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人群巨大无比,过年半个月花费上万元的人数有大几千万人吧,这样的数据可是许多发达国家的人口总数呢。我的回答是:中国的移动支付一定会深刻地影响到境外,别说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将逃无可逃。

1、移动互联网革命中国已取得领先优势,移动支付是最重要的表现之一。看到农村大爷大妈都开始用微信支付,用支付宝的场景,你不得不感慨移动支付的力量。

2、境外游年年攀高,中国人把移动支付的习惯带到了海外。

2017年我接触到做英国游的奥瑞旅行创始人龚宇,他说一两年间英国游成为了最大黑马,英镑汇率下跌是重要因素,去成熟国家深度游、文化游是重要因素。

而他2017年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推广移动支付,跟支付宝合作,跟微信合作。他说,别说英国,整个欧洲几乎都没什么移动互联网产品,且中国人移动支付已成习惯了,落地英国,也能无缝对接使用移动支付,非常受欢迎。

2018年,他不仅继续在英国线下店铺、景区推广他的移动支付相关服务,还将把这一服务推广到全欧洲。

背后的逻辑就是:国内的移动支付一定会随著境外旅游人群推广到全欧洲。

3、消费得起,能让提供相关服务的企业得到利益,这也是重要的原因。

2018年2月22日消息,同程国旅与同程艺龙联合发布数据显示,春节黄金周期间出境游人均花费超6000元。这可不算小数目,一家3口或5人出行,都有几万元的消费了。

互联网巨头阿里和腾讯的支付战争,已经从国内打到了国外,即便并不能直接盈利,让更多人乃至发达国家人群,习惯使用自己的产品,其衍生所谓大数据,生活消费分析预测等,都能产生较大的商业想像空间。

4、大家更别忘记举国推进的「一带一路」战略,这是国家层面从资源上,营销上,政治、文化、军事合作等等方面大开马力地输出中国元素,在「一带一路」领域内,移动支付一定能搭上便车,所谓海外「落地生根」是最自然不过的事。

记得两年前我到埃及的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考察,中国人为主导的区域内,人民币可以通用,中国人与中国人之间移动支付又会是什么问题呢,在合作区工作的埃及人,为了更方便与中国人(是他们的上级呀)沟通,都会使用微信。

由中国领先的移动支付模式输出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对这一点,我是完全看好。这是中国商业的第一次领先,之后会发现更多方面的领先,你们认为呢?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进入2018年,支付宝宣布进入以色列、迪拜,支付宝已经覆盖全世界近40个地区。此外,芬兰、澳大利亚的计程车前后接入支付宝,支付宝已经接入了境外11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万辆计程车。

再看另外一家移动支付巨头,微信支付起步虽晚,但凭借著红包偷袭,以及腾讯强大的社交平台,后劲十足,2017年微信支付在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国以及香港等地区不断推广。根据最新数据,微信支付接入国家/地区已经增加至25个。

笔者刚好今年春节去东南亚旅游了一圈,谈谈实际感受。以新加坡为支点,分别去了印尼的明丹岛以及马拉西亚。这其中,新加坡的支付宝普及程度最高,几乎所有的计程车都可以选择支付宝支付,这对于在国内,已经养成了不带现金出行、又没有兑换新加坡币的中国旅客来说,非常方便。提前预定的接送「皇包车」车队,主要由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人组成,都会说普通话,价格比计程车便宜,关键是全都是通过微信支付,后面的沟通也是通过微信交流。

新加坡特色商业街牛车水,相当于新加坡的唐人街,整条街的商户都可以用支付宝支付,而差不多一半以上的游客都是来自中国。笔者点了两份新加坡当地特色的肉骨茶,选择用支付宝支付,还得了一张10元人民币的计程车券,果断在乘坐计程车时,选择了支付宝支付。

与新加坡相比,印尼的明丹岛则差了很多,印象最深的是,参加一个当地特色纪念品的展示上,许多印尼风格的纪念品很吸引人,但是只接受当地货币现金支付,而参观者七成以上都是中国游客,最终观著甚多,买者寥寥。

通过这一趟,笔者切身的感受是,支付宝,微信支付走出去既有企业开疆拓土、扩展市场的需求,对于当地来说,也方便了中国游客的消费,吸金更多。对于我们这样走出国门的游客来说,一个手机就能刷遍天下,方便多多。所以,中国的移动支付在海外「落地生根」是一件三赢的事情,是大势所趋。


几乎每年从10月7日晚开始,各大网路社交平台上听到人们撕心裂肺地高呼「不要!我的假还没有放够!我不要上班」。一直到8号上午,还是会有不少上班族身上出现「身体来上班了,可灵魂还贴在家里的床上」等现象。面对众多魂不守舍的成年人,解决的办法其实非常简单——到9号支付宝花呗账单一出,被七天假惯野了的心立刻就能收回来了。

国庆,作为咱们一年中最后一个法定节假日,总是格外能引人花钱。在这7天时间里,既是民众游玩的大好时机,也是商家大促的绝佳良辰,其中及包括咱们自家商家,也包括不少「喜迎国庆」的海外商家。与此同时,这几年随著移动支付在国内全方位的风靡和在海外市场的不断拓展,每年的国庆也成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支付平台比拼数据的大日子。今年「战况」又是如何呢?

【境外游成交笔数颇为可观】

在国内习惯了手机支付的朋友,即便是身处他乡,也往往会下意识地在结账时问一句,「能支付宝或者微信么?」而根据此前尼尔森调研数据显示,90%的受访中国游客均表示,如果能用手机付钱的地方,他们会更乐意选择用手机支付,因为这样更加方便、安全,很多时候还能省点钱。

相关的数据也佐证了国人游客的付款倾向。近日,银联发布了国庆交易数据,其中显示,2018年国庆黄金周前6天,银联网路交易总金额达到1.34万亿元,交易总笔数6.8亿笔,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34.4%和23.6%。而这种使用移动支付的消费习惯也趁著国庆出境游的热度,迅速传播到了海外。今日下午,微信发布的《2018年国庆长假微信数据报告》中,宣布海外支付笔数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是泰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纽西兰、美国、越南、印尼。

另一边,支付宝也发布了今年十一黄金周中国人境外消费数据,宣布中国游客已经连续五年蝉联出境游第一大客源国,今年国庆黄金周出境游人数高达700万人次。而且今年支付宝更首次公开40个不用带钱包的出境游场所,更评选出了全球十大「不带钱包网红目的地」,其中英国比斯特购物村移动支付增长率高达90倍,日本大阪道顿崛商圈的移动支付增长率到达70倍,而澳大利亚悉尼国际机场的移动支付增长率也达到了55倍。

【移动支付的那些小心思】

借著游客们买买买的东风,移动支付平台们也得以迅速渗透进当地商家的圈子中,而这也是目前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海外市场最有效的扎根方式。为了加大自身优势,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先后在今年年初与退税公司签订过合作,为广大中国游客提供通过手机App退税的便利服务,这些服务均意在鼓励国人用户在海外使用移动支付,从而推动更多的国外商家接受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方式。

此前,微信支付跨境运营部门负责人曾在采访中提到,「在美国,微信支付想要从最为中国人所熟知的商店,比如大型商场及奢侈品商店入手。当让微信支付在这些地点落地成功以后,便会有好的案例展示来进行下一步的商家拓展」。

不过,在推展海外用户上,移动支付平台们却不是这么称心如意。在今年7月12日,腾讯微信支付表示,未来三年不会试图向海外顾客提供更多的本地支付钱包,而是专注于在热门的境外目的地服务中国出境游游客。提及战略改变的理由,微信支付国际业务主管格蕾丝·殷(Grace Yin)透露称,「我们(微信)在中国大陆拥有数以百万计的用户,所以微信支付才能成功。而我们在外国并没有很多微信用户」。

其实,很多在海外实际体验过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国人同时也能观察到,许多商家开通移动支付渠道其实多是为了讨好中国游客(顾客)。支付宝、微信支付于他们而言,就像是节假日挂在门口写上汉子的红灯笼,只是拉客的一种手。而这些第三方支付平台们,实际上并没有深入融合到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去,说是出海,更像留洋——总归还是和中国用户缠在一起。

【所依靠的不应只是游客】

但如果想要让国内普及的移动支付顺利出海,乃至影响全世界,仅仅靠中国游客的影响力是不够的。就目前来看,支付平台们出海的困境,很大程度是因为海外用户在日常环境下没机会接触和使用,而这些支付平台们也未能和当地银行进行更为深入的合作,也就无法面向海外用户进行更深入的宣传和服务。

不过现阶段支付宝的境外布局方面较之微信支付做的更多,除了方便中国用户在海外用上移动支付工具,支付宝也不断助力为当地用户提供电子钱包服务。根据蚂蚁金服官方宣称,「目前支付宝至今在境外已有9个本地钱包小伙伴,分别覆盖印度、韩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中国香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覆盖36亿人群。」

若各大支付巨头们能将多线布局,让当地人在平时也能有机会接触、使用移动支付,想必其中便利自得人心。这也就要求第三方支付平台们需要完善产品在当地的金融、购物、消费、娱乐、日常缴费、出行等多种生态中的应用,真正让移动支付变成当地群众日常的「支付方式」,而不是面向中国游客的「促销秘诀」。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