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听说过华佗想给曹操做开颅手术,结果被砍头的故事——且不论故事真假,我知道原因有二:①颅内压②感染。虽然,我相信可能古人的智慧高深莫测,古籍中也有不少类似的外科手术记载,但是第二点的确是硬伤——难道真的就没有有效办法能够防止感染?


传统中医药中间用于愈创的药多以复方形式,使用的方法包括研成细粉撒于创面,以及蛋清猪油调和敷于创面。用于治疗外伤的药物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矿物类:雄黄,朱砂,硫磺,铅丹,炉甘石,银等,(民族药藏药收载的矿物类药更多,感兴趣可以了解)

树脂类:乳香,没药,松香,琥珀,血竭等

挥发油类植物以及提取物:冰片,薄荷等;

其他常用药材:黄连,黄柏等。

这一类的药材粉末,用于创面抑菌消毒基本都是可以达到一定效果的。

抗生素的抗菌活性评价有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及最小杀菌浓度(MBC)。目前主流的抗生素不论发酵或者合成的MIC浓度都是在微克/毫升级别甚至更低。中药材提取物有很多都是可以做出来抑菌活性的,无论是抑菌圈法还是倍比稀释法,效果还是有,但是,单纯从效果强度来看,中药材的提取物通常是在毫克级别的MIC,也有少部分可以达到微克级别,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直接杀灭细菌的能力中药材是大大弱于常见抗生素的,但是这个并不是说中药材的抗菌方面的能力不能发挥治疗的效果。例如常用的表面消毒剂酒精,在70%左右浓度的时候可以达到较好的杀菌效果,但是浓度降低例如10%以下对大多数细菌而言是没有什么杀灭作用的。一般局部药物浓度到了一样可以抑制或者杀灭细菌,中药在治疗一些外伤或者腔道给药过程中还是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最典型的除了一些外伤膏药,还有就是治疗消化道疾病的药物。例如黄连粉(黄连素)是治疗菌性痢疾的经典药物。黄连的主要成分黄连素吸收效果较差,我们服用黄连汤剂或者黄连素片剂后在我们的肠腔里面可以达到较高的浓度从而足以发挥抗菌的活性。当然如果从MIC的角度考虑,黄连素单体也就是个毫克级别的。也就是说在能够达到足够高药物浓度的情况下中药复方一样可以有较好的抑菌杀菌活性,但是由于强度不够,因此面对深度感染以及全身性的感染中药基本无力回天了。在以前败血症基本是不治之症,这里抗生素就可以大显神威了,因为它的血药浓度可以达到MIC以上,所以针对深度感染依然可以发挥作用。

回到楼主这个提问,像是在古代如果说外科手术做好清创,之后再用药物处理之后包扎还是有可能做到控制感染的,当然如果没处理好或者运气差点造成深度或者全身感染那确实基本就没救了。


(1)病毒性疾病不宜用抗生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咽痛、咽峡炎,大部分是病毒感染所致,因此这类疾病无需抗生素而应使用病毒灵、病毒脞等抗病毒药物以及中草药治疗。
(2)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但如果受条件限制或病情危急,亦可根据感染部位和经验选用,然而可靠性较差。一般情况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多见。尿道和胆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多见。皮肤伤口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见。
(3)抗生素可以治病,同时也会产生副作用,没有一个抗生素是绝对安全而无副作用的。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可损害第八对脑神经而造成耳聋。青霉素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还会引起皮疹和药物热。应用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等会使体内耐药细菌大量生长繁殖,而引起新的更严重的感染,因此使用抗生素应有的放矢,不可滥用。
(4)新生儿、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的人应避免或慎用主要经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的毒性较大的抗生素。
(5)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要严加控制,尽量避免在皮肤、粘膜等局部使用抗生素,因其易导致过敏反应,也易引起耐药菌株的产生。
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抗菌药物特别是抗生素应用于临床后,使很多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一些以往认为无法挽救的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的预后已大有改观;但同时也带来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致残或致死。人们在实际应用抗菌药物时,常常只注重其治疗作用,对不良反应注意不够,因而造成治疗的失败。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毒性反应  指由抗菌药物引起的生理、生化等异常以及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其严重程度一般随剂量增大及疗程的延长而增加,多属于可逆反应。毒性反应是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在肾、神经系统、肝、血液、胃肠道、给药局部等。一般来说,氨基甙类、多粘菌素、万古霉素、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菌素容易产生多系统的毒性反应。
  变态反应几乎每一种抗菌药物都可引起一些变态反应,最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大多由青霉素引起;最多见的是皮疹,各种抗生素均可引起;以发热、关节痛、荨麻疹为表现的血清病样反应则多见于青霉素和头孢霉素;万古霉素可引起红人综合症。另外,还有药物热、感光反应等。
  二重感染指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新出现的感染。是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后,敏感菌群受到抑制而未被抑制的菌群乘机大量繁殖所致。二重感染的病原菌常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加以人体抵抗力因原发病和(或)原发感染而显著降低,二重感染常难以控制且死亡率较高。
合理使用抗生素
最近一些医药专家致信本报提醒消费者走出使用抗生素的误区。
  误区1:价格贵的较好。抗生素绝对不是越贵越好,只有针对感染细菌的抗生素才是有效果的。
  误区2:新药优于老药。其实每种抗生素优势劣势各不相同,要因病而异。有的老药药效稳定、价格便宜,加上不经常使用,疗效反而可能更好。
  误区3:抗生素家里藏。医生的建议是,在家里最好不要储备抗生素,这样可以避免乱用药,并能避免误服过期、变质、失效的抗生素。
  误区4:见效快的才好。其实对急性感染,抗生素一般要用3到5天才能起作用。请记住使用抗生素的原则是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
  误区5:无规律服用。抗生素的药效有赖于其在体内达到一定的浓度,如达不到,不但不能彻底灭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而那种为了尽快恢复健康而加大剂量的行为,也会造成同样的后果。
滥用抗生素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相反地,只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就能达到治病救人的作用。合理使用抗生素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有效药物要掌握不同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使所选药物的抗菌谱与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适应。如青霉素的抗菌谱主要包括一些球菌和某些革兰氏阳性杆菌。链球菌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它对青霉素仍保持敏感性,所以宜选用青霉素。不能用青霉素时则可考虑用红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链球菌感染不宜用庆大霉素,因为大多数链球菌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是不敏感的,应用后往往起不到应有的疗效。
选择抗生素还要考虑其吸收、分布等特性。如治疗颅内感染,要选择能透过血脑屏障性能好的药物,如氯霉素、磺胺、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而氨基糖甙类、大环内酯类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则不宜采用。
2.应用方法合理选定药物以后,还要根据其药物代谢动力学性质确定给药方案。如中效磺胺,应按照其t1/2间隔,一日需给药2次,过少就不能维持有效血药浓度,过多则会产生蓄积中毒。具有抑菌性的药物常要求在体液中保持一定的血药浓度,以维持其药理作用。而繁殖期杀菌性药物(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则要求快速进入体内,在短时间内形成高血药浓度(间歇冲击疗法),以便更好发挥杀菌效果。
3.联合用药的指征联合应用抗生素的目的在于提高疗效,减少药量,获得药效上的协同作用,并可扩大抗菌范围,同时也可防止或延迟细菌抗药性的产生。但其缺点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高,可引起二重感染,还会导致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抗药性。因此,在临床上要从严掌握,联合用药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临床应用抗生素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
(二)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检出,且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临床确诊,延误治疗。
(三)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性感染并无疗效,对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是无害无益的。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为细菌感染者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
(四)皮肤、粘膜局部尽量避免反应应用抗生素因用后易发生过敏反应且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G的局部应用尽量避免。在眼粘膜及皮肤烧伤时应用抗生素要选择告辞适合的时期和合适的剂量。
(六)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人体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不能过分依赖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视了人体内在的因素,当人体免疫球蛋白的质量和数量不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细胞性能与质量不足时,抗生素治疗则难以秦效。因此,在应用抗生素的同进应尽最大努力使病人全身状况得到改善;采取各种综合措施,以提高机体低抗能力,如降低病人过高的体温;注意饮食和休息;纠正水、电解质和碱平衡失调;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以及处理原发性疾病和局部病灶等。


古人的智慧高深莫测?有什么高深莫测的……现代医学的发展速度,不是比古代强了不知道多少倍,但是现在依然没有发现其他东西能够完全代替抗生素。

所以答案是也许有,但是还没发现。


要知道古埃及在更早的时候就广泛做过开颅术了,并且留下了一定数量的幸存者。

感染只是导致古代外科手术的存活率太低,并非不可能,古代中外国家做的表面手术(伤科、皮科、眼科)是很多的。

现代中医外科仍广泛外用中药治疗一些表面感染,比如糖尿病足。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重金属矿物药如轻粉、黄丹之类,一类是植物药以四黄(大黄黄连黄芩黄柏)为主。

单就外用药而言四黄的功效不比抗生素差。


有些药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可以达到一定的抗感染的效果,比如马尿酸乌洛托品。当然只能勉强比的上,而且还有适用条件。

它可以在酸性的尿液中分解为甲醛,基本上没有细菌可以抵抗甲醛的作用,达到杀菌效果。


其实鱼腥草就有消炎抗菌作用。

苦参外用治滴虫性阴道炎,也证明有消炎作用。

大黄、艾叶等中药在实验室制备了复方中药消毒剂,并对其进行了定量杀菌试验、临床现场消毒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以大黄、艾叶等中药组方的中药消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0min,杀灭率达99.9%,作用30min,可达100%;对大肠杆菌作用10min以上,杀灭率达100%;表面现场消毒对细菌杀灭率达99.96%


谢邀。

你要知道中药可没有消毒药和抗生素。

所以基本也没啥外科医学的发展。

最常听说的一个刮骨疗毒还一个就是这扁鹊开瓢了,可问题是都没有谈到怎么预防感染。

然而,自青霉素被发现之前,抗感染的方法还依旧是往伤口处放一烧红的烙铁,然而并不咋顶用,所以还是死人。

所以这道题答案是没有。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