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无论哪个年代的人,应该都有一个被《西游记》支配的童年,剧中师徒几个的形象可以说是深入人心,成为了很多人的美好童年回忆。这个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名著之一,无论是原型还是后来拍成的多个版本的影视作品,都可以说很有中国的特色,虽然影视作品被其他很多国家都改编或者翻拍过,但是浓浓的中国特色是抹不去的。但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其中的沙僧这一形象竟然被日本人当成是自己国家所特有的,认为这个形象的特征和他们国家的“河童”很吻合,就连日本的小孩在看的时候,看到沙僧出场都会称他为“河童”。

  那么河童是什么呢?就像中国的“年”一样,河童在日本也是一种怪物,而且也是外形可怕、性情凶残的,传说中对它的描述是这样的:头部有一个像盘子形状一样的凹陷,嘴是像鸟一样的尖喙,四肢像青蛙一样,身体像猴子一样,背上还有一个壳,这个形象脑补出来就已经很诡异可惧了,再加上他们善于隐藏在水中,攻击人类或者动物,得手后再把他们吃掉,实在是和“河童”这个名字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看起来,凶残的河童似乎和沙僧没什么关系,沙僧给大家留下的印象不但不凶残,甚至是老实忠厚的,在孙悟空和猪八戒斗嘴打架的时候,他总是充当着和事佬的角色,在师兄弟中,他可以说是很没有存在感,只是比白龙马多了点台词而已,这样的沙僧为什么会和河童扯上关系呢?

  不要忽略了原著中很重要的一段关于沙僧的描述,他第一次出场的时候,是从流沙河里出来的,当时的场面描述得很壮观,整条河都因为他翻滚了起来,浪涌起像山一样高,他就这样从河里窜出,样子十分可怕——红色蓬松的头发,脸是青蓝色的,眼睛很大,像灯一样发着光,说起话来声音像雷一样响,脖子上戴的是骷髅穿成的项链。这个形象,也是极尽凶恶了,倒是和河童的人设有些贴合。

  日本人认为沙僧是河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西游记中,沙僧面对孙悟空时,是有点懦弱的,而这个特点又和河童不谋而合,传说,因为河童持续作恶,有人从山上带来了猴子想要治它,结果河童竟然真的害怕猴子,遇到猴子就退避逃走。基于这些相似之处,日本人于是不由分说地认定,沙僧就是河童,以至于在日本改编的西游记里,对沙僧的形象和原版都做了很大区分,头顶圆盘,发鬓蓬松,完全是按照河童的形象。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现在对于很多日本人来说,沙僧是日本的河童,这就是自然而然的一个事实,沙僧和河童太像了,所以他必然就是河童无疑了。那么到底沙僧这个形象是个什么物种呢?原著里称他为“流沙精”,原本这样的妖怪题材,就是天马行空的创造,无论哪个国家,难免会有相似之处,强行给人家改国籍,这种行为也是不太地道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