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回,發生在姜維北伐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爲姜維、張翼、夏侯霸、陳泰和鄧艾。原文如下:

  姜維大獲全功,犒軍已畢,便欲進兵攻打狄道城。張翼諫曰:“將軍功績已成,威聲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進,倘不如意,正如畫蛇添足也。”維曰:“不然。曏者兵敗,尚欲進取,縱橫中原;今日洮水一戰,魏人膽裂,吾料狄道唾手可得。汝勿自墮其志也。”張翼再三勸諫,維不從,遂勒兵來取狄道城。卻說雍州徵西將軍陳泰,正欲起兵與王經報兵敗之仇,忽兗州刺史鄧艾引兵到……於是陳泰、鄧艾,各引二萬兵相繼而進。

  卻說姜維圍住狄道城,令兵八面攻之,連攻數日不下,心中鬱悶,無計可施。是日黃昏時分,忽三五次流星馬報說:“有兩路兵來,旗上明書大字:一路是徵西將軍陳泰,一路是兗州刺史鄧艾。”維大驚……乃留張翼攻城,命夏侯霸引兵迎陳泰。維自引兵來迎鄧艾。行不到五里,忽然東南一聲炮響,鼓角震地,火光沖天。維縱馬看時,只見周圍皆是魏兵旗號。維大驚曰:“中鄧艾之計矣!”遂傳令教夏侯霸、張翼各棄狄道而退。於是蜀兵皆退於漢中。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姜維在洮水擊潰曹魏雍州刺史王經七萬兵力,隨即下令攻打狄道城。張翼認爲此戰已取得重大戰果,應該見好就收,停止進攻。不過,張翼的這個建議被姜維拒絕,北伐大軍隨即向狄道城展開圍攻。此時,曹魏徵西將軍陳泰和兗州刺史鄧艾率軍前來救援。鄧艾採用疑兵之計,嚇退了姜維。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姜維口中的“唾手可得”,意爲向手上吐唾沫,動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毫不費力就可以得到。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後漢書 公孫瓚傳》注引《九州春秋》中的“始天下兵起,我謂唾掌而決。”

  小說中提到的姜維此次北伐之戰,是真實的歷史事件,發生在蜀漢延熙十八年(公元255年)。據《三國志 後主傳》載:“十八年春,姜維還成都。夏,復率諸軍出狄道,與魏雍州刺史王經戰於洮西,大破之。經退保狄道城,維卻住鍾題。”《三國志 姜維傳》亦稱:“復與車騎將軍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於洮西,經衆死者數萬人。經退保狄道城,維圍之。魏徵西將軍陳泰進兵解圍,維卻住鍾題。”從以上兩段記載來看,在此戰打響的前半段,姜維取得了一場從未有過的大勝,殲敵數萬之衆。

  至於小說中提到的張翼勸阻姜維之語,也是小說作者根據真實的歷史記載加工的。據《三國志 張翼傳》載,姜維大破王經之後,打算進軍狄道,蜀漢名將張翼出言勸阻。張翼表示:“可止矣,不宜復進,進或毀此大功。”不過,姜維對張翼的言論大爲不滿,執意發動進攻。結果不幸被張翼言中。經過激戰,姜維不僅未能拿下狄道,反而損兵折將,不得不結束北伐退回漢中。

  從當時的戰局來看,張翼此言原本是一番好意。作爲多年同僚,張翼深知姜維好大喜功的弱點,及時提出建議,爲的是減少北伐大軍的損失。但姜維卻認爲張翼是對自己心存妒忌,故意和自己過不去。姜維從此對張翼懷恨在心,不但時常給張翼難看,而且每當有戰事爆發便強令張翼跟隨左右,一心想着讓張翼見識見識自己的才能和戰績。可令姜維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張翼不但沒有看到最後的勝利,反而親眼目睹了蜀漢帝國的滅亡。在蜀漢滅亡後,姜維因參與終於謀反被殺,張翼也死於亂軍之中。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