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同時期別人對姜維的評價

諸葛亮: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

鍾會:公侯以文武之德,懷邁世之略,功濟巴、漢、聲暢華夏,遠近莫不歸名。

鄧艾:姜維,自一時雄兒也。然與某相值,故窮耳。

郤正:姜伯約據上將之重,處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資財無餘,側室無妾媵之褻,後庭無聲樂之娛。衣服取供,輿馬取備,飲食節制,不奢不約,官給費用,隨手消盡

干寶:姜維為蜀相,國亡主辱弗之死,而死於鍾會之亂,惜哉!非死之難,處死之難也。是以古之烈士,見危授命,投節如歸,非不愛死也,固知命之不長而懼不得其所也

羅貫中:天水誇英俊,涼州產異才。系從尚父出,術奉武侯來。大膽應無懼,雄心誓不回。成都身死日,漢將有餘哀。

《魏晉文學史》中說姜維在文學上有著獨特的才能,在漢魏晉的文學史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作品如《蒲元別傳》等。

個人愚見;姜維有勇有謀,文武雙全,智比諸葛,然愚主不淑,劉嬋偏安西南,遇宦官黃晧,當政專權,主用人不當,故功虧一簣。姜維此人赤膽忠心,以身殉國,悲情悲壯,值得點贊致敬,可歌可泣……


首先我們先來說一下姜維的人生簡歷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

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後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後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鍾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有人說姜維執意北伐,如果守的話蜀國能多苟幾年,我認為姜維是個英雄,大丈夫提三尺劍,當立不世之功。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這本身就是武人一生的追求,更何況為了自己的政治正確和理想正確。

劉禪雖暗弱無能,但也不嫉賢妒能,放兵權給姜維始終沒收回。 姜維領兵在外,黃皓費禕也只能掣肘於內,不能把他怎麼樣。

另外,雖然11次北伐看似毫無希望,和丞相一樣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但其實都是唯結果論了。

當時魏國各種內亂,機會很多,魏國歷經政變、實際領袖死亡、魏將投誠、羌胡歸附、吳國配合,蜀國國內又恰逢費禕遇刺掣肘減少,有很多機會,哪怕兵微將寡,也不始終不放棄遺志,逆風不蹲泉水,照樣找機會經濟型勝利,建立局部優勢。 最後等魏國發育整合完畢,老家被拆,還不放棄,喊出經典名言: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

以62歲高齡,本來可以穩穩的投降做個富家翁,封妻蔭子。反正沒有心理和輿論負擔了,都亡國了,再不濟,解甲歸田歸隱總行吧,肯定留個不仕敵國的好名聲。結果他做什麼了? 從敵人內部挖牆腳,利用鍾會野心,謀求驚天大逆轉。 這人太可怕了,根本不惜命,不惜名。

這種執著,這種信仰,這種忠誠, 被後世各種上帝視角解讀,誤解,甚至想像成陰謀家, 這是對他的誤判。

丞相沒選錯人。 漢朝最後閃耀的將星


維死,遂漢亡。

自己品吧


首先得承認滅蜀之戰他有不可推卸的戰略失誤 但是留給他的基本面也是勝不能逆乾坤 敗則失家業的局面 丞相 鍾會 鄧艾司馬昭對他的評價足以說明他的能力 就不贅述了 可惜了老師孔明和好大哥蔣琬都沒能再長壽些 多幫助他一下 一個敢於和老天爺掰掰手腕的男人 或許 早出生50年 先主會更喜歡他 他們是一路人


姜維其實也算是三國褒貶爭議很大的人物,有人說他能力不行,有人說他已經儘力了,我也就說說自己的看法了

姜維被黑的最慘的是放棄漢中的防禦體系一事,讓季漢失去了這一塊戰略要地。「初,先主留魏延鎮漢中,皆實兵諸圍以御外敵,敵若來攻,使不得入。及興勢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三國志·蜀書·姜維傳》。魏延當時守漢中採取的就是扼守險要,防禦外層,修築工事,守就行了,後任的王平也是延續魏延的打法。

「維建議,以為錯守諸圍,雖合周易「重門」之義,然適可禦敵,不獲大利。不若使聞敵至,諸圍皆斂兵聚谷,退就漢、樂二城,使敵不得入平,且重關鎮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軍並進以伺其虛。敵攻關不克,野無散谷,千里縣糧,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後諸城並出,與游軍并力搏之,此殄敵之術也。」——《姜維傳》。但是姜維覺得這樣子重創不了魏軍,而且此消彼長自己這邊會先撐不住的,於是就放開魏軍進來,漢、樂二城駐兵,想讓兩城作為釘子據點,然後扼守重關,輕騎襲擾糧道,山路艱險,糧草一旦供給不上,再加上襲擾戰術,魏軍疲敝士氣低落,進退不得以後,全軍出擊,自己再關門大狗,如果這個戰略一旦成功,基本上進來的魏軍要麼被全殲,要麼投降大半,一旦重創魏軍,先不說此戰日後的影響力多大,起碼能打破與魏的僵持局面。

但是姜維錯估計了朝內一直反對他的聲音,從費禕開始就已經在反對姜維興兵北伐。每欲興軍大舉,費禕常裁製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漢晉春秋曰:費禕謂維曰:「吾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況吾等乎!且不如保國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業,以俟能者,無以為希冀徼幸而決成敗於一舉。若不如志,悔之無及。」】

哪怕是費禕死後,朝內仍然有董厥諸葛瞻之流上書姜維好戰無功,要剝奪姜維兵權。「五年,維率眾出漢、侯和,為鄧艾所破,還住沓中。維本羈旅託國,累年攻戰,功績不立,而宦官黃皓等弄權於內,右大將軍閻宇與皓協比,而皓陰欲廢維樹宇。維亦疑之。故自危懼,不復還成都。【華陽國志曰;維惡黃皓恣擅,啟後主欲殺之。後主曰:「皓趨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齒,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維見皓枝附葉連,懼於失言,遜辭而出。後主敕皓詣維陳謝。維說皓求沓中種麥,以避內逼耳。】」朝堂已經沒有人支持姜維了,姜維只得避禍沓中,屯田養兵,緩和矛盾。

「六年,維表後主:『聞鍾會治兵關中,欲規進取,宜並遣張翼、廖化督諸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皓徵信鬼巫,謂敵終不自致,啟後主寢其事,而群臣不知。及鍾會將向駱谷,鄧艾將入沓中,然後乃遣右車騎廖化詣沓中為維援,左車騎張翼、輔國大將軍董厥等詣陽安關口以為諸圍外助。」姜維已經隱約猜到了魏軍的動向,但是朝內並沒有相信他,所以反應過來的時候為實已晚。「比至陰平,聞魏將諸葛緒向建威,故住待之。月餘,維為鄧艾所摧,還住陰平。鍾會攻圍漢、樂二城,遣別將進攻關口,蔣舒開城出降,傅僉格鬥而死。」漢、樂二城失守,姜維只得退守劍閣拒敵。

姜維的想法戰略確實是好,但是錯誤估計自己在朝堂的地位,沒有人支持他,只要稍加阻攔便可以做到不讓姜維稱心如意的調兵遣將。而且姜維對於自己兵力也有錯誤的估計,於是令督漢中胡濟卻住漢壽,監軍王含守樂城,護軍蔣斌守漢城,又於西安、建威、武衛、石門、武城、建昌、臨遠皆立圍守。就算朝內沒有阻攔姜維的人,自己兵力本就不如魏軍,一而再再而三分兵扼守,反而會被逐個擊破,根本無法消化掉魏軍,漢中必然會丟。而且早在之前的洮西之戰就有表明,後十八年,復與車騎將軍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於洮西,經眾死者數萬人。經退保狄道城,維圍之。魏徵西將軍陳泰進兵解圍,維卻住鍾題。儘管姜維擊破了雍涼守邊防的軍隊,王經直接死守狄道,陳泰帶援軍前來,要麼假裝截斷姜維退路要麼亮出大旗,兵力不足的姜維都是要考慮撤退的,某位貼吧大佬吐槽過,又要當統帥又要當參謀又要當先鋒,姜維也太難了。魏國的強大國力對比自家完全是碾壓級別,再加上後方的豬隊友添亂,北伐中原基本無望,說到豬隊友除去諸葛瞻和董厥,我記得胡濟是和諸葛丞相相處親密,共同上書過李嚴的罪過,誰曾想,十九年春,就遷維為大將軍。更整勒戎馬,與鎮西大將軍胡濟期會上邽,濟失誓不至,故維為魏大將鄧艾所破於段谷,星散流離,死者甚眾。這哥們失約沒來,姜維被鄧艾一頓揍啊。其實也是側面反應了季漢後期無人,廖化都能當大將,用人還要人家投降過來的夏侯霸,反觀魏國,鍾會鄧艾陳泰徐質,妥妥的豪華陣容,怎麼看都打不過魏國,姜維只得儘可能帶上有用之才前去對敵,留守後方的基本是吃乾飯的,也就導致鄧艾突襲成都獲勝。記載:「會遣將軍田章等從劍閣西,徑出江由。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遂長驅而前。」《三國志·鄧艾傳》記載:鄧艾「登至江油,蜀守將馬邈降」。馬邈好歹也是名將之後,能力不突出也就罷了,三千人埋伏田章還能被大破確實挺離譜的,鄧艾到了馬邈也不得不降,沒辦法,一校千人,三校三千人,季漢本就兵力不多,想來這哥們也就千人守城,派出去大半多剩個百人,結果被擊敗也沒人就降了。其實我考慮過如果馬邈就死守會怎麼樣,只要拖住援軍還是有救的,但是田章人數多少和軍事能力咱也不清楚,就不考慮了。諸葛瞻隨後也在綿竹關被擊敗,壯烈犧牲。

其實整個看來姜維註定是做不到北伐成功,一是國力,二是政治,三是民情,四是隊友,對於姜維本身的實力我覺的還是可以的,雖然營銷號滿天飛「震驚,諸葛亮親傳弟子竟然打不過某人」,但是姜維領的兵力才多少,而且比諸葛丞相那個時期更賠不起,所以更要小心翼翼,一有風吹草動只得撤軍,你看上面陳泰軍隊一到,姜維就不得不撤軍回去。艾等以為「王經精卒破衄於西,賊眾大盛,乘勝之兵既不可當,而將軍以烏合之卒,繼敗軍之後,將士失氣,隴右傾盪。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壯士解其腕】。『《孫子》曰:「兵有所不擊,地有所不寧。』蓋小有所失而大有所全故也。今隴右之害,過於腹蛇,狄道之地,非徒不守之謂。姜維之兵,是所辟之鋒。【不如割險自保,觀釁待弊】,然後進救,此計之得者也。」這是鄧艾作為一支援軍來幫王經時說的話,就是讓他放棄固守,撤軍,幸虧陳泰阻止了,不然姜維就可以考慮上書後主,準備兵鋒直指涼州,洮西之戰,鄧艾差點就犯了大錯,接著是段谷之戰,我上面也提到了胡濟失約,可以想像姜維調兵發現少一軍,當下魂飛魄散,連忙撤軍跑路,不然被全殲就太慘了,這也是姜維在鄧艾手裡敗的最慘的一仗,長城之戰,維前住芒水,皆倚山為營。望、艾傍渭堅圍,維數下挑戰,望、艾不應。景耀元年,維聞誕破敗,乃還成都。復拜大將軍。鄧艾知道只要固守就好,沒必要和姜維戰鬥,不然萬一姜維鑽了空子自己就背大鍋了,侯和之戰也就是姜維被分化兵權的時候,被鄧艾所破,而且鄧艾還找來了鮮卑人幫忙,傅玄:臣以為胡夷獸心,不與華同,鮮卑最甚。本鄧艾苟欲【取一時之利】,不慮後患,使鮮卑數萬散居人間,此必為害之勢也。姜維只得撤軍,撤退途中還被鄧艾率軍追殺了一道。姜維和鄧艾交手其實還有一戰,姜維傳里沒有記載,我在找的時候偶然看到貼吧有大佬整理了出來,十二年春正月,魏誅大將軍曹爽等,右將軍夏侯霸來降。夏四月,大赦。秋,衛將軍姜維出攻雍州,不克而還。將軍句安、李韶降魏。(後主傳)

嘉平元年,遷征西將軍,都督雍、涼諸軍事。是歲,與雍州刺史陳泰協策,降蜀牙門將句安等於翅上。(郭淮傳)

蜀大將軍姜維率眾依麹山築二城,使牙門將句安、李歆等守之,聚羌胡質任等寇偪諸郡。征西將軍郭淮與泰謀所以御之,泰曰:「麹城雖固,去蜀險遠,當須運糧。羌夷患維勞役,必未肯附。今圍而取之,可不血刃而拔其城;雖其有救,山道阻險,非行兵之地也。」淮從泰計,使泰率討蜀護軍徐質、南安太守鄧艾等進兵圍之,斷其運道及城外流水。安等挑戰,不許,將士困窘,分糧聚雪以稽日月。維果來救,出自牛頭山,與泰相對。泰曰:「兵法貴在不戰而屈人。今絕牛頭,維無反道,則我之禽也。」敕諸軍各堅壘勿與戰,遣使白淮,欲自南渡白水,循水而東,使淮趣牛頭,截其還路,可並取維,不惟安等而已。淮善其策,進率諸軍軍洮水。維懼,遁走,安等孤縣,遂皆降。(陳泰傳)

嘉平元年,與征西將軍郭淮拒蜀偏將軍姜維。維退,淮因西擊羌。艾曰:「賊去未遠,或能復還,宜分諸軍以備不虞。」於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維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結營。艾謂諸將曰:「維今卒還,吾軍人少,法當來渡而不作橋。此維使化持吾,令不得還。維必自東襲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潛軍徑到,維果來渡,而艾先至據城,得以不敗。(鄧艾傳)

淮攻維別將句安於麹,久而不決。帝乃進據長城,南趣駱谷以疑之。(晉書·司馬昭本紀)

其實這麼一對比,又看得出魏國豪華陣容上多了個郭淮猛人,而且就兵力來講,督雍、涼兩州軍力,徐質鄧艾陳泰這官位都不低的,各領軍來襲明擺著要你姜維有來無回,主動權還在魏軍手中,充分表明姜維兵力不如魏軍,只能被牽著鼻子走,到最後想殺個回馬槍,被鄧艾識破了,這次戰鬥能看出鄧艾十分了解姜維,得以不敗看得出鄧艾戰術配置十分到位,但是從上面到現在都沒有明確表明鄧艾和姜維在實力相當的狀態下把姜維打的像「營銷號口中的抱頭鼠竄」,當然輸還是輸的,這個是要承認。

姜維個人能力水平是有的,只能說生不逢時,在季漢人才凋敝,國力不強,背後還有人捅刀子情況下苦苦支撐,並且能取得一定戰果,(復出隴西,守狄道長李簡舉城降。進圍襄武,與魏將徐質交鋒,斬首破敵,魏軍敗退。維乘勝多所降下,拔【河間】河關、狄道、臨洮三縣民還)已經很不容易了,當然,季漢滅亡他也有鍋,但不是他導致的,季漢滅亡是必然的,沒有姜維你反而沒有可以和魏軍掰手腕的將軍,或許你能死守巴蜀幾十年,隨後被活活耗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