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金泽市,日本三大名园之一的兼六园是绝对不能错过的。

兼六园四季景致不同,各有特色,此行不见秋的浪漫及冬的冷冽,但春夏的蓊翠,亦能见识日人植树造景的功力。

兼六园与金泽城相邻,但日本名城各地已见识多处,限于时间因素,仅借道金泽城而过,匆匆一瞥,留待下次再访。

早上先到近江町市场饱餐一顿后,自十间町方向出口后左行,到博劳町左转,走不到十分钟,就到达金泽城的黑门(西丁口门)入口。

DSC09615.JPG

左边是大手堀的水池。

IMG_1134.JPG

走进之后是一大片辽阔的草地,不少人在这金泽城公园里,或坐或卧的,很是悠闲。

DSC09619.JPG

整个金泽城公园也不算小,除了菱橹,五十间长屋,桥爪门续橹,桥爪门需要大人310円,小孩100円的入场费外,其他都是免费的。

DSC09627.JPG

自河北门进入。

DSC09630.JPG

城门及梁柱都用铁皮包覆,这跟很多日本城门一样,都是为了加强防御性。

DSC09633.JPG

进了河北门后,就到三の丸广场。

DSC09642.JPG

由左而右分别就是菱橹,五十间长屋,桥爪门续橹,这些都是战时为了守护里面二の丸的设施。

DSC09643.JPG

广场的一角有许多小摊市集。

DSC09635.JPG

除了金泽的特色金箔外,还有很多小东西、和果子跟小吃。

DSC09646-tile.jpg

就从旁边的石川门出去往兼六园方向走。

DSC09664.JPG

石川门还是重要文化财。

DSC09665.JPG

走出石川门过了石川桥,就到兼六园了。

DSC09669.JPG

金泽城跟兼六园应该是当做同一个景点,建议来访的人可以多预留一些时间,才不会空留遗憾。

DSC09675.JPG

从这方向自兼六园的桂坂口进入。

DSC09674.JPG

右侧是茶店通,可以在此喝茶小歇。

DSC09677.JPG

需要大人310円,小孩100円的入场费。

DSC09679.JPG

终于要进入久闻大名的日本三大名园之一的兼六园,他代表了日本加贺百万石文化,及江户时代大名的庭园风格。

DSC09678.JPG

徽轸灯笼与虹桥,灯笼的脚分成二支,形状像支撑琴弦的琴柱,徽轸与琴柱日文发音相同,才有此名,虹桥可是一块石头一体成形的。

DSC09686.JPG

静谥的湖水,搭配这些植栽,把霞之池呈现的很有意境,前方的小屋就是内桥亭。

霞之池是园内最大的水池,面积约5800m2,最深约1.5m,中间的小岛是蓬莱岛。

DSC09695.JPG

这里的老树都大的需要在干枝下加些支撑,不然都承受不了横发的枝干。

DSC09700.JPG

自琵琶湖畔的唐崎松种子,种植培育出来的黑松。

DSC09699.JPG

雁行桥,感觉就像大雁在天上以人字形队伍排列飞过的感觉。

IMG_1162.JPG

从另一角度看到的霞之池及内桥亭。

DSC09714.JPG

以木桩支撑枝干的唐崎松,在冬天时会打支桩,从上头拉绳子吊住枝干,形成如伞骨架的放射状「雪吊」,是兼六园特有的景观,可惜这个季节看不到。

DSC09697.JPG

七福神山,有七块象征七福神的石头在其中。

DSC09723.JPG

兼六园,熊谷樱。

DSC09724.JPG

兼六园菊樱,看似正在养护中,据说一朵花的花瓣高达300片以上,可惜无法亲眼证实一下。

DSC09728.JPG

明治纪念碑,中间的日本武尊铜像据说是日本最早的铜像,是为了纪念西南战争战死的当地军人。

两侧所种的赤松称为手向松,是由京都的东、西本愿寺内移植过来。

DSC09733.JPG

根上松,大小共40多枝的树根突出地面,有的高达两公尺,很有力度感。

DSC09736.JPG

花见桥,可在桥上赏花,景致优美,因而得名。

DSC09739.JPG

下方清澈水流而过,伴随两旁绿荫。

DSC09742.JPG

辰巳用水,本是为了金泽城的消防用水,因自上辰町而来,故有此名,也因此让兼六园的水景有源源不绝的水源维持至今。

DSC09740.JPG

龙石,这石头有很像龙吗?哈哈,各凭想像吧。

DSC09744.JPG

往这条传统工艺馆旁小路走,是到山崎山的方向。

DSC09745.JPG

既然是名园山水造景,有个小山也不意外了。

DSC09747.JPG

用白川御影石堆砌出的五重塔。

DSC09749.JPG

登顶后有座小凉亭可略做休息。

DSC09754.JPG

成巽阁是加贺藩13代藩主前田齐泰盖给其母真龙院的隐居所,现在作为展览馆,不过参观要收入场料。

DSC09761.JPG

DSC09763.JPG

集合了各处的名梅所形成的梅林,共有20多种,200株的梅树,一起开花时一定相当壮观。

DSC09768.JPG

旱地行舟,一个船舫造型的凉亭。

DSC09777.JPG

时雨亭,早在兼六园建造前就存在的,但在废藩时被拆除了,至平成12年(2000年)才重建完成。

在里面面向湖边,沉静的园林景色,饮一杯抹茶及品尝日本和果子,很日式风情的感动。

不过最晚入亭时间只到16:00,有计划体验的人要掌握好时间。

DSC09786.JPG

入口处的地板、门扉、墙面都很日式,但建筑比较新,似乎少了点怀旧感。

DSC09789.JPG

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入亭体验,就四周环绕一下。

DSC09782.JPG

DSC09791.JPG

DSC09794.JPG

长谷池已封闭,应该是设定为入时雨亭才能独享吧。

DSC09779.JPG

周边的风景实在都很美。

DSC09780.JPG

DSC09781.JPG

DSC09783.JPG

庭园里众多老树参天。

DSC09797.JPG

DSC09796.JPG

再一个角度的霞之池及蓬莱岛。

DSC09806.JPG

内桥亭由石墩支撑,让人产生浮在水面的错觉。

IMG_1167.JPG

这里也变成了茶亭、小店供游客休息的地方。

DSC09814.JPG

荣螺山是以挖霞之池的泥土堆积而出的假山,高9米,因为需蜿蜒而上,所以名为荣螺山。

DSC09818.JPG

黄石桥,看起来好像是两块石头重叠,但其实是只有一块石头雕砌而成。

DSC09821.JPG

这个喷水虽然看起来很阳春,但却是日本最古老的喷泉,引用霞之池的水,利用高差压力做成喷泉的效果,所以喷泉的高度会随著霞之池的水位高低而有不同。

IMG_1170.JPG

瓢池,因为水池中间像葫芦瓢瓜状的凹进去,故而得名。

右边是海石塔,左边的小瀑布是翠泷。

DSC09832.JPG

三芳庵,在瓢池边的小料亭,明治八年开业(1875年),卖茶点及便当。

DSC09826.JPG

DSC09828.JPG

DSC09830.JPG

夕颜亭则是瓢池边的小茶座。

DSC09833.JPG

DSC09829.JPG

走马看花了一圈兼六园,最后从莲池门的出口离开。

DSC09841.JPG

DSC09844.JPG

即使是出口的马路仍没有忽略景观,真不愧是日本三大名园。

DSC09842.JPG

宋朝诗人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洛人云,园圃之胜,不能相兼者六:务宏大者少幽邃;人力胜者少苍古;多水泉者难眺望。

兼六即出自于此,包含了「宏大・幽邃・人力・苍古・水泉・眺望」,六种好的园林特质。

虽然对他的历史可能要花很多的时间才能略知一二,但光看他的园林造景意境,其实也已经令人心领神会。

有机会一定要在不同的季节再来看看在四季的变化下的兼六园,会有什么样不同的景致变化。

金泽城公园官网:http://www.pref.ishikawa.jp/siro-niwa/kanazawajou/index.html

兼六园官网:http://www.pref.ishikawa.jp/siro-niwa/kenrokuen/index.html

金泽近江町市场[日本-中部-石川县-金泽市-近江町市场]

东茶屋街、怀华楼[日本-中部-石川县-金泽市-东茶屋街、怀华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