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ries John

编辑/Rungazeu

(摄影/吴宗翰  1985行动联盟的720游行)

父母总会担心自己的小孩变坏,尤其是在几个关键的成长期,像是国小升国中、国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害怕孩子混帮派、学抽烟、学吸毒、怀孕、酗酒等,只是就不担心孩子学乖吗?学乖是一种奇特的现象,他受到了老师、家长、同学、学校、社会的一致性鼓励,没有人怀疑过学乖了这件事情对于一个成长期的孩子来说,是多么大的惯习转变,他即将从一个自由的心灵,进入一个顺从他人、放弃自主、随波逐流的状态,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学乖这件事会传染吗?换个角度来说,你孩子看到某个人做了某件事情被表扬,而这件事情又是大家觉得地好事,如帮助他人、施舍他人等样板性的好事,或是某些道德行为,你觉得你孩子会自然而然地模仿吗?你会思考说其实学乖的本质并不好吗?因为他可能再也不会反抗你了,就如同魁儡一样,只会听你的话,他也激不起任何的思想火花,只会依样画葫芦,走著其他人走的道路,过著一样的生活,一样的乖、一样的呼吸。

在人生当中符合社会规范这件事可能在几个方面影响你,第一,如果有人在你面前因为他遵从规范而没有受到惩罚,其他人则是受到惩罚时,这就是一个具体的范例,告诉你学乖是很好的;第二,是你开始会了解甚么是坏的、不好的,极力避免,不要沾染上他们的标签;最后,你可能也会因为有人服从规范而受罚,开始对规范本身产生怀疑。这就是整个社会群体对于规范本身的变动性理解的过程,社会规范代表了一个要素会影响周遭人们对于道德行为的想法,而这些想法会左右我们的行为本身,如果你对于社会规范的认同感很强,那这些遵守规范人的行为,就会让原本只是旁观者的你,产生很大的影响,而理解自己是社会群体当中的一份子。

穿制服这件事情,就是一种乖的表现,怎么穿都有规矩,不得逾矩,就像军中礼仪、社交规范、校规,我们生活当中为了秩序的存在,牺牲很多的个人,如果你的标签(如制服、书包)具有强烈的正向规范力,那你变坏的机会就会降低,因为你会假设大家都用你看待他人的标准在看待自己,划定了一个社群之后你就会遵守那个社群的规定,但是一离开之后你就会抛弃一切,所以才会说国小升国中、国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是父母最担心的关键时期,毕竟在脱离社群的过程当中,就好像移监那样,总是冒著被劫囚车的风险,这种重新定义自己的过程,最为可怕。

当社会集体对于规范本身的矛盾视而不见,甚至认为本来就是这样的,那么结果就是大家都麻木不仁,认为事情都在既定的轨道上运行,世界是很美好的,而不会注意到规范本身出错,某些人正在被规范打压到另外一个群体中,受尽苛责与煎熬,却还是无法获得多数人的支持,多数人总认为单单反抗是无法改变规范本身的,要亲自进入改变的体系当中才能改变,完全把责任丢给应该做的人,自己仿佛不是社会的一份子,把自己的那份责任给忽略,好降低自己的内心不和谐,最后又来苛责那些被打压的人是自己竞争力不足,不够努力才会造成今天的局面,好像所有事情都是个人的错,把自己架空在整个社会之外,内心过著一种遵守社会规范乖宝宝就可以受到社会保障的生活模式,排除了他人跟自己的同一性,扩大自己跟他人的距离,仿佛很遥远的眺望著,自己喃喃自语地说:「不会的,像我这么努力,一定不会变成那样的!」,当规范压到他的时候,别人也正这么想著,所以我们永远无法尽自己的社会责任,为他者尽一份心力。

纵观以上在社会学习过程当中我们藉著中上阶层的口实,建立了一套符合他们生活型态的社会规范,用来压迫下层人们,而人们还相信著法律绝对可以保障自已,奉为圭臬来支持,认为社会当中的利他行为都是白痴才会做的事情,完全进入利己的竞争心态,觉得只要抢到粮票就一定有饭吃,别人怎么样是别人的事情,顾好自己就很不容易了,如果不开心就借由社会规范当中合法的娱乐来消费与挥霍,或来个低成本的小旅行,偶尔捐款,把错误都怪罪到别人身上,说抗争社会不公平的是爱吵的小孩,本意都只是图利自己,忘记自己是怎么变成这样的,放弃自己曾经拥有过的自由,而自愿、努力地进入一个把自己逼到死路还很开心的绝境当中,唱著歌、滑著手机、活泼的加班(不领加班费),最后又黯然地在公司倒闭之后走上抗争之途,却已经没有人与你在同一边声嘶力竭,你也失去了面目,就如同你本来就没有面目那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