急功近利的想法。

要改变人的这些妄想,就必须从人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建立起。对社会对他人对家人有责任感了,知道「己所不欲,毋施于人」了,人就自然会自己去消灭掉不合理的欲望。而要建立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首先还得从自己对家人的责任感建立起来。一旦对自己家人也没有真正的责任感,完全自私自利,那么这样的人也就无法正常被拯救了;就只能通过经历一次彻底毁灭来拯救他自己,否则不会幡然悔悟。所谓悔悟就是终于明白了自己从前的不合理欲望有多么可笑,绝对不愿再来一次了。

而对社会对他人对家人的责任感,就是所谓的仁与爱。对家人的称为孝与悌,对社会的称为仁与义。也就是说,中国人传统的基本道德观念,其实不是来束缚你的,而是从根子上来帮助你的。如果你不愿意接受,愿意继续成为一个小人而被自己的妄想与不合理的欲望所控制,那就只能接受一生的从生至死始终有如一只热锅上的蚂蚁终日焦躁不安的命运了。

否则,第一、不能懒惰,合理的能实现的欲望必须去追求;第二、君子者,心安也!不能被无明的欲望所控制而成为小人!

这也就是人为什么要去努力追求摆脱无明而觉悟觉醒的意义。这也是一种欲望,但这种欲望反而令人走向解脱。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作衣服,就一个人到山中居住了。后来他想到当他要洗衣服的时候,他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当作衣服,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修道者,于是毫不考虑地就给了他一块布,当作换洗用的衣服。

当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后,他发觉在他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他不愿意去伤害那只老鼠,但是他又没有办法赶走那只老鼠,所以他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要一只猫来饲养。

得到了猫之后,他又想到了:「要吃什么呢?我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但总不能跟我一样只吃一些? 蘑菇与野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只乳牛,这样子那只猫就可以靠牛奶维生。

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发觉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照顾那只母牛,于是他又回到村庄中,他找了一个可怜流浪汉,于是就带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到山中居住,帮他照顾乳牛。

流浪汉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跟修道者抱怨:「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太太,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修道者想一想也是有道理,他不能强迫别人一定要跟他一样,过著禁欲苦行的生活。

这个故事就这样演变下去,你可能也猜到了,到了后来,也许是半年以后,整个村庄都搬到山上去了。这其实正是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边的故事,欲望就像是一条锁链,一个牵著一个,永远都不能满足。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争取财富,却少有时间享受;

我们有越来越大的房子,但越来越少人住在家里;

开发了很多新药,却健康不再;

有很多食物,却无营养可言;

到月球去然后回来,却发现过个街到邻居家有多么困难;

征服了外面的世界,对自己内心世界一无所知;

拥有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最多的自由,但一点也不快乐。


我们很难看到因为匮乏所滋生出来的贪婪和占有,以为那就是现实的正常的需要。而这些占有的欲望,只会让一个人停留在怎么都「不够」的匮乏中,无法拥有平静的满足的体验。滥用物质是一个诊断,我想,这些被滥用的物质不仅包括药品、酒精、性,也包括各种吃的、穿的、用的。滥用的不是物质,而是欲望。

人生的幸福,不在于富足,而在于满足。满足不在于多加燃料,而在于减少火苗;不在于累积财富,而在于减少欲念。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而生命却是有限的,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尽的欲望,又怎能得到满足?放下贪欲,追求平实简朴的生活,是获取幸福的最简单的方法。

智慧启引『可曾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打开心灵观看过自己的欲望?梦想好像永无止境,我们的心永远在不满足状态。人是很奇妙的动物,我们内心无时不充满著无限的欲望,也在奋力将欲望收缴于自己囊中,却没有一个真正满足和快乐的时候。事实上,欲望是本能,欲望的本质是不满足,人人都如此,即使无比富有。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排斥欲望,从另一个角度,适当的欲望能促进我们过得更好。试著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欲求是什么,什么样的生活适合自己,根据心灵真正的声音去找寻想要的生活。我们可以试著去调整自己的心态,与其达不到某个设定的欲望目标,痛苦不已,不如调整自己的心里期限。』

  还记得我们年少时候的梦吗?

  就想考所好大学,找份稳定的工作。可当好大学、稳定的工作都有了之后,我们又在梦想什么?LV的包?丰厚的股票收益?即使一样样在实现中,但新的梦又在不断的产生,自己的公司?上流的生活?……梦想好像永无止境,我们的心永远在不满足状态。

  可曾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打开心灵观看过自己的欲望?我们曾经想得到一千元,现在得到了,然而为什么还不快乐?因为我们又开始创造出新的欲望,开始期待新的未来——一万元。没错,得到一万元之后,下个目标就是十万元,得到十万之后呢?就是百万、千万……

  人是很奇妙的动物,我们内心无时不充满著无限的欲望,也在奋力将欲望收缴于自己囊中,却没有一个真正满足和快乐的时候。

  有一个老人在自家门口的一块空地,坚起一牌子,上面写著:「此地将送给一无所缺,全然满足的人。」

  一名富有的商人,骑马经过此处看到这个告示牌,心想:「此人既要放弃这块土地,我最好捷足先登把它要下来。我是个富有的人,拥有一切,完全符合他的条件。」

  于是,他叩门说明来意。

  「你真的全然满足了吗?」老人问道,「那当然,我拥有我所需要的一切。」

  「果真如此,那您还要这块土地做什么?」

  我们常以为,若能得到更多的钱、更大的权力、更高的名位、更大的成就,就会满足。但当我们得到这些目标,我们还是不满,因为永远都有下一个更远的目标在前面等待我们去完成,这就是欲望。

  欲望是依据这个人的年龄、知识层次、所处的地位以及环境不同而不同。就一个人而言,在不同的时期有著不同的欲望,当一种欲望满足以后,新的欲望又会产生。欲望的产生永远比满足欲望的手段跑得快,欲望的满足只存在于完成时的那一刻,在满足的那一刻之后,人们就对它再也没有兴趣了。

  读过《圣经》的人,对于古代犹太国极盛时期的君王所罗门,有很深的印象。

  所罗门被称为充满智能的君王,他领导的犹太国,国强民富。他个人的聪明才智,超过历代的学者智士,他的财富名位,也是得心应手,可以说要什么有什么,物质的享受,算得上达到了极点。但是,所罗门他满足了吗?他是否感觉到自己得到了真的幸福呢?

  我们看看他自己写的一段话就能明白:「空虚而又空虚,万事全是空虚。太阳底下没有一件可以留念的东西。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大地仍然常在。」

  所罗门又描写到:「智能愈多,烦恼愈多。学问越广,忧虑越深。」从所罗门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来,世间的一切,都不能满足他,都不能使他幸福。他那么的充满智能,又是一位极有财富的君王,尚且不能满足于现实,何况我们一般的人呢?

  可见,欲望是本能,欲望的本质是不满足,人人都如此,即使无比富有。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排斥欲望,从另一个角度,适当的欲望能促进我们过得更好。

  试著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欲求是什么,什么样的生活适合自己,根据心灵真正的声音去找寻想要的生活。不是看到别人有什么就想要什么,也不是因为别人拥有了什么我就一定要比他的好。如果这样,此生,我们恐怕都填不满这个欲望的洞。

  不要让满足永远都在未来,站在那个遥远的山头孤单飘摇,让我们感受不到其中的快乐。可以给人生设定一小步一小步的方向,每当实现或得到,就好好珍惜和把握,满足得到,活在当下,不要无期的盼望著未来,而把现在当作无用的泥土践踏。

  欲求未来会使我们错失当下,而如果我们不能够活在当下,那我们的不满、我们的痛苦将永无止息,找不到尽头。

  我们可以试著去调整自己的心态,与其达不到某个设定的欲望目标,痛苦不已,不如调整自己的心里期限。这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欲望,如果能满足就不叫欲望了。这是人性的弱点,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无奈。欲望的满足会滋生新的欲望,也会使你重新定位新的自己。有时,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欲望,例如对成功的欲望,对名利的欲望等,都可以保持我们前进的动力。但欲望也会让我们贪婪,因此,无论何时,我们应该保持对自我现实的无比清醒。时刻提醒自己,你是怎么走到了今天。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个人谈欲望,可给出六种情况。一、人体的基本物质性境间的需求维宜。二、为了吸呼饮食收放劳逸的更优。三、毛皮手脚肢身头等的存良。四、不断续新智慧需要的多方提升。五、左朋右邻追求时尚提高求争。六、大千欲望;顾不上的;重病没思;想欲追求容易出现,时有或无,对待满足很不统一。以上仅供参考,谢谢送来邀答。


人的欲望是通过自己和身边的比较而的出来的一种期望。这说明你生活的不如身边人好。而且你这个愿望也是普通市民的最低标准。吃好,住好,玩好,家好!


人性。。。总是喜欢好的东西。。就像,当你看见别人手里的苹果比自己的大比自己的红,你就想要,然后嫌弃自己的苹果有点拿不出手

你见得多了,欲望也就更大了。。。你喜欢那外面的好东西和自己的比。。。

欲望是无止境的。。。你要学会满足,不然你这一生会很累


因为的不到满足。世人对欲望都是无止境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