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衆來說,當新能源轉型的齒輪轉動起來,其體量和速度都將是驚人的”

  儘管整體車市不景氣,但新能源車市場卻“一枝獨秀”。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近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11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上漲68%,全年銷量有望首次突破100萬輛大關。

  而作爲全球最大車企,和中國乘用車銷量第一的汽車品牌,大衆在轉型新能源上的決心、速度,以及規模都非常值得關注。

  3月25日,大衆開始了新的一輪行動。在同一天一口氣推出了高爾夫、寶來以及朗逸三款純電車型,將其在華的新能源產品陣容擴充到6款。根據規劃,三款產品將在今年年中以國產形式正式登陸中國新能源車市場。

  “大衆汽車的目標十分明確,我們希望成爲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第一品牌。”,大衆汽車乘用車品牌管理董事會成員、大衆汽車乘用車品牌中國CEO馮思翰表示。在他看來,隨着三款純電動車型的亮相,大衆品牌在華電動汽車攻勢的第二階段也已隨之正式開啓。

  在華新產品線再度擴充

  從銷量層面來看,2018年大衆汽車在中國已經觸及了420萬的銷量頂點,但增幅只有0.5%。雖然大衆汽車2018年仍然蟬聯了全球銷量冠軍,但其全年利潤僅同比微增0.4%,從長遠考量,大衆汽車將下一階段的增長點放在電動汽車上,無疑是正確的選擇。

  早在去年下半年,大衆汽車就提出了“ELECTRIC FOR ALL”的品牌口號,先從MQB平臺入手切入,再逐步過渡到MEB平臺。

  去年12月中旬,大衆汽車一口氣發佈了途觀L PHEV、帕薩特PHEV、蔚攬GTE 3款插混車型,開啓了在華的第一波新能源攻勢,並表示在2019年,將插電混動車型的規模擴大到6款,同時新推出4款純電車型,形成4純電+6插混的產品陣容。

  時間過了3個月,此次三款純電車型的亮相,大衆爲國內的新能源產品線進行了進一步的擴充,提供插混、純電兩大電動產品,同時覆蓋兩廂車、緊湊級轎車、中級轎車、旅行車、中型SUV等多樣化的車型,給消費者不同車型、不同價位的豐富選擇。

  此前有輿論認爲大衆這類傳統車企往往存在着“大船難掉頭”的轉型難問題,而其在新能源產品的推出上似乎也印證了這個觀點。

  但是從這次的發佈會上來看,轉型難對於這種國際車企來說,只是存在於想不想的問題,而一旦轉型的齒輪真正開始轉動,那麼其速度和規模以及在產品推出的速度上都是相當驚人。

  南北大衆共同進軍新能源市場

  對於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的高增長,老道的大衆汽車自然看在眼裏。“在全球範圍內,新能源汽車都圍繞着中國展開研發,因爲新能源汽車的絕大部分銷量都來自中國。” 馮思翰如是說。

  高爾夫、寶來純電動車型的到來,“開創了一汽-大衆的‘電動e時代’,爲一汽-大衆新能源戰略的落地邁出堅實一步。”一汽-大衆汽車有限公司商務副總經理、一汽-大衆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董修惠表示,“從今天起,一汽-大衆將全面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

  上汽大衆汽車有限公司銷售與市場執行副總經理、上汽大衆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賈鳴鏑也表示,2018年,上汽大衆推出帕薩特和途觀L插混車型,開工建設首個新能源工廠。在此基礎上,朗逸電動版將爲上汽大衆在新能源領域的開疆拓土注入強勁動力。

  對於大衆來說,在華的新能源攻勢始於2018年,以三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和GTE車型的推出爲標誌。

  繼帕薩特PHEV、途觀L PHEV和蔚攬旅行轎車GTE之後,探嶽GTE Concept、邁騰GTE Concept以及混合動力版全新一代途銳也將於接下來的12個月內登陸市場。

  其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數量將在接下來的一年內實現翻番。新發布的三款國產車型,也標誌大衆電動汽車攻勢的第二階段正式開啓。

  據瞭解,2020年至2021年間,在實現了第二階段的目標之後,大衆汽車品牌將會啓動第三階段的攻勢。在這期間,大衆汽車品牌還將推出第四款純電動車型。

  屆時,大衆將在中國市場提供約10款新能源車型,並計劃在同年實現國產3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目標。

  而屆時大衆汽車品牌下推出的多款新能源汽車都將會基於大衆全新設計和研發的純電動 MEB平臺,該平臺被大衆汽車品牌的內部人員稱之爲“大衆汽車歷史上最重要的項目之一,類似於從甲殼蟲到高爾夫的過渡。”可見其平臺的重要性和先進性。

  他們相信,隨着時間軸的慢慢推移,傳統車企憑藉着巨大的體系積累和市場口碑優勢,將在電動車這條賽道上後來居上,不會留給新進者們太多的空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