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基因学上看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拥有纯正的血统,任何一个民族在经历了上万年的迁移、战争、自然灾害之后都或多或少的混合了其他民族的基因。


尼夫赫人是东西伯利亚的少数民族,属蒙古利亚人种,居住在俄罗斯阿穆尔河(黑龙江)河口地区和附近的萨哈林岛(库页岛)。2002年俄罗斯政府统计人口为5287人,其中多数使用俄语,仅剩10%的尼夫赫人使用本民族语言,这是一种与附近民族语言毫无关系的古西伯利亚语。「尼夫赫」是族人的自称,在尼夫赫语中意为「人」。在17至18世纪,俄罗斯殖民者最早称之为「吉利亚克人」(Gilyak、Giliaks、Giliatski),这可能是源于周围其他通古斯民族对尼夫赫人的称呼,或是对周边某一通古斯民族的名称「Kile」的误用。中国对尼夫赫人早有记载,元朝称之为「吉里迷」,满族人称之为「费雅喀」。

被俄罗斯压迫的血泪史

1922年苏联成立,苏联官方用族人的自称「尼夫赫」取代了「吉利亚克」的原称呼,成立过短暂存在的尼夫赫自治地区,并保障族人的大量捕鱼权,直至1960年代废止。然而,苏联的经济政策对尼夫赫人是毁灭性的,他们被强迫于集体农庄从事工农业劳动。世代以渔猎为生的尼夫赫人认为耕地是罪恶的,对农业非常抵触。(事实上,那里气候严寒,作物难以生长)因此,在大规模的俄罗斯劳动力涌入以后,尼夫赫人沦为次等阶层。 

苏联当局将其视为从原始社会转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样板而宣传。尼夫赫语被禁止在学校和公共场所使用,俄语则强制推行,族人俄化加速。许多尼夫赫民间故事、信仰、宗族关系都被新一代遗忘。1857年至1906年,俄国人在库页岛建立的殖民点收纳了大量罪犯和流放的政治犯,移民数量很快超过尼夫赫人。移民也带入了传染病,造成天花、鼠疫、等疾病的流行。19世纪后期,逐渐崛起的日本也向该地区扩张。1905年,日俄战争的结束,《朴次茅斯和约》规定日俄以北纬50度为界分治库页岛。1880年代起,日本捕鱼企业便得到许可前来捕鱼,直到1948年方止。俄国当地官员也通过征收重税,限制尼夫赫人在沿海和河流的捕鱼活动。1898年起,过度捕捞引起的鱼类减少使尼夫赫人多次陷入饥荒。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清朝走向衰落。沙俄强迫中国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后,又以调停中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为借口,强迫中国签订《北京条约》,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共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与俄国,从这时候起尼夫赫人离开了中国的统治。

中国东北古老的渔猎民族

清代时期,尼夫赫人归顺后金的时间比较早,在努尔哈赤称汗的第二年(1617年)被招服,满人称他们为费雅喀人。费雅喀人向清政府岁贡貂皮。这种贡赏关系所体现的是政治隶属关系。费雅喀人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向清政府进贡,履行了他们纳赋的义务;清政府则通过定期收贡并对他们进行保护和统治。17世纪以来沙皇俄国一直觊觎东北地区,17世纪,沙俄殖民者侵入该地区。费雅喀人不断受到骚扰,对哥萨克深恶痛绝,称之为「kinrsh」(魔鬼)。同周边其他民族(鄂伦春、鄂温克、赫哲、阿伊努)一样他们也加入抗俄的斗争中。在康熙年间抗击沙俄的哥萨克探险队的战斗中,清廷多次就地召集能征善战的费雅喀人拿起武器投入战斗,为保卫边疆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早在金代,中国就将费雅喀人的活动地区纳入了版图,明朝初年也将费雅喀先民的生活区域纳入了奴儿干都司的管辖之中,明代《寰宇通志.女直志》载:「苦兀在奴儿干海东,其邻有吉列迷,苦兀是指库页岛。又统称为东海女真部吉列迷就是指的尼夫赫人,被明朝人视为野人。元代被称骨嵬。

唐代,开元十年(722年)唐代就曾在尼夫赫人居住的地区建立了统治。唐朝人称居住在黑龙江下游的部族为黑水靺鞨郡利部,并在此设立黑水都督府,从属于幽州节度使,唐宪宗之后废弃。

上古时期,气候寒冷,库页岛尚与东北亚大陆相连,尼夫赫先民即至此定居,冰期结束后,海平面上升,鞑靼海峡将库页岛与大陆阻隔,尼夫赫人因此分为两个支系。其中一支受到古肃慎部族的压迫向朝鲜半岛转移,成为马韩的祖先,

关于尼夫赫人杂谈

尼夫赫人(费亚喀人)喜爱使用油腻的海豹肉、鲑鱼、鲟鱼、鲸鱼的肥肉等,这些都用来生吃,或风干、冷冻,大量的食用。由于食用这些粗糙的食物,人人咬肌异常发达,而且牙齿磨损严重。他们专吃肉类,偶尔在聚餐和饮酒时,鱼、肉才会配上大蒜和草莓。

费亚喀人的人种类型独特,在北亚种族分类学上占有待殊的位置。费雅喀人身长中下,色素较深,毛发硬度适中,按蒙古人种比较,则眉须发达,眼部的蒙古人种特点明显,嘴唇宽厚,鼻子阔而隆起,面部凸起,扁平适中,颧骨较高。根据这种人种类型特点,苏联学者将其归为黑龙江一一库页类型, 这种人种的特殊类型,除了他们的古亚细亚族特点之外,主要是在特定的地理生态条件和经济文化类型中形成的。尼夫赫人(费雅喀人)是黑龙江下游地区、鄂霍次克海沿岸和库页岛上的古典捕鱼文化和捕海兽文化的代表。

笔者以全球地理区域为单元,每块地域记述五到六个代表性的小民族,文章持续更新中。

以下是关于东西伯利亚单元的文章,欢迎大家讨论、指正:

沙曼小五:【时光逆流观世界民族1】之北极圈里的混血儿——雅库特人?

zhuanlan.zhihu.com
图标
沙曼小五:【时光逆流观世界民族2】之遥远的古夜叉国——楚科奇人?

zhuanlan.zhihu.com
图标
沙曼小五:【时光逆流观世界民族3】之世界尽头的水手——阿留申人?

zhuanlan.zhihu.com
图标
沙曼小五:【溯源观世界小民族史5】之通古斯的守护神——鄂温克人?

zhuanlan.zhihu.com
图标

参考文献主要包括:

1,《元史》、《清史稿》、《新唐书》、《金史》

2,《西伯利亚民族志》

3, Ч·M·塔克萨米:《尼夫赫族旅源问题》

4,《辽东志》


(本文版权所有,转载须注明出处。本文图片引自百度,特此致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