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崇明岛来说,「消失」可以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崇明岛回到海里;另一种就是崇明岛继续长大,最后和陆地相连而不再是岛。后一种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让我我们先了解一下崇明岛的情况。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和台湾岛、海南岛的成因不同。它是长江携带的泥沙常年冲积而成的沙岛,东西长七八十公里,南北宽十几公里,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形状看起来像个大鞋底印。

崇明岛北、西、南三面分别和江苏省启东市、海门市、太仓市,上海宝山区隔江相望,东面是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海。

崇明岛有个比较酷的名字---东海瀛洲,这可是传说中的东海仙境的名字,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念念不忘的地方。反正也没找到,后来明朝时朱元璋定都南京,或许为了吉利,就把这名字赐给了崇明岛。

说起崇明岛,很多人都以为是归属于上海的,因为上海有崇明区,管辖范围就是崇明岛。实际上,崇明岛并不全部归属于上海。

在崇明岛的北部,还有一小部分是归属江苏省。永隆沙、兴隆沙和新村沙这三块地方,归属江苏省海门市和启东市。两市分别在崇明岛上设海永镇和启隆镇,来管理归属于各自的区域。

在崇明岛上,因为分属不同的市区管辖,也就会出现一些比较奇特的情况。比方说,岛上拥有两个不同的电话区号,上海的021和南通的0513。银行等服务机构也都是有各市区派自己业务部门人员,跨江到岛上去处理一些业务,而不是就近找崇明区的同事处理。

既然永隆沙和兴隆沙已经和崇明岛连成一体,为什么还要把它们分别划归海门、启东两市,而不是都划归崇明区,由上海来统一管理呢?

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在古代,海岸线没有现在这么远,长江入海口非常宽阔。上海大部分地区都还在海中,甚至那个时候海门、启东这些都还在海水之下,南通那片也只是个岛而已,崇明岛更是不存在的。

由于长江带入的泥沙慢慢沉积,到了唐朝时期,崇明岛那个地方才有两个小沙洲露出水面。这两个沙洲可以看作崇明岛的婴儿时期,后来又1000多年不断的泥沙沉积,沙洲越来越多,慢慢地连成一片,海岸线也往前推进了很多。

到了明清时期,这些沙洲快速生长,有些慢慢地连在一起,又有越来越多新的沙洲出现。到清朝末年的时候,崇明岛已经长得不小了,大致有了今天的模样。

崇明岛在1958年以前是归江苏省管辖的,1958年嘉定、宝山等地区划入上海,崇明岛一起也被划到上海。

当时永隆沙和兴隆沙这两个沙洲独立存在,和崇明岛的主体区域相距较远,被留在江苏省,由南通管辖。

后来这两个沙洲继续长大,再加上启东、海门两地的不断围垦,从1960年到1987年,不到30年时间,永隆沙已经开始和崇明岛连成一体。

后来的几十年间,永隆沙、兴隆沙继续长大,最终都和崇明岛连成一体。因为海门参与围垦,也分得一部分,永隆沙、兴隆沙、新村沙总面积额约60平方千米,划归海门市的大约占1/4左右,其余的3/4划归启东市。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崇明岛由几方共有的原因。

长江携带泥沙继续不停地在入海口造陆,现在每年增加约5平方公里的土地。或许若干年以后,崇明岛就和北边的海门、启东连起来了。


感谢您的邀请!要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崇明岛的一些基本情况。

崇明岛位于我国的华东地区,它是长江三角洲的冲积岛屿,是中国的第三大岛屿,仅次于台湾岛和海南岛,其总面积约为1200.68平方公里。

崇明岛被誉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是中国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中国最大的沙岛,其成陆已有1300多年历史,目前岛上的行政区是崇明区,小部分是江苏省的启隆镇和海永镇,区域内总人口约82.15万。

由于长江流速变缓等原因,所挟大量泥沙于此逐渐沉积,受长江泥沙的不断堆积,崇明岛每年增加5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预计在50年后和北边陆地接壤。

此外,由于崇明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水文特征,影响长江口河道演变的因素也十分复杂,除受地球自转影响主流右偏外,径流 、海潮、泥沙的相互作用,及由此引起的局部河床冲淤变化等,均会导致长江口河道的演变,进而影响崇明岛的进一步「发育」。

以上,望采纳!


感谢邀请。如果这个问题不设时间限制的话,我的答案是会。但如果设定时间,要看这个时间是多长时间。毕竟沧海桑田,什么事情都有可能会发生。


大约一千多年前的 长江入海口就在现在的镇江市(镇江因此而得名,三国演义里刘备招亲的那个甘露寺的碑林上面有记载)因此,当时的长江口也形成了一个沙洲,就是现在的 扬中市。扬中虽然不及崇明大,但是形成的地理和历史比崇明更久远。据此推测,随著长江入海口不断扩展延伸,崇明岛不但不会消失,也许若干年以后,东移的长江入海口还会出现新的江心岛屿。


岛消失要么就是没了,要么就是成半岛了,崇明北航道如果不疏通,肯定已经连接江苏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