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工作的女儿,每次回家都要求我去机场或者车站接她。心里想,这么大的姑娘了还和小丫头一样矫情。但又一想,巴彦浩特变化太快了,甭说几年不回家的姑娘,就是自己出差一些时日,回来后都会被陌生感侵上心头。这样一想,心里也就释然了。

  向40年时光深处漫溯。站在时间的河岸,我们怀想。

  曾经的神往、向往已经成为昨日黄花,不再撩人地走进了记忆。我混沌的童年里只晓得滚的土猴一般的玩耍。幼儿园,学前班似乎是遥远的天堂里的童话,抓羊拐,打三角是儿时玩不懈也玩不烦的竞赛,是那个年代,没有可以选择的玩具里的唯一选择。看着现在孩子们的童年,有着那么多琳琅满目的玩具,有时候就想,如果能时光能倒流,我会义无返顾地选择回到童年,充分享受现今时代的物质生活。

  我是一个外乡人,但是,我更热爱这块丰饶的土地。30多年前我披着一身风尘,懵懵懂懂地敲开了这里的大门,意识深处无非是一名匆匆过客,谁曾想,阿拉善以她博大的胸怀接纳了我,如今我把身心情爱统统交付给这片土地,这是我的第二故园。

  记得那是1986年,蒸汽机车冒着浓浓的烟气,把我从张家口载到了银川。巴彦浩特只不过是心中的一个投奔而已。那个时候真得好是无奈,火车上没有如今的各式饮料,也没有水,渴的喉咙只有冒烟的份,还有28个小时的站立,但并不觉得辛苦,毕竟心怀一种梦想。

  班车一路风尘,颠簸着从银川来到了巴彦浩特,透过车窗,心情是难以描摹的状样,阔远、苍凉,几处矮小地的羊圈、土坯房横竖在寂寞的荒原里,只是几缕炊烟证明着一些生机与存在。

  巴彦浩特只有几幢楼房,寂寥的楼影反衬着街道两旁许多红砖大院。这是我对她抹不去的第一印象,可是现返回来寻觅,如何也找不到那些记忆的影像了,巴彦浩特变了,阿拉善变了,变得想不起来了。

  当然,还记得几盒罐头,两瓶骆驼酒,哥几个围在小饭馆里一起四季发财,六六大顺的场景;几条土路,几辆班车摇晃着带起漫天的黄尘,打通着额肯呼都格、达来呼布,乌达等通往外面世界的联系。一个来回,几天的行程不说,单说浑身骨架的酸散,简直是一个痛楚的记忆。

  如今,道路四通八达,通勤机场的开通,京新高速的贯通,去额济纳看胡杨,去新疆旅游不再是梦里的张望了。未来的高铁项目上马,环球旅行也不是什么难以实现的梦想了。

  且不说去外地游览,就是阿拉善本土的风光就足以让外地人趋之如骛了。城区周边的贺兰草原、敖包公园、沙生植物园、营盘山景观公园、生态公园、定远营、博物馆……转下来,脚脖子也会疼上几天了!

  且不说,广宗寺、福因寺、笋布尔峰、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胡杨林和航天城了……不仅仅令他地游客心驰神往,就是本地人也是魂牵梦绕哟。

  曾几何时,摩托车是富人的身份,北京吉普是领导的象征。看现在的奔驰宝马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了,就是一辆QQ也要比当年的摩托车神气得不知几何!现如今手机上网,地北天南尽在掌握之中。思想在进步,价值在裂变,过去人们讲:吃肉喝酒;现在人们讲:减肥喝茶。一个黑蓝色系服装时代早已被风吹散,变得时尚多样、五彩纷呈。幸福不是一成不变的,幸福随时代进步而发展,不断丰富着其内涵。

  改革开放的福泽浸润中国这博大的土地,阿拉善毫不例外地走在改革开放的历史中,一日千里,突飞猛进,发展变化让世人瞩目。

  如今阿拉善的早已告别了遥远闭塞,正在以仪态万方的姿态走进远方客人的神往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